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膨松剂反应产生气体的量作为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2NaHCO3(固) △ Na2CO3(固)+H2O+CO2↑
②NH4HCO3 (固) △ NH3↑+H2O+CO2↑。
③碱石灰不与氨气反应,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浓硫酸常用于吸收氨气。
实验一:检验膨松剂成分

在玻璃管中加入该膨松剂,按右图连接好装置(铁架台略去,下同)。点燃酒精灯:
(1)关闭铁夹1,打开铁夹2,观察到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膨松剂中有碳酸氢铵;
(2)打开铁夹1,关闭铁夹2,观察到的现象:澄清石灰水中______________,玻璃管中仍有残留固体,说明膨松剂中有碳酸氢钠;
结论: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
实验二:测定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量,测定膨松剂中有碳酸氢钠的含量
取质量为m1的膨松剂,用下图装置测定该膨松剂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整套装置气 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3)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D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测得其质量为m2,若没有装置E,造成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结果_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4)在加热前,先对装置A、B和C(已连接)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再连接上装置D、E,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停止加热后,仍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将装置B中的CO2全部赶入装置D中;
(5)若对装置C、D、E连接顺序进行调整,还可用于测定另一份相同的样品受热分解产生氨气的质量,调整后,装置C、D、E连接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测得氨气质量为m3.
(6)利用上述相关数据,得到膨松剂中有碳酸氢钠的含量为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①2NaHCO3(固) △ Na2CO3(固)+H2O+CO2↑
②NH4HCO3 (固) △ NH3↑+H2O+CO2↑。
③碱石灰不与氨气反应,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浓硫酸常用于吸收氨气。
实验一:检验膨松剂成分

在玻璃管中加入该膨松剂,按右图连接好装置(铁架台略去,下同)。点燃酒精灯:
(1)关闭铁夹1,打开铁夹2,观察到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膨松剂中有碳酸氢铵;
(2)打开铁夹1,关闭铁夹2,观察到的现象:澄清石灰水中______________,玻璃管中仍有残留固体,说明膨松剂中有碳酸氢钠;
结论: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
实验二:测定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量,测定膨松剂中有碳酸氢钠的含量
取质量为m1的膨松剂,用下图装置测定该膨松剂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整套装置气 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3)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D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测得其质量为m2,若没有装置E,造成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结果_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4)在加热前,先对装置A、B和C(已连接)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再连接上装置D、E,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停止加热后,仍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将装置B中的CO2全部赶入装置D中;
(5)若对装置C、D、E连接顺序进行调整,还可用于测定另一份相同的样品受热分解产生氨气的质量,调整后,装置C、D、E连接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测得氨气质量为m3.
(6)利用上述相关数据,得到膨松剂中有碳酸氢钠的含量为_______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取10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200克稀硫酸,恰好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的质量为208克,求:
(1)该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________。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1)该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________。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3.推断题- (共1题)
3.
某无色溶液的溶质可能含有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钡、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探究其溶质成分,某化学小组设计如下方案:
(I). 取原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接着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且溶液仍为红色;
(II). 向(I)中得到的红色溶液中继续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红色滤液A;
(III).取白色沉淀A,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气泡;
(IV). 取红色滤液A,先滴加足量的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I)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红色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溶液中仍然不能确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为进一步确认该物质是否存在,设计方案为:取原溶液少许,先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某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即可.
(I). 取原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接着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且溶液仍为红色;
(II). 向(I)中得到的红色溶液中继续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红色滤液A;
(III).取白色沉淀A,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气泡;
(IV). 取红色滤液A,先滴加足量的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I)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红色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溶液中仍然不能确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为进一步确认该物质是否存在,设计方案为:取原溶液少许,先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某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即可.
4.单选题- (共6题)
5.
二氧化钛(TiO2)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用四氯化钛(TiCl4)与某常见物质X反应可制得二氧化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Cl4 + □X = TiO2 + 4HCl关于物质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B.该物质的化学式为H2O2 |
C.该物质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 D.该物质属于酸 |
7.
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加热条件下,氨气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uO+2NH3
3Cu+3H2O+N2,如下图所示,挤压鼓气球把空气鼓入盛有浓氨水的集气瓶中,使氨气进入试管,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即可达到实验目的。关于该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 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② 反应中,可看到试管内有红色物质生成;③ 反应结束时,先撤导管,再灭酒精灯,以免液体倒流 ④ NH3没有毒,该装置不需对尾气进行处理。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② 反应中,可看到试管内有红色物质生成;③ 反应结束时,先撤导管,再灭酒精灯,以免液体倒流 ④ NH3没有毒,该装置不需对尾气进行处理。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8.
现有一固体粉末状样品由氧化铜和铁组成。取样品少许,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渣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有( )
① 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② 向样品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且液体颜色变为黄色;③ 滤渣中一定有铜;④ 滤液中的溶质含有硫酸铁,不含硫酸和硫酸铜;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可能会产生气泡。
① 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② 向样品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且液体颜色变为黄色;③ 滤渣中一定有铜;④ 滤液中的溶质含有硫酸铁,不含硫酸和硫酸铜;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可能会产生气泡。
A.①③⑤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④⑤ |
9.
某粗盐样品中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外,可能还含有少量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

探究二:从滤液1中提取氯化钠固体(该探究中,微溶物不沉淀)

关于以上探究活动,有下列说法:
①试剂甲是碳酸钠溶液,试剂乙是氯化钡溶液 ②滤液1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氯化钙
③探究二所得的白色滤渣为碳酸钙 ④滤液4中加入适量的试剂丙时先产生气泡后出现白色沉淀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探究一: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

探究二:从滤液1中提取氯化钠固体(该探究中,微溶物不沉淀)

关于以上探究活动,有下列说法:
①试剂甲是碳酸钠溶液,试剂乙是氯化钡溶液 ②滤液1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氯化钙
③探究二所得的白色滤渣为碳酸钙 ④滤液4中加入适量的试剂丙时先产生气泡后出现白色沉淀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 B.② | C.②④ | D.①④ |
5.多选题- (共1题)
10.
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A B. B C. C D. D
A.化学与生活 | B.化学与安全 |
①用甲醛可保鲜海产品 ②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③煤气是由一氧化碳、氢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 ①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满 ②进行化学实验时配戴护目镜 ③发现厨房中天然气泄漏应马上到户外拨打119报警 |
C.对铁生锈的认识 | D.对鉴别方法的认识 |
①自行车的支架喷油漆防锈 ②保留铁锈不能防止铁进一步锈蚀 ③可用稀硫酸浸泡除铁锈 | 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 ②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后闻气味 ③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加熟石灰粉末研磨 |
A. A B. B C. C D. D
6.填空题- (共2题)
11.
已知下列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利用下列元素写出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1)一种金属氧化物______;
(2)一种难溶于水的碱______;
(3)水溶液呈碱性的盐_____。
(4)如图是钾元素的部分信息,有关钾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1 H | -2 O | +4 C | +6 S | +5 N | +1 Na | +2 Cu |
(1)一种金属氧化物______;
(2)一种难溶于水的碱______;
(3)水溶液呈碱性的盐_____。
(4)如图是钾元素的部分信息,有关钾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10 | B.一个钾原子中有19个中子 |
C.钾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18 | D.钾元素在化合物中可能显-2价 |
E.钾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 | F.钾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 |
12.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 甲的溶解度为25g时的温度为_________。
(2) t3℃时,甲、乙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
(3) t3℃时,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丙,现要提纯甲可采用的结晶方式是____________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1) 甲的溶解度为25g时的温度为_________。
(2) t3℃时,甲、乙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
(3) t3℃时,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丙,现要提纯甲可采用的结晶方式是____________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变 |
B.t2℃时,向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浓度为10% |
C.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制成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最多的是甲 |
D.升高丙的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6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