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金属用途广泛,其结构和性质等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如图
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的
和
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
实验,并对溶液
和固体
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提出问题)溶液
中的溶质可能有哪些?
(做出猜想)①只有
②
、
③
、
④
、
、
(交流讨论)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_(填标号),其理由是________.
(实验探究)若猜想①成立,通过以下实验可确定固体
的成分,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如图
是工业炼铁示意图.其中,焦炭的作用是燃烧提供能量和________;
有铁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称取
石灰石(主要成分是
,杂质不参与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
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
(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度忽略不计).试计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A.铝原子的质子数为![]() |
B.在化合物中铝通常显![]() |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D.铝可作导线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






(提出问题)溶液

(做出猜想)①只有



③





(交流讨论)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_(填标号),其理由是________.
(实验探究)若猜想①成立,通过以下实验可确定固体

实验步骤 | 现象 |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取少量固体![]() | 有气泡产生 | ________ |








2.
如下表:原子结构是通过科学家不断地建立与修正原子结构模型,不断地实验,不断地思考研究而得到的.下表是原子结构模型的几种学说
上面四种原子结构模型中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式是________(填序号),这种原子模型是一种________结构.

年,______通过实验发现原子结构,所做的实验名称是________,实验中大多数
微粒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顺利通过.有一小部分
微粒发生了偏转,原因是________;极少数
微粒被反弹了回来,原因是________.因此,卢瑟福根据实验建立了________原子模型.
请用框图的形式表示原子的结构:
时间 | 模型类型 | 科学家 | 内 容 |
![]() | 道尔顿模型 | 道尔顿(英国) | 原子是一个坚硬的小球 |
![]() | 汤姆生模型 | 汤姆生(英国) | 发现电子,即“西瓜模型”正电荷是西瓜肉,电子是西瓜籽 |
![]() | 卢瑟福模型 | 卢瑟福(英国) | 发现原子核,原子大部分体积是空的,电子围绕带正电的原子核随意动转 |
![]() | 分层模型 | 玻尔(丹麦) | 电子在固定轨道上分层运动(绕着原子核) |
现代 | 电子云模型 | | 电子出现在原子核周围,有的区域次数多,有的区域次数少 |







3.
根据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1)下图中12号元素的名称是______,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______(填离子符号).

(2)下图是元素锶(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___,通过上表分析可知,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周期.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填序号):
(1)下图中12号元素的名称是______,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______(填离子符号).

(2)下图是元素锶(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___,通过上表分析可知,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周期.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填序号):
A.质子数不同 | B.中子数不同 |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 D.电子数不同 |
4.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请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家里炒菜时油锅着火,最好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
某同学的午餐食谱如下:“主食:米饭;副食:豆腐、红烧肉”.其中富含淀粉的是________;
食盐是最重要的调味品.下表为食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结合表内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构成食盐的微粒是________;
②从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晶体,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
③
时,向
水中加入
食盐,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
铁制品长期使用容易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
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有________;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常用活性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工人师傅切割铁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即可留下红色的印迹,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温度![]() | ![]() | ![]() | ![]() | ![]() | ![]() | ![]() |
溶解度![]() | ![]() | ![]() | ![]() | ![]() | ![]() | ![]() |
①构成食盐的微粒是________;
②从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晶体,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
③




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有________;


5.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水、爱护水、节约用水。
(1)生活中可以采用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可以通过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他们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足量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入到12.5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图所示。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12.5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______g。
②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
(1)生活中可以采用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可以通过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他们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足量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入到12.5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图所示。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12.5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______g。
②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
2.单选题- (共15题)
9.
一定温度下,把l克熟石灰加入到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少许的熟石灰未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关于此清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不饱和溶液 | B.它是浓溶液 | C.它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 D.它的溶质质量分数为l% |
11.
在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镁溶液至氢氧化钠反应完全,所得沉淀经过滤、洗涤、称量,其质量恰好等于原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
.则原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

A.![]() | B.![]() | C.![]() | D.![]() |
14.
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b是易溶物质 |
B.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结晶法提纯a |
C.在t℃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
D.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
15.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B.![]() |
C.![]() ![]() |
D.氧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乙相似 |
20.
某同学往右图所示的烧杯(用石蜡将烧杯和塑料片粘在一起)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蔗糖 | B.硝酸铵 | C.氯化钠 | D.氢氧化钠 |
3.多选题- (共5题)
21.
有关下列实验中水的说法和结论错误的是( )


A.①烧杯中的水:通过导管中水面的上升得出铁生锈需要消耗氧气 |
B.②水槽中的水是反应物,该实验可以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
C.③烧杯中的水起溶解二氧化碳的作用,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 |
D.④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的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
22.
在水的电解实验中,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
B.产生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
C.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 |
D.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
24.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或观点中错误的是( )
A.水分子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
B.天然降水洁净清澈,提倡直接作为饮用水 |
C.盛开水的热水瓶底常沉积一层水垢,这说明自来水不是纯净物 |
D.洗菜、淘米、洗衣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
25.
下列化学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给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
B.过滤时,为了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 |
C.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用镊子取放砝码 |
D.为了节约药品,实验中剩余的药品都要放回原试剂瓶 |
4.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15道)
多选题:(5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