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根据下列化合物与单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回答:

(1)若乙的溶液是浅绿色,Y是红色固体,则X是___,如:(用化学方程式表达)____
(2)在常温下若乙是气体,则X是________,如:(用化学方程式表达)__________
(3)在常温下若甲是固体,乙是无色液体,则X是________,如:(用化学方程式表达)_______

(1)若乙的溶液是浅绿色,Y是红色固体,则X是___,如:(用化学方程式表达)____
(2)在常温下若乙是气体,则X是________,如:(用化学方程式表达)__________
(3)在常温下若甲是固体,乙是无色液体,则X是________,如:(用化学方程式表达)_______
2.计算题- (共2题)
3.
某课外兴趣小组对一批铁样品(含有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其中只有一位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你认真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烧杯的质量为50g;计算结果精确到1%)
(1) __________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3)计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
(4)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完成后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留到0.1%)_________。
| 甲 | 乙 | 丙 |
烧杯+稀硫酸 | 150g | 100g | 100g |
加入的铁样品 | 10g | 10g | 14g |
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 | 159.8g | 109.8g | 113.8g |
请你认真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烧杯的质量为50g;计算结果精确到1%)
(1) __________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3)计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
(4)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完成后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留到0.1%)_________。
3.单选题- (共12题)
6.
向含有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一定为
A.Ag、Cu两种单质的混合物 | B.Cu、Fe两种单质的混合物 |
C.Ag、Fe两种单质的混合物 | D.Ag、Cu、 Fe三种单质的混合物 |
8.
A、B是两种固体物质。在10 ℃时,在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5 gA物质;在20 ℃时,将25gB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5 g乙物质。则15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是( )
A.A=B | B.A>B | C.A<B | D.无法确定 |
9.
现有100g、10%的蔗糖溶液,要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0%,操作正确的是
A. 加入10g蔗糖 B. 蒸发掉原溶液质量的一半的水
C. 蒸发掉原溶剂质量的一半的水 D. 加入25%的蔗糖溶液100g
A. 加入10g蔗糖 B. 蒸发掉原溶液质量的一半的水
C. 蒸发掉原溶剂质量的一半的水 D. 加入25%的蔗糖溶液100g
10.
下列有关固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100 g水里溶解30 g硝酸钾刚好达到饱和状态,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0g |
B.20 ℃时,30 g硝酸钾能溶解在100 g水里,所以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0 g |
C.20 ℃时,100 g饱和硝酸钾溶液里约有24g硝酸钾,所以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4 g |
D.20 ℃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里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所以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 |
12.
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据此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g | NaCl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KNO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据此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温度范围内会相交 |
B.在60℃时,KNO3的饱和溶液105g加入95g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7.5% |
C.在20℃时,NaCl和KNO3固体各35g分别加入两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均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
D.从含有少量NaCl的KNO3饱和溶液中得到较多的KNO3晶体,通常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
14.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
B.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
C.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溶质 |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
4.选择题- (共1题)
5.填空题- (共4题)
17.
将溶质和溶剂的化学式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内:
溶液 | 溶质 | 溶剂 | 溶液 | 溶质 | 溶剂 |
硫酸铜溶液 | _____ | _____ | 碘酒 | _____ | _____ |
澄清的石灰水 | _____ | _____ | 稀硫酸 | _____ | _____ |
18.
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在锅底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的气泡由瓶口逸出,这是因为_________,由此可知,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
19.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
(2)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
(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情况下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
(4)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
(5)将5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
(2)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
(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情况下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
(4)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
(5)将5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
20.
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小陶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对学校附近某河水的水质进行净化,经过此装置后,所得水为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65℃时,该溶液是_________(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无法判断”)。
②将一份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能达到目的的有____(填字母序号)。
(3)如图所示实验,将水加入到试管中,观察到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饱和石灰水变浑浊,则X固体可能为_____、_____(写出两种不同物质的化学式)。
(1)小陶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对学校附近某河水的水质进行净化,经过此装置后,所得水为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 75 | 65 | 50 | 35 | 20 |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 0 | 0 | 2.0 | 4.5 | 8.4 |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65℃时,该溶液是_________(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无法判断”)。
②将一份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能达到目的的有____(填字母序号)。
A.升温 | B.降温 | C.加固体M | D.恒温蒸发水 |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2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