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4题)
1.
在天平两端各放等质量的两个锥形瓶(瓶口用单孔塞和导管连接起来,气球中装有等质量的大理石),如图所示,左盘锥形瓶中盛有M克水,右盘锥形瓶中盛有M克稀盐酸,天平平衡。

(1)实验开始时,将气球中的大理石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天平的指针_____(填“偏左”“偏右”“在标尺中央”下同),原因是_______.
(2)待上述实验的反应完成后,将锥形瓶瓶口上的单孔塞、导管和气球去掉,天平的指针_____;原因是________.

(1)实验开始时,将气球中的大理石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天平的指针_____(填“偏左”“偏右”“在标尺中央”下同),原因是_______.
(2)待上述实验的反应完成后,将锥形瓶瓶口上的单孔塞、导管和气球去掉,天平的指针_____;原因是________.
2.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列各图分别表示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你据图回答。

⑴根据图1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请从粒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________。
⑵图2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能发生的本质原因______________。
⑶图3所示,向“人”字型管的左、右两端分别加入少量的浓氨水和无色酚酞溶液,塞紧胶塞,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色,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对该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__,根据现象说明浓氨水呈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⑴根据图1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请从粒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________。
⑵图2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能发生的本质原因______________。
⑶图3所示,向“人”字型管的左、右两端分别加入少量的浓氨水和无色酚酞溶液,塞紧胶塞,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色,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对该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__,根据现象说明浓氨水呈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3.
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硅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_____。
⑵16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该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⑶表中与10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的元素符号有___________________。
⑷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该周期中各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
⑸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一个阳离子符号____________。
⑹12号元素与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
(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⑴硅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_____。
⑵16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该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⑶表中与10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的元素符号有___________________。
⑷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该周期中各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
⑸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一个阳离子符号____________。
⑹12号元素与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
(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
如图为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装置图,据图分析:

⑴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的是____________;写出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⑵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常用_____来软化硬水。
⑶电解水的实验中,水分子_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若正极得到10mL氧气,则负极可收集到__________mL氢气。
⑷地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却不足1%。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⑴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的是____________;写出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⑵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常用_____来软化硬水。
⑶电解水的实验中,水分子_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若正极得到10mL氧气,则负极可收集到__________mL氢气。
⑷地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却不足1%。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洗澡擦香皂时不关上喷头 | B.不间断放水刷牙 |
C.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 | D.用洗衣水冲厕所 |
2.计算题- (共1题)
5.
某钙片的标签如图所示,可知此钙片成分中只有碳酸钙含有钙元素。

⑴请通过计算说明此标签中的含钙量是否错误。
⑵为测定其真实的含钙量,辉明同学每次取10片钙片放入已称量的含足量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再称取烧杯和剩余物的总质量。辉明同学做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

⑴请通过计算说明此标签中的含钙量是否错误。
⑵为测定其真实的含钙量,辉明同学每次取10片钙片放入已称量的含足量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再称取烧杯和剩余物的总质量。辉明同学做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
物质的质量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平均值 |
反应前:烧杯+盐酸 | 22g | 22g | 22g | 22g |
10片钙片 | 8g | 8g | 8g | 8g |
反应后:烧杯+剩余物 | 26.7g | 26.5g | 26.9g | 26.7g |
3.单选题- (共6题)
6.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质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四种物质反应前及t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17 |
B.W中只含有碳、氢元素 |
C.参加反应的W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3:48 |
D.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
7.
右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A.![]() |
B.![]() |
C.![]() |
D.![]() |
8.
下列“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纯净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C.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说氧化物 D.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A.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纯净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C.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说氧化物 D.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10.
水可以造福于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面各项措施中: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⑤减少空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含量,防止形成酸雨。
可以采用的是( )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⑤减少空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含量,防止形成酸雨。
可以采用的是( )
A.①②④ | B.②④⑤ | C.③④⑤ | D.②③④ |
4.选择题- (共2题)
5.填空题- (共7题)
14.
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a等于10 B.该化学反应为分解反应
C.丙一定为催化剂 D.b等于_________________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的质量/g | 12 | 26 | 3 | 0 |
反应中的质量/g | 9 | 22 | 3 | b |
反应后的质量/g | 0 | a | 3 | 28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a等于10 B.该化学反应为分解反应
C.丙一定为催化剂 D.b等于_________________
15.
初中化学许多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可用“A+B→C+D”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⑴5gA和10gB充分反应,则生成C、D的总质量________15g(填“≥”、“=”或“≤”);
⑵若A、C为单质,B、D为化合物,该反应____________为置换反应(填“一定”或“不一定”);
⑶地质人员考察时发现一种带螺纹的矿石。研究发现该矿石能在氧气中燃烧,主要反应是4X+11O2
2Fe2O3+8S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⑴5gA和10gB充分反应,则生成C、D的总质量________15g(填“≥”、“=”或“≤”);
⑵若A、C为单质,B、D为化合物,该反应____________为置换反应(填“一定”或“不一定”);
⑶地质人员考察时发现一种带螺纹的矿石。研究发现该矿石能在氧气中燃烧,主要反应是4X+11O2

16.
图示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⑴物质F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⑶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⑴物质F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⑶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17.
用化学用语填空:
⑴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⑵澄清石灰水中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_。
⑶小苏打____________。 ⑷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⑴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⑵澄清石灰水中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_。
⑶小苏打____________。 ⑷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18.
近来中国部分地区出现镉污染的大米,食用后对人体有害,右图是镉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镉的原子序数是112.4 | B.镉属于非金属元素 |
C.镉的元素符号是Cd | D.镉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 |
20.
复方冬青油软膏具有强力迅速镇痛作用。其有效成分的分子模型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该物质既属于氧化物,又是有机物 |
B.每个该物质中含有19个原子 |
C.该有机物中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
D.复方冬青油软膏的有效成分化学式为_____ |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4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7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