1.综合题- (共1题)
1.
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

(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2.单选题- (共12题)
2.
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 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 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
C. 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 喝糖水时感到很甜

A. 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 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
C. 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 喝糖水时感到很甜
4.
将一些锌粉加入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完全反应后过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银,滤纸上一定不含锌,一定不含铜 |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滤纸上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
C.滤液中可能含硝酸锌,滤纸上可能含有铜,也可能含有锌 |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滤纸上一定含有铜,一定含有锌 |
5.
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Z和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Z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X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Z、Y、X | B.X、Y、Z |
C.Y、X、Z | D.X、Z、Y |
8.
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 10 | 30 | 50 | 70 | 90 |
溶解度/g | 27.7 | 39.3 | 49.0 | 54.1 | 51.1 |
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沮度升高而增大 |
B.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 |
C.50℃时,100g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 |
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
9.
在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A.①②③④⑤ | B.只有①②④⑤ | C.只有①②③ | D.只有②③④⑤ |
10.
化学实验室常需要配制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溶液时,只能用水作溶剂 |
B.配制硝酸铵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会下降 |
C.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应将水缓缓注入浓硫酸中 |
D.将10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得到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
12.
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物质在常温下的pH范围,其中呈碱性的是( )
物质名称 | 液体肥皂 | 菠萝汁 | 柠檬汁 | 泡菜 |
pH范围 | 9.5~10.5 | 3.3~5.2 | 2.0~3.0 | 3.4~4.0 |
A.液体肥皂 | B.菠萝汁 | C.柠檬汁 | D.泡菜 |
3.选择题- (共4题)
4.填空题- (共5题)
18.
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B、D组成元素相同,E是最轻的气体.根锯图中相互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C、G的化学式:C_______, G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1)写出C、G的化学式:C_______, G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19.
今年5月,吴王夫差剑重返苏州。吴王夫差剑为春秋末期制造的青铜剑,时隔2500年,虽表面有一层蓝色薄锈,但仍寒光逼人,刃锋极锋利,堪称削铁如泥,吹毛断发。

仔细阅读上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1)青铜是金属材料中 ,其主要成分是 (填符号);
(2)从文中信息可以看出,青铜具有 ;
(3)吴王夫差剑表面的蓝色薄锈,其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这层蓝色薄锈形成的可能原因是 。

仔细阅读上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1)青铜是金属材料中 ,其主要成分是 (填符号);
(2)从文中信息可以看出,青铜具有 ;
|
(3)吴王夫差剑表面的蓝色薄锈,其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这层蓝色薄锈形成的可能原因是 。
20.
人们常说的“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锡。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________反应。
(2)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相互刻画,在铜片上留下刻痕,说明黄铜片的硬度比铜片的硬度______(填“大” 或“小”)。
(3)铁制容器不能用来盛放农药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4)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经之一,写出一种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______ 。
(1)“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________反应。
(2)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相互刻画,在铜片上留下刻痕,说明黄铜片的硬度比铜片的硬度______(填“大” 或“小”)。
(3)铁制容器不能用来盛放农药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4)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经之一,写出一种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______ 。
21.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
(2)30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3)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写一种)。

(1)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
(2)30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3)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写一种)。
22.
(4分)KCl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数据如下表:
(1)60℃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KCl____g。
(2)90℃时,100 g饱和KCl溶液冷却到30℃时,溶液的质量(选填“>”或“<”或“=”)____100 g。
(3)40℃时,KCl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该溶液升温到60℃时,溶液属于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溶解度/g | 27.6 | 31.0 | 34.0 | 37.0 | 40.0 | 42.6 | 45.5 | 48.3 | 51.1 | 54.0 | 56.7 |
(1)60℃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KCl____g。
(2)90℃时,100 g饱和KCl溶液冷却到30℃时,溶液的质量(选填“>”或“<”或“=”)____100 g。
(3)40℃时,KCl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该溶液升温到60℃时,溶液属于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5.实验题- (共1题)
23.
小红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液体颜色没有变化。于是她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

(1)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盐酸有剩余
小明同学却判定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 。
(2)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3)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4)下列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实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的是 (填序号)。

(1)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盐酸有剩余
小明同学却判定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 。
(2)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 |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 结论 |
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 | 如果 | 则盐酸过量 |
如果 | 则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
(3)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生锈的铁钉 | B.碳酸钠粉末 | C.硫酸钠粉末 | D.氢氧化铜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4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