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9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考前验收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105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3

1.选择填充题(共5题)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
A.纸张燃烧B.汽油挥发
C.瓷碗破碎D.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
A.空气B.液氧
C.冰水混合物D.____________________
3.
大葱是人们常吃的一种蔬菜。大葱中含有挥发油,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蒜素(C6H10S3),蒜素具有杀菌作用。下列有关蒜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蒜素是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的
B.蒜素是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3个硫原子构成的
C.蒜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5
D.蒜素中_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4.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

A.t1 ℃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 ℃时,把50 g A放入50 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C.将t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t1 ℃的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分离CaO和CaCO3固体的混合物
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B
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
分别加AgNO3溶液
C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盐酸
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
D
检验Na2CO3溶液中含有NaOH
加入足量____________溶液,再滴加酚酞
 
A、A   B、B   C、C   D、D

2.科学探究题(共2题)

6.
学校课外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从资料上得知CuSO4溶液和FeCl3溶液都能对过氧化氢分解起催化作用,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准备)(1)知识回顾: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所取CuSO4溶液和FeCl3溶液的________和体积应相同。
(定性研究)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滴加5滴CuSO4溶液、FeCl3溶液,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定性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

(定量研究)如图所示,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定量比较二者的催化效果,可测量生成等体积气体所需的________。
(继续探究)在CuSO4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起催化作用呢?
猜想1:铜离子起催化作用;
猜想2:______________起催化作用;
猜想3:水分子起催化作用。
若设计实验验证猜想1,可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老师在实验室将浸泡了硫酸铜溶液的蓝色滤纸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到滤纸变白色,由湿润变干燥后燃烧起来;在燃烧后的灰烬中有少量红色固体。同学们很好奇,对红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下列探究。
(提出问题)红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硫酸铜晶体或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温度达到200 ℃时,CuSO4开始分解生成CuO和另一种氧化物,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②温度超过1 000  ℃时,CuO分解生成红色的Cu2O;Cu2O难溶于水,但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Cu2和Cu。
(猜想与假设)猜想1:红色固体是Cu;
猜想2:红色固体是Cu2O;
猜想3:红色固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4:红色固体是Fe2O3
(进行实验)将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猜想______成立。
(交流讨论)(1)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4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时,浸有硫酸铜溶液的滤纸刚开始不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CuSO4受热分解生成CuO和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滤纸的组成元素是C、H、O,实验中产生铜的原因可能是滤纸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碳与分解产生的氧化铜发生了反应;同时该实验还说明滤纸的着火点低于1 000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题(共1题)

8.
小茗同学取14%的硫酸溶液70 g于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慢慢加入10 g氧化铜粉末并不断搅拌,测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氧化铜粉末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完全反应时共消耗氧化铜的质量是__________。
(2)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
(3)配制14%的硫酸溶液70 g,需要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4.推断题(共1题)

9.
已知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B的组成元素相同,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E为一种蓝色沉淀。

(1)写出E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D的俗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A→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流程题(共1题)

10.
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
(2)X是一种可用作氮肥的盐,其化学式可能是______。
(3)流程图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

6.单选题(共8题)

11.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是NaOH溶液,我的家人和谐共处,相互之间不反应。以下物质能进我家门的是( )
A.KNO3、Na2SO4、HCl
B.NaCl、NH4Cl、K2SO4
C.KOH、BaCl2、NaNO3
D.Na2CO3、K2SO4、CaCl2
12.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可以是CH4+Cl2 CH3Cl+HCl
B.该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D.图中共有4种分子
13.
动植物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氧气B.水C.氮气D.二氧化碳
14.
下列实验过程与图像描述相符的一组是( )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分别加入稀硫酸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D.将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15.
溶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蒸馏水B.碘酒C.牛奶D.植物油
16.
2018年中国环境日的主题是“魅力中国,我是行动者”,每一位同学都应具有环保意识,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者,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
A.课间集体出操,随手关闭电灯
B.自带布袋购物
C.尽量乘坐公交车出行
D.野外焚烧垃圾
17.
炎炎夏日,汽车发生自燃的事件时有发生。你认为下列叙述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消防队员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为了给车辆换装高档音响、改装造型等,随意改装线路
C.汽车发生自燃的主要原因是积热不散使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为保障人身安全,车辆一定要配备灭火器
1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7.填空题(共3题)

19.
根据下图信息回答问题。

(1)硒属于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
(2)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三种元素,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填序号)。
(3)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填序号)。
(4)B与D的化学性质相似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生活中我们常饮用各种饮品。如图所示是某矿泉水的标签,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问题。
饮用该矿泉水后,人体可补充钙离子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该矿泉水中含有少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如硫酸镁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该矿泉水中不含二氧化碳,标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21.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用洗洁精清洗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__作用。
(2)赣南脐橙含有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等营养素,其中起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作用的是__________。
(3)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为预防佝偻病,可以多吃奶制品、虾皮等食物,补充人体需要的______元素。
(4)我国北方地区常饮用地下水,部分地区地下水硬度大、有害菌多,为降低水的硬度并杀菌消毒,生活中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5)市面上有一种合成纤维“冰蚕丝”做面料的衣服,不法商贩将其冒充天然蚕丝的衣服出售,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鉴别。

8.实验题(共1题)

22.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
(3)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气体是否验满的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常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可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G装置除去氯化氢气体,则该混合气体应从G装置的______口(填“①”或“②”)通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填充题:(5道)

    科学探究题:(2道)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