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二氧化锰因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而备受关注,制备二氧化锰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某研究性小组采用如下左图装置焙烧MnCO3制取MnO2。

已知:MnCO3在空气中加热时依次发生下列反应:



(1)焙烧时向石英管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
(2)焙烧MnCO3时,测得残留固体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上右图所示,则焙烧MnCO3制取MnO2应该控制反应的温度为________℃。
(3)试根据化学方程式求11.5 g MnCO3通过焙烧最多制得的MnO2的质量为_________。(请列式写出计算过程)。
(4)计算11.5 g MnCO3加热到900℃时得到的固体中所含氧元素质量的方法有很多,其中结合有关数据并利用如右上图所示数据进行计算的表达式为_________(保留原始数字,不得化简)。

已知:MnCO3在空气中加热时依次发生下列反应:



(1)焙烧时向石英管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
(2)焙烧MnCO3时,测得残留固体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上右图所示,则焙烧MnCO3制取MnO2应该控制反应的温度为________℃。
(3)试根据化学方程式求11.5 g MnCO3通过焙烧最多制得的MnO2的质量为_________。(请列式写出计算过程)。
(4)计算11.5 g MnCO3加热到900℃时得到的固体中所含氧元素质量的方法有很多,其中结合有关数据并利用如右上图所示数据进行计算的表达式为_________(保留原始数字,不得化简)。
2.推断题- (共1题)
2.
X、Y、Z、M为生活中常见物质。X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Y为光合作用的产物,D常温下为液体。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转化关系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该反应将_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_能。
(3)实验室检验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1)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该反应将_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_能。
(3)实验室检验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流程题- (共1题)
3.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全球海水中含有的盐类总质量为5亿亿吨,其中含有的各种离子占盐类总质量的百分含量如下表所示:

某工厂对海水进行综合利用的主要流程如下(本流程涉及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

(1)蒸发时为防止液滴飞溅,除了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外,还可以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
(2)卤水中加入石灰乳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己知,试剂A与沉淀B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试剂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将卤水转化为溶液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测定氯化镁的纯度。
①称取9.5g氯化镁样品,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形成溶液;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9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充分反应后,过滤;
④将沉淀用蒸馏水洗涤2~3次,洗涤得到的滤液一起并入滤液中;
⑤向最后所得的滤液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再逐滴加入10%稀硫酸(密度为1.07g·mL-1),并________,当观察到溶液恰好_______,停止加入稀硫酸;
⑥计算氯化镁样品的纯度。
则步骤④的目的是_______,为计算出氯化镁样品的纯度,除了上述数据外,还需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

某工厂对海水进行综合利用的主要流程如下(本流程涉及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

(1)蒸发时为防止液滴飞溅,除了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外,还可以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
(2)卤水中加入石灰乳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己知,试剂A与沉淀B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试剂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将卤水转化为溶液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测定氯化镁的纯度。
①称取9.5g氯化镁样品,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形成溶液;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9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充分反应后,过滤;
④将沉淀用蒸馏水洗涤2~3次,洗涤得到的滤液一起并入滤液中;
⑤向最后所得的滤液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再逐滴加入10%稀硫酸(密度为1.07g·mL-1),并________,当观察到溶液恰好_______,停止加入稀硫酸;
⑥计算氯化镁样品的纯度。
则步骤④的目的是_______,为计算出氯化镁样品的纯度,除了上述数据外,还需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
4.单选题- (共22题)
5.
控制变量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A.用两个相同型号的塑料瓶各收集一瓶氧气和二氧化碳,再分别注入等量的水,旋紧瓶盖,振荡,通过观察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性的强弱 |
B.用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和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混合,测定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探究催化剂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C.取等体积不同地区的两种天然水,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同种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比较两种天然水中Ca2+、Mg2+含量的高低 |
D.在相同规格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分别在其中加一滴红墨水,比较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速率,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
B.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属于氧化物 |
C.某物质燃烧生成CO2和H2O,该物质中一定含有O元素 |
D.某化肥与熟石灰研磨,无刺激性气味,该化肥一定不是铵态氮肥 |
8.
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 + 2H2S + O2="2X" + 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是Ag2S | B.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
9.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化学式是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奖。下列关于青蒿素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蒿素属于有机物 | B.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
C.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D.青蒿素中C、H、O的质量比为15:22:5 |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
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
C.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
D.构成固体物质的微粒都是静止不动的 |
13.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干冰可用作制冷剂 |
B.铝不与氧气反应,铝制品不用涂保护层来防腐 |
C.小苏打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小苏打可用作发酵粉 |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稀有气体可制作霓虹灯 |
14.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
B.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其纯度 |
C.10mL酒精与10mL蒸馏水混合,溶液的体积为20mL |
D.用高锰酸钾制取O2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
16.
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海鲜等水产品的防腐 |
B.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 |
C.Ca(OH)2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
D.食醋具有酸性,可除去瓷质水壶中的水垢 |
17.
下列叙述与事实或实验规则不相符的是
A.未说明用量时固体药品只需铺满试管底部 | B.民房着火时用高压水枪进行灭火 |
C.电解水时,H2和O2的体积比约为1:2 | D.Na2CO3溶液显碱性但它不属于碱 |
18.
下列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取样,加肥皂水振荡,观察是否有大量泡沫 |
B | 鉴别蔗糖和NH4NO3固体 | 取样,加入少量水溶解,测量溶液温度 |
C |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
D | 除去Na2SO4溶液中的CuSO4 | 滴加过量NaOH溶液后过滤 |
A.A | B.B | C.C | D.D |
19.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A.CaCO3粉末(CaCl2粉末)——水 | B.CaO粉末[Ca(OH)2粉末]——水 |
C.铁粉(炭粉)——稀硫酸 | D.NaOH溶液(Na2CO3)——稀盐酸 |
20.
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铵溶于适量的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比后者大 |
B.60℃时,把40g硝酸钾和40g氯化钾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降温至10℃ ,氯化钾析出的晶体质量多 |
C.70℃时,50g硝酸钠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1:2 |
D.80℃时,向与100g氯化钾饱和溶液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153g硝酸钠充分搅拌后,最终硝酸钠完全溶解 |
21.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加热试管内的碱式碳酸铜,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口有小水滴 |
B.氧化铜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气泡,黑色粉末逐渐消失,溶液变蓝 |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黑色的烟,生成黑色粉末 |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棕色固体 |
23.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
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
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兔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
5.填空题- (共3题)
26.
以黄铜矿为原料,采用生物炼铜是现代炼铜的新工艺,原理为:4CuFeS2 + 17O2 +2H2SO4
4CuSO4 + 2Fe2(SO4)3 + 2H2O ,向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Fe粉,过滤得到FeSO4溶液和CuO
(1)生物炼铜主要发生下列两个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Fe + Fe2(SO4)3 =" 3Fe" SO4,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另一个反应是__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2)已知FeSO4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现将得到的FeSO4溶液蒸发浓缩,然后降至常温,此时得到的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

(1)生物炼铜主要发生下列两个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Fe + Fe2(SO4)3 =" 3Fe" SO4,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另一个反应是__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2)已知FeSO4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现将得到的FeSO4溶液蒸发浓缩,然后降至常温,此时得到的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7.
根据下列反应事实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_________。
(2)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_________。
(3)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混合:_________。
(4)一氧化碳在高炉中和氧化铁反应:_________。
(1)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_________。
(2)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_________。
(3)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混合:_________。
(4)一氧化碳在高炉中和氧化铁反应:_________。
28.
用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氧气 ②氮气 ③烧碱 ④生石灰 ⑤碘酒 ⑥乙醇汽油
(1)可用作汽车燃料的是_________。
(2)可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是_________。
(3)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__。
(4)可用于人体伤口消毒的是_________。
①氧气 ②氮气 ③烧碱 ④生石灰 ⑤碘酒 ⑥乙醇汽油
(1)可用作汽车燃料的是_________。
(2)可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是_________。
(3)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__。
(4)可用于人体伤口消毒的是_________。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推断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22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