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08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惬意( qiè)    温馨(xīn )    嶙峋(líng) 言简意赅(gāi)
B.贮藏(zhù )    精髓(suí) 寒噤(jìn) 矫揉造作(jiǎo)
C.拮据(jū ) 隽永(juàn )   木讷(nè) 纷至沓来(tà)
D.氛围(fēn) 盘踞(jù) 摇曳(yì) 伛偻提携(yǔ)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媒体应当为传播正能量、树立新风尚推波助澜。
B.鲁迅,笔尖上的舞者。一双眼看透《孔乙己》的世态炎凉,一支笔写尽《故乡》的悲情苦难
C.瘦西湖里,高低错落的树木鳞次栉比,游客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D.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琅琊榜》情节扑朔迷离,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不仅让中国的老百姓津津乐道,也让外国的“琅琊迷”倍加赞赏。(这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B.“会议结束”“斗志昂扬”“今天星期三”“蝴蝶飞舞”都是主谓结构。
C.“鲁莽”“平坦”“熟练”“更加”都是形容词。
D.他这些独到的见解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古代东方学术精神和希腊科学精神的深刻差别。(句子的主干:见解道出差别)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了解和研究国学。
B.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C.“低头族”之所以感到忙碌,是因为大量网络信息占用了他们的时间造成的。
D.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5.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沫若的散文诗《白鹭》借白鹭讴歌了那些“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作家晓雪评论该文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B.《蒹葭》是《诗经》的第一篇,描写了一位热恋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真挚和执著,开爱情文学之先河。
C.鲁迅的《故乡》、叶圣陶的《骆驼祥子》和老舍的《多收了三五斗》都是小说,都通过人物刻画,反映了当时农民凄苦悲惨的命运,揭示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腐朽。
D.左丘明,鲁国史官,主要作品为《左传》。《曹刿论战》选自此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2.诗歌鉴赏(共1题)

6.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霜天晓角 题采石娥眉亭  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注】①采石,采石矶,在安徽当涂县西北。南宋时宋金交界的军事重地。1161年,金兵南侵,宋军曾在此地大败金兵,可是后来依然以签订屈辱和约而暂得停战 。②两蛾,指长江两岸东西对峙的梁山。  ③青山:在当涂县东南,谪仙李白死于当涂,初葬于采石矶,后改葬于青山。
⑴“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峭壁如削、倚天而立、直插江中的____________(四字短语概括特点)之景。
⑵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特色,请就这一特点赏析“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题文)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傅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秦策》)
(注释)①黥(qíng)劓(yì):与下文的车裂都是古代刑法。②刻深:(刑罚)严酷苛刻。③傅:做太子傅。④代:继承王位。  ⑤仇雠(chóu)仇人。
【小题1】(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期年之后 (___________) ⑵赏不亲近 (_____)
⑶然刻深恩(__________) ⑷大王仇雠也(_______)
【小题2】(小题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特强服之耳
A.皆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B.属予作文记之(《岳阳楼记》)
C.啮人 (《捕蛇者说》)D.何战 (《曹刿论战》)
【小题3】(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今 秦 妇 人 婴 儿 皆 言 商 君 之 法
【小题4】(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⑴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⑵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5】(小题5)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一说造成商鞅个人悲剧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4.综合性学习(共1题)

8.
语文实践活动。
(1)【名著阅读】《语言的妙用》中对于改进语言的问题,两派意见迥异,这两派指的是教授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对者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写作此选段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广告多棱镜】“让争一闪念,生死一瞬间。”这是一条关于交通出行的公益广告语。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它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它的精妙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漫画】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完成后面的题目。

(提示1:笼中是纸折的鸟。提示2:身旁是大片树桩)
①介绍漫画内容。(50个字左右)
 
 
 
 
 
 
 
 
 
 
 
 
 
 
 
 
 
 
 
 
 
 
 
 
 
 
 
 
 
 
 
 
 
 
 
 
 
 
 
 
 
 
 
 
 
 
 
 
 
 
 
 
 
 
 
 
 
 
 
60
 
②指出漫画的寓意。(20个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文(共1题)

9.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的过程会给我们留下许多印记,这些印记成为一盏盏照亮我们心路的灯。在这一盏盏灯上,标着一个个符号:立志、责任、坚韧、勤奋、创造、磨砺、关爱、探究……你的成长经历中,有哪一盏灯最为明亮?
请以“点亮 这盏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