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现有多种废旧塑料制品:三角尺、钢笔杆、电源插座、水桶、收音机外壳、餐具、矿泉水瓶等,请你分别将它们加热(不是点燃)、再冷却.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能否根据这一现象将他们分类呢?哪些塑料制品可回收再用呢?___________;
2.综合题- (共1题)
2.
能源的开发、储存和综合利用是世界各国科学家关注的重大课题.
(1)现用的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是根据沸点不同从石油中分馏出来,石油分馏的过程属________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化石燃料中主要含有碳、氢元素,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燃烧时,这些元素常常转化为 ________ 等气体污染物.
(2)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常见形式,图A、B是关于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

①图A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由此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②图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式程为________
(3)破坏燃烧条件可以灭火,避免火灾.
①图C所示的“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 ________ (填序号).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CO2用于扑灭一般可燃物引起的火灾,利用了它的________ 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1)现用的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是根据沸点不同从石油中分馏出来,石油分馏的过程属________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化石燃料中主要含有碳、氢元素,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燃烧时,这些元素常常转化为 ________ 等气体污染物.
(2)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常见形式,图A、B是关于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

①图A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由此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②图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式程为________
(3)破坏燃烧条件可以灭火,避免火灾.
①图C所示的“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 ________ (填序号).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CO2用于扑灭一般可燃物引起的火灾,利用了它的________ 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3.单选题- (共14题)
3.
如表实验操作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是( )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O2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
B | 鉴别羊毛和涤纶 | 灼烧,闻气味 |
C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振荡 |
D |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A.A ![]() | B.B ![]() | C.C ![]() | D.D |
6.
近年来我区陆续建立了许多生态农庄,为广大市民假日游玩提供了新的去处,赏花、观景、摘草莓等极大丰富了市民的假日生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增加草莓产量,可以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
B.就地焚烧农庄中的秸秆可以增加田地肥效 |
C.方便生活,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 |
D.绿色出行,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NH2)2 属于复合化肥 |
B.青少年正在长身体,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的肉类,不吃蔬菜 |
C.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同时放出能量 |
D.为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可以大量施用化肥 |
8.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生活的质量,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A.海水过滤之后变成了淡水 |
B.废旧塑料可采用直接焚烧的方法进行处理,不污染环境 |
C.农药、化肥的使用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杜绝使用 |
D.回收废旧金属材料既节约资源,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9.
2017年4月22日是第48个“世界地球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少用塑料包装,减少白色污染 | B.垃圾分类处理 |
C.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持生态平衡 | D.出门多开私家车,提高办事效率 |
10.
据CCTV(科技博览)报道,2004年中科院用CO2合成了可降解塑料聚二氧化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属于有机物 | B.聚二氧化碳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
C.聚二氧化碳就是干冰 | D.聚二氧化碳的使用会产生白色污染 |
11.
下列关于生产、环保、能源、资源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等气体引起的 | B.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资源 |
C.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 | D.加速石油、煤炭的开采,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
16.
下列有关生产、环保、能源、资源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A.“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等气体引起的 |
B.长期使用硫酸铵会使土壤呈酸性,应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
C.pH < 5.6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它的形成与大气中SO2等酸性污染物增多有关 |
D.研制并使用可降解塑料能缓解白色污染 |
4.选择题- (共1题)
5.填空题- (共8题)
18.
学校科学活动月,小明绘制了一幅简笔画-自然界中碳的循环。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释放CO2的方式主要有火山喷发、________和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是指天然气、煤和________。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依据图示分析,控制温室效应发生的有效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被碱性物质吸收可形成碳酸盐。澄清石灰水吸收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CO2被氨水吸收转化为可作氮肥的NH4HCO3。NH4HCO3固体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CO2形成的超临界CO2流体可用于从香兰草豆荚粉中提取香兰素(C8H8O3)。

① 由香兰素的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② 以上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__。
③ 在该生产流程中,你想进一步了解的问题是________。
(5)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方法都是由他们的性质决定的。
①稀有气体常用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是因为________。
②干冰可用于制做舞台云雾,利用了干冰________的性质。

(1)自然界释放CO2的方式主要有火山喷发、________和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是指天然气、煤和________。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依据图示分析,控制温室效应发生的有效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被碱性物质吸收可形成碳酸盐。澄清石灰水吸收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CO2被氨水吸收转化为可作氮肥的NH4HCO3。NH4HCO3固体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CO2形成的超临界CO2流体可用于从香兰草豆荚粉中提取香兰素(C8H8O3)。

① 由香兰素的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② 以上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__。
③ 在该生产流程中,你想进一步了解的问题是________。
(5)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方法都是由他们的性质决定的。
①稀有气体常用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是因为________。
②干冰可用于制做舞台云雾,利用了干冰________的性质。
19.
选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1)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__;
(2)可作金属焊接保护气的是________;
(3)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________;
(4)被称为“工业血液”的是________。
A.氮气 | B.金刚石 | C.二氧化硫 | D.石油 |
(2)可作金属焊接保护气的是________;
(3)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________;
(4)被称为“工业血液”的是________。
20.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化石燃料有煤、________和天然气.
(2)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档案室发生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______(填序号).
A. 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
B. 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
C. 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
(3)氯化钠(NaCl) 和硝酸钾 (KNO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图1:

①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
②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二种物质分别加水制成相应的饱和溶液,得到溶液质量较大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
③20℃ 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20℃,其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烧杯①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②中溶解的是NaCl
B.烧杯②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
D.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4)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结合图3“小资料”回答问题:
①根据资料,小明设计如图的实验:
实验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实验B观察到溶液最终变为________色.
②亚硝酸钠加热分解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NO2 B.NH3 C.N2 D.SO2 .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化石燃料有煤、________和天然气.
(2)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档案室发生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______(填序号).
A. 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
B. 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
C. 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
(3)氯化钠(NaCl) 和硝酸钾 (KNO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图1:
温度(℃) | 10 | 20 | 40 | 60 | 80 |
KNO3 | 20.9 | 31.6 | 63.9 | 110 | 169 |
NaCl | 35.8 | 36 | 36.6 | 37.3 | 38.4 |

①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
②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二种物质分别加水制成相应的饱和溶液,得到溶液质量较大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
③20℃ 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20℃,其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烧杯①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②中溶解的是NaCl
B.烧杯②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
D.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4)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结合图3“小资料”回答问题:

①根据资料,小明设计如图的实验:
实验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实验B观察到溶液最终变为________色.
②亚硝酸钠加热分解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NO2 B.NH3 C.N2 D.SO2 .
22.
我国的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汽车数量剧增带来能源和环境双重问题。

(1)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下列汽车配件材料中,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 合成橡胶轮胎 B 钢板外壳 C 玻璃风挡 D 真皮座套 E 塑料内件
(2)汽车尾气中含有下列物质,其中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是________。
A.SO2 B.CO C.CO2 D.NO2
(3)一般汽车所用燃料为汽油或柴油,它们都是从石油中分馏得到的,石油分馏发生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在汽油中添加乙醇(C2H5OH)制成乙醇汽油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危机,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乙醇汽油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
(4)氢能源汽车不再是一种概念。右图为氢能源汽车添加氢气燃料。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使用氢气作燃料的好处有________。

A.以水为原料,资源丰富
B.产物为水,无污染
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缓解能源危机

(1)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下列汽车配件材料中,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 合成橡胶轮胎 B 钢板外壳 C 玻璃风挡 D 真皮座套 E 塑料内件
(2)汽车尾气中含有下列物质,其中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是________。
A.SO2 B.CO C.CO2 D.NO2
(3)一般汽车所用燃料为汽油或柴油,它们都是从石油中分馏得到的,石油分馏发生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在汽油中添加乙醇(C2H5OH)制成乙醇汽油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危机,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乙醇汽油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
(4)氢能源汽车不再是一种概念。右图为氢能源汽车添加氢气燃料。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使用氢气作燃料的好处有________。

A.以水为原料,资源丰富
B.产物为水,无污染
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缓解能源危机
23.
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常用加热的方法封口,这种封口方法利用该塑料的________(填“热塑性”或“热固性”);废弃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答二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
24.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化石燃料是目前人类最重要的能源物质,请回答:
(1)下列燃料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_.
(2)写出天然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运用化学技术与方法科学改造和应用化石燃料是化学科学的使命,在石油加工过程中,依据各成分沸点不同对其进行改造的方法叫做________,在煤的综合利用中,改变煤的组成和结构的过程属于________变化.
(1)下列燃料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_.
A.汽油 | B.液化石油气 | C.柴油 | D.天然气; E. 木炭 F. 焦炭 G. 稻草 |
(3)运用化学技术与方法科学改造和应用化石燃料是化学科学的使命,在石油加工过程中,依据各成分沸点不同对其进行改造的方法叫做________,在煤的综合利用中,改变煤的组成和结构的过程属于________变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