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5.0g洗净、粉碎后的鸡蛋壳样品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求:(1)产生CO2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g。
(2)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

求:(1)产生CO2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g。
(2)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草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草酸晶体( 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草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仪器a的名称是___。
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装置C中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一定有___。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如图所示的部分装置( 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CO2,浓硫酸能吸水)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_)→(___)→(___)→I→D→H.H装置的作用是___。
②如果有CO气体,则装置I中盛有的氧化铁颜色由___变为___,反应的方程式为___。欲证明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CO,乙组同学需要两次使用装置D,第一次使用现象是___、第二次使用现象是___。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仪器a的名称是___。
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装置C中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一定有___。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如图所示的部分装置( 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CO2,浓硫酸能吸水)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_)→(___)→(___)→I→D→H.H装置的作用是___。

②如果有CO气体,则装置I中盛有的氧化铁颜色由___变为___,反应的方程式为___。欲证明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CO,乙组同学需要两次使用装置D,第一次使用现象是___、第二次使用现象是___。
3.单选题- (共7题)
4.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
B.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也不变 |
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
5.
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五种分子参加反应 |
B.有两种分子参加反应且个数比为3∶1 |
C.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改变 |
D.此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7.
硼氢化钠(NaBH4,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有关硼氢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一种非金属元素 | B.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 |
C.Na、B、H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4 | D.含2个氢分子 |
8.
现有X、Y、Z三种金属,将它们分别放入稀H2SO4中,只有X无氢气放出。将Y投入Z的盐溶液中,Y的表面没有发生变化。则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A.X>Y>Z | B.Z>Y>X | C.X>Z>Y | D.Y>Z>X |
4.多选题- (共1题)
10.
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数据记录如下:
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物质 | X | O2 | CO2 | H2O |
反应前的质量/g | 46 | 128 | 1 | 0 |
反应后的质量/g | 0 | 待测 | 89 | 54 |
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质X由碳、氢元素组成 | B.物质X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
C.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16克 | D.生成CO2与H2O的分子个数比是2:3 |
5.实验题- (共2题)
11.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这一结论是科学家们在大量实险的基础上得出的。(浓硫酸能吸水)

(1)实验室中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备氢气。请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并组装一套制取干燥氢气的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用接口处字母填写)。
(2)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
①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______。
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若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在相同条件下,欲使1L氢气完全燃烧,所需空气至少约为______L。
(3)科学家们又用“电解法”证明了水的组成(装置如图所示,电极不与水及生成的气体反应)。

电解时,水中需加入少量的NaOH,其作用是______。 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甲、乙两量筒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略小于1:2,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4)拉瓦锡还用另一实验证明水的组成。
他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质枪管,结果得到了氢气,同时枪管表面有黑色固体(磁铁矿的主要成分)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也可以证明水的组成。

装置A中的玻璃管和其中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1,装置B和其中物质(碱石灰可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2,据此可计算出水中O、H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用含 m1、m2的代数式表示)。实验时该比值往往略小于8:1,原因可能是___(写出一条即可)。

(1)实验室中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备氢气。请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并组装一套制取干燥氢气的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用接口处字母填写)。
(2)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
①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______。
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若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在相同条件下,欲使1L氢气完全燃烧,所需空气至少约为______L。
(3)科学家们又用“电解法”证明了水的组成(装置如图所示,电极不与水及生成的气体反应)。

电解时,水中需加入少量的NaOH,其作用是______。 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甲、乙两量筒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略小于1:2,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4)拉瓦锡还用另一实验证明水的组成。
他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质枪管,结果得到了氢气,同时枪管表面有黑色固体(磁铁矿的主要成分)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也可以证明水的组成。

装置A中的玻璃管和其中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1,装置B和其中物质(碱石灰可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2,据此可计算出水中O、H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用含 m1、m2的代数式表示)。实验时该比值往往略小于8:1,原因可能是___(写出一条即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7道)
多选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