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二氧化氯(ClO2)可用于自来水消毒。以粗盐为原料生产ClO2的工艺主要包括:
①反应I是粗盐除杂;
②反应II是特殊条件下电解NaCl溶液制NaClO3;
③反应Ⅲ是ClO2的制取。其中反应Ⅲ制取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工艺流程如图,

(1)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量的试剂X是_______(填化学式),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I中的一个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入适量HCl除为了满足电解时的微酸性外,还能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请写出其中所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5)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水和___________。
①反应I是粗盐除杂;
②反应II是特殊条件下电解NaCl溶液制NaClO3;
③反应Ⅲ是ClO2的制取。其中反应Ⅲ制取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工艺流程如图,

(1)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量的试剂X是_______(填化学式),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I中的一个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入适量HCl除为了满足电解时的微酸性外,还能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请写出其中所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5)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水和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2题)
3.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 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 因为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 通常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硝酸铵中没有金属阳离子,不属于盐
D. 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A. 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 因为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 通常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硝酸铵中没有金属阳离子,不属于盐
D. 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4.
蚊虫叮咬时分泌的蚁酸(CH2O2)会使人体皮肤肿痛.下列有关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蚁酸是氧化物 |
B.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
C.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
D.蚁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
7.
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铜,可能含铁和镁 |
B.滤液中加硝酸银溶液一定有白色沉淀生成 |
C.滤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
D.滤液中一定含氯化镁、氯化亚铁和氯化铜 |
8.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关于它们的
叙述正确的是

A.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
B.A中有少量的C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等
D.B、C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后,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叙述正确的是

A.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
B.A中有少量的C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等
D.B、C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后,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9.
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除去CO中的少量H2O和CO2 | 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
B | 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Na2CO3 |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
C | 除去KNO3溶液中的少量K2SO4 |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
D |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 用磁铁吸引 |
A.A | B.B | C.C | D.D |
10.
下表中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总结都正确的是
A | ①热水瓶中的水垢可用食醋除去 ②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常用来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③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用于镶嵌在玻璃刀头上 |
B | ①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②酒精溶液是混合物,说明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③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
C | ①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棉线和羊毛线 ②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醋 ③用无色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
D | ①霉变的大米洗净烧熟后可以食用 ②补充维生素C可防止坏血病 ③利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
A.A | B.B | C.C | D.D |
11.
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uSO4、Ba(NO3)2、BaSO4、Na2CO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对其组成进行了探究,过程如下:

根据以上实验操作与现象,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根据以上实验操作与现象,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CuSO4,一定含有Ba(NO3)2、BaSO4、Na2CO3 |
B.白色沉淀A中含有BaCO3和BaSO4 |
C.确定原固体混合物中是否有KCl可取白色沉淀E加入足量稀硝酸,观察沉淀是否溶解 |
D.无色溶液F中最少有4种离子 |
3.选择题- (共1题)
4.填空题- (共1题)
15.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化学密不可分。
(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能做建筑材料的盐是__________ ②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
③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 ④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___
(2)铅蓄电池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其构造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铅蓄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_____能
②铅蓄电池放电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Pb+PbO2+2H2SO4═2PbSO4+2H2O,据此可知,铅蓄电池在放电时,溶液的pH不断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从材料分类角度看,塑料是一类__________材料。(填“合成”或“复合”)
④废硫酸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可以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能做建筑材料的盐是__________ ②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
③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 ④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___
(2)铅蓄电池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其构造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铅蓄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_____能
②铅蓄电池放电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Pb+PbO2+2H2SO4═2PbSO4+2H2O,据此可知,铅蓄电池在放电时,溶液的pH不断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从材料分类角度看,塑料是一类__________材料。(填“合成”或“复合”)
④废硫酸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可以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实验题- (共2题)
16.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标有 a 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选择 E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___(填“b”或“c”)端通入,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 小明组装了 F 装置用于制取二氧化碳,该装置能达到的效果相当于图中的_____________填字母)装置,F 装置中的石灰石可用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替代。

A.大理石 B.洗净的鸡蛋壳 C.苏打粉
(4)查阅资料获知: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小明设 计了右图装置(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进行验证,操作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装入铜片;③关闭弹簧夹;④滴入浓硫酸,加热;⑤打开弹簧夹,通入氮气。
Ⅰ.装置 A 中铜与浓硫酸加热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Ⅱ.实验过程中,小明意外发现装置 B 中出现白色沉淀,经检验白色沉淀为硫酸钡, 小明认为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参与反应导致。为检验该观点是否正确,小明在原实验基础 上增加了一步操作,并重新完成该实验,装置 B 中果然无沉淀产生。该操作是_________, 该操作应排在操作______________(填序号)之后。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钡溶液理 论上不产生沉淀,而实际因氧气的影响往往能观察到沉淀现象。

(1)图中标有 a 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选择 E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___(填“b”或“c”)端通入,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 小明组装了 F 装置用于制取二氧化碳,该装置能达到的效果相当于图中的_____________填字母)装置,F 装置中的石灰石可用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替代。

A.大理石 B.洗净的鸡蛋壳 C.苏打粉
(4)查阅资料获知: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小明设 计了右图装置(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进行验证,操作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装入铜片;③关闭弹簧夹;④滴入浓硫酸,加热;⑤打开弹簧夹,通入氮气。
Ⅰ.装置 A 中铜与浓硫酸加热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Ⅱ.实验过程中,小明意外发现装置 B 中出现白色沉淀,经检验白色沉淀为硫酸钡, 小明认为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参与反应导致。为检验该观点是否正确,小明在原实验基础 上增加了一步操作,并重新完成该实验,装置 B 中果然无沉淀产生。该操作是_________, 该操作应排在操作______________(填序号)之后。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钡溶液理 论上不产生沉淀,而实际因氧气的影响往往能观察到沉淀现象。
17.
氧化铝(Al2O3)、氮化铝(AlN)都是一种重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矿业生产和集成电路生产领域,某化学课题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里进行氮化铝的制备并测定其含量的实验。
【实验一】制备氮化铝
【资料1】实验室常用饱和亚硝酸钠与氯化铵溶液反应制取纯净的氮气。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NO2+NH4Cl NaCl+N2↑+2H2O(此反应是放热反应);
Al2O3+3C+N2高温 2AlN+3CO
试回答:
(1)氮化铝(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2)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个实验步骤是 ,加热片刻后即可移去酒精灯,不需继续加热,其理由是 。上述实验装置中存在一些不足,请指出 。
(3)在制取氮化铝时由于反应不完全,所得氮化铝产品中的杂质除氧化铝之外,还可能含有
(填化学式)。
【实验二】氮化铝含量测定
【资料2】有关氮化铝(AlN)、氧化铝和偏铝酸钠(NaAlO2)的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AlN+NaOH+H2O===NaAlO2+NH3↑
②Al2O3 + 2NaOH="==" 2NaAlO2 + H2O
③2NaAlO2 + CO2 + 3H2O ="==" 2Al(OH)3↓ + Na2CO3
【定性分析】
(4)步骤一:小红取C装置中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固体逐渐消失,并得到无色溶液,试管口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则该样品中含有氮化铝。
步骤二:小亮继续在上述无色溶液中通人二氧化碳气体出现白色沉淀,于是他认为样品中一定还存在氧化铝。你认为小亮的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 。
【定量测定】.
【资料3】氨气的溶解性:极易溶于水,但难溶于有机溶剂四氯化碳(CCl4)和碱性溶液等。
(5)图2装置通过测量氨气的体积从而测定氮化铝的含量。
小燕同学进行如下操作:(a)往广口瓶中放入适量的氮化铝样品;(b)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往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浓NaOH溶液;(c)检验装置气密性;(d)测定收集到X液体的体积。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用a、b、c、d字母表示)。
(6)图2中X液体可能为 。
A.水 B.四氯化碳 C.氢氧化钠溶液
(7)图3装置则是通过测定吸收氨气的质量从而测定氮化铝的含量。小萍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取氮化铝样品10.0克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烧杯中物质增重3.4克,请你帮小萍同学计算,她取用的样品中氮化铝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8)图3所示方案会导致该样品中氮化铝含量测定结果偏低,为提高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在不改动装置的前提下,可采取的措施是 。
【实验一】制备氮化铝
【资料1】实验室常用饱和亚硝酸钠与氯化铵溶液反应制取纯净的氮气。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NO2+NH4Cl NaCl+N2↑+2H2O(此反应是放热反应);
Al2O3+3C+N2高温 2AlN+3CO
试回答:
(1)氮化铝(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2)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个实验步骤是 ,加热片刻后即可移去酒精灯,不需继续加热,其理由是 。上述实验装置中存在一些不足,请指出 。
(3)在制取氮化铝时由于反应不完全,所得氮化铝产品中的杂质除氧化铝之外,还可能含有
(填化学式)。
【实验二】氮化铝含量测定
【资料2】有关氮化铝(AlN)、氧化铝和偏铝酸钠(NaAlO2)的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AlN+NaOH+H2O===NaAlO2+NH3↑
②Al2O3 + 2NaOH="==" 2NaAlO2 + H2O
③2NaAlO2 + CO2 + 3H2O ="==" 2Al(OH)3↓ + Na2CO3
【定性分析】
(4)步骤一:小红取C装置中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固体逐渐消失,并得到无色溶液,试管口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则该样品中含有氮化铝。
步骤二:小亮继续在上述无色溶液中通人二氧化碳气体出现白色沉淀,于是他认为样品中一定还存在氧化铝。你认为小亮的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 。
【定量测定】.
【资料3】氨气的溶解性:极易溶于水,但难溶于有机溶剂四氯化碳(CCl4)和碱性溶液等。
(5)图2装置通过测量氨气的体积从而测定氮化铝的含量。
小燕同学进行如下操作:(a)往广口瓶中放入适量的氮化铝样品;(b)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往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浓NaOH溶液;(c)检验装置气密性;(d)测定收集到X液体的体积。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用a、b、c、d字母表示)。
(6)图2中X液体可能为 。
A.水 B.四氯化碳 C.氢氧化钠溶液
(7)图3装置则是通过测定吸收氨气的质量从而测定氮化铝的含量。小萍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取氮化铝样品10.0克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烧杯中物质增重3.4克,请你帮小萍同学计算,她取用的样品中氮化铝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8)图3所示方案会导致该样品中氮化铝含量测定结果偏低,为提高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在不改动装置的前提下,可采取的措施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