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某同学完成了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后,为验证剩余溶液的组成,取剩余溶液60g,向其中缓慢滴加10 %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1)该同学完成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稀盐酸______过量(填“是”或“不是”)
(2)求A点对应溶液中
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3)当加入NaOH溶液240g充分反应后,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

(1)该同学完成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稀盐酸______过量(填“是”或“不是”)
(2)求A点对应溶液中

(3)当加入NaOH溶液240g充分反应后,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溶质可能由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为确认其组成,某化学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
根据上述两组实验及其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步骤②所对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步骤③产生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废水中一定无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
(4)媛媛为进一步确认废水组成,另取废水进行定量实验,测得其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约为4:3,由此可知原废水溶质为______________。
(5)实验二为相同实验目的,酚酞可用下列试剂_____(填序号)中任意一种替换。
A.铁粉 B.硝酸铜溶液 C.紫色石蕊 D.稀硝酸
实验一 | 实验二 | ||||
步骤 | 试剂 | 现象 | 步骤 | 试剂 | 现象 |
① | 取少量废水于烧杯 | / | ① | 取少量废水于烧杯 | / |
② | 滴入少量酚酞 | —— | ② | 滴入过量![]() | 产生沉淀 |
③ | 继续滴加过量稀盐酸 | 产生气体 | ③ | 过滤得滤液和滤渣 | / |
④ | 继续滴加少量![]() | 产生沉淀 | ④ | 向滤液中滴入少量酚酞 | 无明显现象 |
⑤ | 过滤取滤液 | / | ⑤ | 继续滴少量![]() | 产生沉淀 |
⑥ | 向滤液中滴少量![]() | 无沉淀 | ⑥ | 向滤渣中滴过量稀盐酸 | 沉淀消失 |
根据上述两组实验及其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步骤②所对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步骤③产生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废水中一定无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
(4)媛媛为进一步确认废水组成,另取废水进行定量实验,测得其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约为4:3,由此可知原废水溶质为______________。
(5)实验二为相同实验目的,酚酞可用下列试剂_____(填序号)中任意一种替换。
A.铁粉 B.硝酸铜溶液 C.紫色石蕊 D.稀硝酸
3.单选题- (共16题)
7.
向一杯CaCl2溶液中分次、连续加入纯碱溶液,每次加入的纯碱溶液质量与每次产生沉淀质量的关系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每次加入纯碱溶液质量/g | 20 | 10 | 10 | 5 |
每次产生沉淀质量/g | 8a | 4a | m | n |
A.若m=2a,则n=a | B.若n=a,则m=2a |
C.若n=0,则m=0 | D.若m=0,则n=0 |
8.
向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Al和Zn的混合固体,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显蓝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无Mg2+ | B.滤渣中一定有Zn |
C.滤液中一定无Cu2+ | D.滤渣中一定无Al |
9.
稀盐酸、Fe和Q溶液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推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
A.Q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 B.Q溶液与稀硝酸也能反应 |
C.Q溶液中可能含有Cu元素 | D.Q溶液与Zn也能反应 |
10.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则浓硫酸可以做干燥剂 |
B.Ba(OH)2溶液可以使酚酞变红,则可以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
C.某物质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则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
D.向某物质加入氯化钡和过量硝酸,出现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11.
用pH试纸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定时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中 |
B.与标准比色卡比照后,得出某溶液pH为5.6 |
C.用湿润pH试纸测得的溶液pH一定偏小 |
D.石蕊试纸不能准确测定溶液酸碱度 |
13.
用括号中的方式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正确的是( )
A.CO2中混入CO(通入过量O2并点燃) |
B.CO中混有O2(通过足量灼热CuO) |
C.CaCl2溶液中混有HCl(加入过量CaCO3并过滤) |
D.KCl溶液中混有FeCl3(加入适量NaOH溶液并过滤) |
4.填空题- (共5题)
19.
某恒温容器中盛有NaOH饱和水溶液且仍有部分NaOH固体剩余,向容器中缓慢滴加稀硫酸,经测定,溶液pH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已知溶液中
浓度越大,溶液碱性越强;
浓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强)

(1)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从A点到B点过程中,溶液所含溶液NaOH的质量____(填“不变”或“变大”或“变小”)。
(3)写出D点对应溶液的溶质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图2中纵坐标可表示________(填序号)。
①溶剂质量 ②溶液质量 ③NaOH溶质质量分数



(1)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从A点到B点过程中,溶液所含溶液NaOH的质量____(填“不变”或“变大”或“变小”)。
(3)写出D点对应溶液的溶质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图2中纵坐标可表示________(填序号)。
①溶剂质量 ②溶液质量 ③NaOH溶质质量分数
20.
正常雨水因溶解了少量二氧化碳,pH为5.6,化石燃料燃烧可能产生SO4,最终导致降雨的酸性增强,下图是形成酸雨的其中一条途径:

(1)我们把pH_____5.6(填“>”“<”或“=”)的降雨称为酸雨。
(2)以上途径的各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有_____种。
(3)为减少酸雨危害,下列措施合理的有_____(填序号)
①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②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③将燃煤锅炉烟囱加高 ④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4)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SO2通入碘水(I2的水溶液)会生成硫酸和氢碘酸(HI),我们可利用此原理来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该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我们把pH_____5.6(填“>”“<”或“=”)的降雨称为酸雨。
(2)以上途径的各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有_____种。
(3)为减少酸雨危害,下列措施合理的有_____(填序号)
①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②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③将燃煤锅炉烟囱加高 ④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4)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SO2通入碘水(I2的水溶液)会生成硫酸和氢碘酸(HI),我们可利用此原理来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该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2.
人间四月,一方晴好,小邓同学周末同父母去湖边野炊。
(1)邓爸带了小邓最爱的苏打水,这种“水”是_____(填序号)。
①碱性的 ②化合物 ③均一的 ④稳定的
(2)邓妈带了外伤消毒药品﹣﹣碘酒,它的溶剂是_____(填化学式)
(3)小邓带了自热米饭,其中发热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生石灰“发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往久置的发热剂中加入一定量水,充分搅拌后过滤,滤液显中性,则所得滤渣为_____。(填化学式)
(1)邓爸带了小邓最爱的苏打水,这种“水”是_____(填序号)。
①碱性的 ②化合物 ③均一的 ④稳定的
(2)邓妈带了外伤消毒药品﹣﹣碘酒,它的溶剂是_____(填化学式)
(3)小邓带了自热米饭,其中发热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生石灰“发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往久置的发热剂中加入一定量水,充分搅拌后过滤,滤液显中性,则所得滤渣为_____。(填化学式)
23.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1)60℃,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KNO3的质量为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20℃时,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1.6%
B 40℃时,136.6gNaCl溶液中一定含有36.6gNaCl
C 将40℃时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32.3gKNO3固体
D 将40℃时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降温后两溶液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NaCl>KNO3
(3)20℃时,按下列图示操作:

①在溶液A、B、C中,KNO3溶解达到饱和状态的有_____(填字母)
②比较溶液A、B中KNO3的质量分数:A_____B(填“>“或”<”或“=”)
温度/℃ | 20 | 40 | 60 | |
溶解度 | NaCl | 36.0 | 36.6 | 37.3 |
KNO3 | 31.6 | 63.9 | 110 |
(1)60℃,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KNO3的质量为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20℃时,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1.6%
B 40℃时,136.6gNaCl溶液中一定含有36.6gNaCl
C 将40℃时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32.3gKNO3固体
D 将40℃时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降温后两溶液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NaCl>KNO3
(3)20℃时,按下列图示操作:

①在溶液A、B、C中,KNO3溶解达到饱和状态的有_____(填字母)
②比较溶液A、B中KNO3的质量分数:A_____B(填“>“或”<”或“=”)
5.实验题- (共1题)
24.
重庆一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粗盐提出实验,并用所得精盐配置50g、5%的NaCl溶液。
(1)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_____(填图中字母),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A操作中玻璃棒作用为_____。

(2)关于粗盐提纯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将粗盐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进行称量 ②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③蒸发时待水分全部蒸干后停止加热 ④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重新过滤
(3)配制NaCl溶液时,称量精盐发现天平指针偏左,应_____(填序号)
A 增加适量砝码 B 减少适量砝码 C 增加适量精盐 D 减少适量精盐
(4)配制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填序号)
①粗盐溶解时不充分 ②过滤时滤纸破损
③蒸发时溶液飞溅 ④配溶液时称量的精盐仍潮湿
(1)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_____(填图中字母),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A操作中玻璃棒作用为_____。

(2)关于粗盐提纯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将粗盐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进行称量 ②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③蒸发时待水分全部蒸干后停止加热 ④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重新过滤
(3)配制NaCl溶液时,称量精盐发现天平指针偏左,应_____(填序号)
A 增加适量砝码 B 减少适量砝码 C 增加适量精盐 D 减少适量精盐
(4)配制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填序号)
①粗盐溶解时不充分 ②过滤时滤纸破损
③蒸发时溶液飞溅 ④配溶液时称量的精盐仍潮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6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