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金属铝比铁活泼,但铁在空气中易生锈,而铝和铝合金的抗腐蚀性能很好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
(2)把铁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为了探究滤渣和滤液的成分,设计了以下实验,并做出假设,请你根据假设分析成分:
| 操作 | 假设 | 结论 |
滤渣 | 滴加稀盐酸 | 若有气泡产生 | ①则滤渣中一定有_____,滤液中的溶质为_____。 |
若无气泡产生 | ②则滤渣中一定有_____;滤液中一定有_____,可能有_____。 |
(3)把铁粉加入到混合溶液中一定会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2.流程题- (共1题)
阴离子 阳离子 | OH﹣ | NO3﹣ | Cl﹣ | SO42﹣ | CO32﹣ |
K+ | | 乙 | 丁 | | 戊 |
Ba2+ | 甲 | | | 丙 | |
探究活动一:认识工具
如上图,表中标注了甲、乙、丙、丁和戊五种物质,物质的溶解性均未标明。
(1)认识符号:NO3﹣名称是_____;
(2)物质分类:五种物质中,属于碱的是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溶解能力:五种物质中,只有一种不溶于水,它是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相互反应:五种物质中,在溶液中能相互反应的两种物质是_____(用化学式表示)。
探究活动二:运用工具
已知某氯化钠样品中,含有不溶性杂质(泥沙)和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为了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你完成相关问题:

(1)在上述实验方案中,操作Ⅰ、操作Ⅱ、操作Ⅲ都是将固体和溶液分离,该操作是实验基本操作中的_____。
(2)固体乙是_____,溶液B中的溶质有_____。(都用化学式表示)
(3)通过上述设计可以看出,除去氯化钠中的可溶性杂质,实质上就是加入试剂把溶液中的_____(填离子符号)转化为难溶于水的物质,再进行分离而除去。在溶液C中加入适量的稀酸X是为了把加入的过量试剂反应掉,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计算题- (共1题)
(1)所加稀硫酸的质量为多少克?
(2)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单选题- (共18题)
A.碱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都是碱溶液 |
B.室温下pH<7的溶液呈酸性,所以pH<7的雨水是酸雨 |
C.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D.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
实验次数 物质质量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 2.6 | 1.2 | 0.1 |
A.第1次和第2次产生氢气的质量不同 |
B.第2次和第3次剩余固体中均有铁 |
C.第3次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溶质只有FeCl2 |
D.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97.5% |
A.茶氨酸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
B.每个茶氨酸分子由26个原子构成 |
C.茶氨酸中含有N2分子 |
D.茶氨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
A.将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上,表面逐渐潮湿 |
B.把CO2气体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变蓝色 |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有大量白烟 |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A、保护金属资源 | B、归纳物质性质 |
①有计划、合理开采金属矿物 ②加强金属制品的回收再利用 ③钢铁表面刷上油漆,防止钢铁生锈 | ①汽油、洗涤剂都能溶解油污 ②铁丝、红磷都能在空气中燃烧 ③氢气、一氧化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
C、关注实验安全 | D、解释实验现象 |
①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 ②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③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 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②溶液长期放置不分层,溶液具有稳定性 ③喝汽水打嗝,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
A.A | B.B | C.C | D.D |
A.把海水引入贮水池时,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
B.在蒸发池中进行风吹日晒时,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 |
C.在结晶池中继续风吹日晒时,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 |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
植物 | 花生 | 苹果 | 西瓜 | 沙枣 |
适宜的pH范围 | 5.0~6.0 | 5.0~6.5 | 6.0~7.0 | 8.0~8.7 |
A.花生 | B.苹果 | C.西瓜 | D.沙枣 |

A.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
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
C.实验Ⅲ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
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
5.选择题- (共1题)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①电影《梅兰芳》中有个十三燕,是个曾名重一时的“伶界大王”。后来,梅兰芳迅速崛起,大有取而代之之势,他与梅兰芳唱对台戏时落于下风。眼见败势已成,他却没有选择逃避。即使面对空旷的戏台,他仍然一丝不苟地坚持唱完了最后一场,并且在临死前留下那句掷地有声的话语:“输不丢人,怕才丢人。”所以,尽管十三燕是个失败的人物,但却是令人敬佩的,因为他道出了一个做人的基本真理,而且自己就是实践这一道理的榜样。
②大千世界,我们不论干什么,只要与人对阵,参与竞争,都会有输赢,见高低,而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百战百胜只是神话。因为,天外有天,你厉害还有比你更厉害的,你有降龙十八掌,人家可能有葵花宝典;你有屠龙刀,人家有打狗棒。而且,“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几年你得势占优,再过几年,你就可能被淘汰出局。所以,输不丢人。如果害怕丢人,就永远不要参与竞争,就干脆远离红尘。
③楚汉之争,项羽的最后悲剧,就在于他的怕丢面子,怕面对江东父老的指责。还是杜牧的《题乌江亭》写得好:“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如果项羽能够包羞忍耻东渡乌江,那么鹿死谁手还是个未知数;如果项羽能够忍受打击卷土重来,或许历史将被重新改写。
④“初生牛犊不怕虎”,虽然结局并不美妙,不会因为不怕就能克敌制胜,创造奇迹,但不怕虎的精神却是历来被人赞颂的。看《动物世界》,常见这样的镜头,一大群野牛被一只狮子追着跑,我就想,这么多野牛要是团结起来,就是踩也把狮子踩死了,可就是因为怕,总是被狮子欺负,甚至成为狮子的牺牲品。与野牛相比,人是有理智的,“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可正因为如此,有些人反而怕得更多,野牛不过怕丢掉性命而已,人还要怕丢面子,怕名声不好,怕被人议论,怕遭人嫉妒,怕不好出门见人,总之是前怕狼后怕虎,结果是害怕丢人却偏偏丢人,不想丢人却处处丢人。
⑤人,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既然出来打天下,既然要与人争高低,输赢都是正常的。奥运会上的百米赛场上,无论谁输给博尔特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因为那小子是百年一出的短跑奇才,不管你被拉下多大差距,谁也不会笑话你。而你如果因为害怕而退赛,因害怕而战战兢兢,畏畏缩缩,不战自败,那就丢人丢大了。在北京奥运会的乒乓球馆里,我们还看到许多非洲国家的乒乓球运动员,水平连我们的业余选手都不如,仍然面无惧色与世界一流高手过招,观众同样报以热烈的掌声,其中就是对他们不怕精神的鼓励。输球之后,他们照样大大方方地和对手握手拥抱,向观众致谢,他们是虽败犹荣。体育竞赛如此,行行业业也都应该如此。只要不怕强手,敢于“亮剑”,屡败屡战,自强不息,我们就可能杀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即便输了,也是虽败犹荣。
⑥“输不丢人,怕才丢人。”诚哉斯言!
6.填空题- (共4题)
(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从微观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下图是一定量甲烷和氧气充分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该化学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碳原子 B 氢原子 C 氧原子 D 甲烷分子 E 氧分子
②该微观示意图体现出反应前甲烷和氧气的质量组合可能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16g甲烷和64g氧气 B 8g甲烷和32g氧气
C 20g甲烷和64g氧气 D 16g甲烷和96g氧气

(1)图1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__,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周期。
(2)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碳单质有广泛的用途。图2中用到的碳单质是_____,图3中用到的碳单质是_____,图4中用到的碳单质是_____;不同碳单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_____。
(3)CO和CO2是碳的两种氧化物。
CO可作燃料,其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CO2可制作饮料,其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1)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最小的是_____;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g;
(3)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高到t2℃,有固体析出的是_____;
(4)t2℃时,将一定质量甲物质加到100g 水中完全溶解,再降温到t1℃,析出甲物质15g,则t2℃时,加入甲物质的质量为_____g。
7.实验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