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1.
“碳中和”是最新的环保理念,是指通过计算单位或个人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把这些二氧化碳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
(1)目前,生活中的能量大部分还是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天然气是化石燃料中较清洁的一种,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下列生活方式符合“低碳生活”并可行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3)为了消耗你产生的二氧化碳,你能采取的措施是_____。
(1)目前,生活中的能量大部分还是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天然气是化石燃料中较清洁的一种,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下列生活方式符合“低碳生活”并可行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骑自行车出行 |
B.将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
C.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
D.家庭使用节能灯,并积极响应“地球一小时”倡议 |
2.
某化学小组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一瓶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们用铜锌合金和此稀盐酸完成了如图的实验。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是_____g;
(2)该瓶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是_____g;
(2)该瓶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2.流程题- (共1题)
3.
以工业生铁屑为原料生产颜料并进行适当的综合利用,其部分流程图如图:

(1)生铁是铁和_____(写化学式)的合金。
(2)完成流程中“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__。
(3)生活中常用洗涤剂来除油污,洗涤剂除油污是发生了_____现象。

(1)生铁是铁和_____(写化学式)的合金。
(2)完成流程中“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__。
(3)生活中常用洗涤剂来除油污,洗涤剂除油污是发生了_____现象。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它们溶液的酸碱性及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
(实验探究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
查阅资料:
(得出结论1)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甲同学在烧杯溶液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由_____色变为____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a点的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3)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
(交流与反思)b点的溶质为_______(写化学式),将图2和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c点的溶质______(写化学式)
(得出结论3)通过上述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过程,可以依次用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与反思)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及反应pH值的变化,可以认识反应的原理及进行的过程。
(提出问题)它们溶液的酸碱性及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
(实验探究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
液体名称 | 蒸馏水 | 碳酸氢钠溶液 | 碳酸钠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 蓝紫色 | 蓝色 | 绿色 | 黄色 |
查阅资料:
pH | 7.5~9 | 10~11.9 | 12~14 |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 蓝色 | 绿色 | 黄色 |
(得出结论1)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甲同学在烧杯溶液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由_____色变为____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a点的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3)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
(交流与反思)b点的溶质为_______(写化学式),将图2和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c点的溶质______(写化学式)
(得出结论3)通过上述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过程,可以依次用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与反思)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及反应pH值的变化,可以认识反应的原理及进行的过程。
4.简答题- (共1题)
5.
如图展示了家庭中常见的洗涤用品及其主要成分。
(1)洁厕灵与去污粉混合后会发生反应,现象是_____。
(2)炉具清洁剂与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其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洗涤用品 | 去污粉 | 洁厕灵 | 炉具清洁剂 |
实物图 | ![]() | ![]() | ![]() |
主要成分 | 小苏打 | 盐酸 | 烧碱 |
(1)洁厕灵与去污粉混合后会发生反应,现象是_____。
(2)炉具清洁剂与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其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推断题- (共1题)
6.
A、B、C、D、E、F、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各物质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 ”表示相连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已知:B、C、D、F、G均含同种元素:其中A、B均为单质,其中B为红色固体:C、D、E、G分别是酸、碱、盐、氧化物中的一种物质。
请写出:

(1)B的化学式:_____。
(2)F→C的化学方程方程式_____。
请写出:

(1)B的化学式:_____。
(2)F→C的化学方程方程式_____。
6.单选题- (共10题)
8.
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论断:①一定含有C、H;②一定不含有O;③可能含有O;④一定含有O.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
12.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
B.铁锈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成了浅绿色 |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生成 |
D.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寒,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烟 |
13.
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 |
C.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 |
D.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 |
14.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 正常雨水的pH 约为5.6 的原因:CO2+H2O=H2CO3
B.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2CO+O2
2CO2
C. 工业上用熟石灰和纯碱制取烧碱:Na2CO3+Ca(OH)2=CaCO3↓+NaOH
D. 实验室中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2NaOH+CO2=NaCO3+H2O
A. 正常雨水的pH 约为5.6 的原因:CO2+H2O=H2CO3
B.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2CO+O2

C. 工业上用熟石灰和纯碱制取烧碱:Na2CO3+Ca(OH)2=CaCO3↓+NaOH
D. 实验室中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2NaOH+CO2=NaCO3+H2O
15.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羊毛和人造纤维 |
B.进入煤矿之前,先做灯火实验 |
C.人体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症,因此钙元素摄入得越多越好 |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 |
7.填空题- (共2题)
18.
周末爸妈不在家,小明为自己准备了一份早餐,有①咸菜、②稀饭、③鸡蛋、④高钙牛奶、⑤苹果等。
(1)早餐中能提供蛋白质的是_____(填序号)。
(2)高钙牛奶的“钙”指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1)早餐中能提供蛋白质的是_____(填序号)。
(2)高钙牛奶的“钙”指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单质 | B.分子 | C.原子 | D.元素 |
8.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