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小丽同学向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160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当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g。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1)当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g。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足量镁条加入到氯化铁溶液中,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有黑色固体粉末生成。
问题一:产生了什么气体?
(作出猜想)猜想一:可能是氧气;猜想二:可能是氢气;猜想三:可能是二氧化碳。
(交流讨论)大家思考后,一致认为猜想三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
(实验验证)
验证猜想一:先用试管收集该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没有复燃,则猜想一不成立。
验证猜想二:经过实验验证,猜想二成立。请你写出验证猜想二的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_____。
(继续探究)用pH试纸测得氯化铁溶液pH约为2,说明氯化铁溶液中含有较多的氢离子。
(得出结论)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写出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问题二:黑色固体粉末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大家一致认为是_____。
(实验验证)她们先将反应后的液体过滤、烘干,分离出黑色粉末。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硫酸,很快就观察到_____。
(拓展探究)请再用一种方法验证该黑色物质:_____。
(解释与结论)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过量的金属镁与氯化铁发生反应生成该黑色物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进一步验证了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问题一:产生了什么气体?
(作出猜想)猜想一:可能是氧气;猜想二:可能是氢气;猜想三:可能是二氧化碳。
(交流讨论)大家思考后,一致认为猜想三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
(实验验证)
验证猜想一:先用试管收集该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没有复燃,则猜想一不成立。
验证猜想二:经过实验验证,猜想二成立。请你写出验证猜想二的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_____。
(继续探究)用pH试纸测得氯化铁溶液pH约为2,说明氯化铁溶液中含有较多的氢离子。
(得出结论)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写出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问题二:黑色固体粉末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大家一致认为是_____。
(实验验证)她们先将反应后的液体过滤、烘干,分离出黑色粉末。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硫酸,很快就观察到_____。
(拓展探究)请再用一种方法验证该黑色物质:_____。
(解释与结论)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过量的金属镁与氯化铁发生反应生成该黑色物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进一步验证了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推断题- (共1题)
3.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俗称纯碱,C可用作补钙剂,G是一种常见的氮肥,H、F物质类别相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为_____。
(2)D的一种用途是_____。
(3)写出H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反应。

(1)C的化学式为_____。
(2)D的一种用途是_____。
(3)写出H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反应。
4.科普阅读题- (共1题)
4.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2017年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成为在世界上唯一成功开采可燃冰的国家。
据资料记载:可燃冰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以甲烷为主的有机分子被水分子包裹而成。既含水又呈固体,看起来像冰,很容易被点燃。可燃冰形成要满足以下条件:温度不能太高,太高容易分解熔化;要有较高压力,压力越大,可燃冰越稳定;要有甲烷气源,古生物遗骸的沉积物通过细菌分解后可以产生甲烷。
(1)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根据可燃冰形成的条件,可采用_____等方案开采可燃冰。
(3)已知1m3可燃冰可转化为164m3的甲烷气体,甲烷气体的热值为3.6×107J/m3,若1m3可燃冰转化后产生的能量相当于_____千瓦时的电能。
2017年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成为在世界上唯一成功开采可燃冰的国家。
据资料记载:可燃冰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以甲烷为主的有机分子被水分子包裹而成。既含水又呈固体,看起来像冰,很容易被点燃。可燃冰形成要满足以下条件:温度不能太高,太高容易分解熔化;要有较高压力,压力越大,可燃冰越稳定;要有甲烷气源,古生物遗骸的沉积物通过细菌分解后可以产生甲烷。
(1)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根据可燃冰形成的条件,可采用_____等方案开采可燃冰。
(3)已知1m3可燃冰可转化为164m3的甲烷气体,甲烷气体的热值为3.6×107J/m3,若1m3可燃冰转化后产生的能量相当于_____千瓦时的电能。
5.单选题- (共9题)
7.
下列类比和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B.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所以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
C.点燃氢气之前需要验纯,所以点燃甲烷之前也需要验纯 |
D.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反应 |
B.二氧化碳和氧气可以使用相同装置制取 |
C.洗洁精与氢氧化钠去除油污的原理相同 |
D.所有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
10.
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A.用pH 试纸测得某地雨水的 pH为5.6 |
B.用10 mL量筒量取了6.53 mL水 |
C.用20 g 氯化钠和100 g水配制的120 g食盐水,其溶质质量分数为20% |
D.用托盘天平称得某纯碱样品的质量为10.2g |
11.
以下实验方案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炭粉中少量CuO |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
B | 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 | 通过灼热的铜网 |
C | 鉴别化肥NH4Cl和(NH4)2SO4 | 分别加熟石灰,研磨 |
D | 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 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
A.A | B.B | C.C | D.D |
13.
“ 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 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
C.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 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
6.填空题- (共2题)
14.
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一定量的硫酸溶液,闭合开关后。
(1)请在图中标出电磁铁的N、S极_____。
(2)逐滴往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钡[Ba(OH)2]溶液,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_____。
(3)写出加氢氧化钡溶液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1)请在图中标出电磁铁的N、S极_____。
(2)逐滴往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钡[Ba(OH)2]溶液,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_____。
(3)写出加氢氧化钡溶液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15.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新装修的房间里面放一些炭包(里面装的是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_____。
(2)被蚊虫叮咬后,通常在叮咬处涂上肥皂水止痒,这样处理利用的原理是_____。
(3)纯棉布与涤纶布的鉴别方法是_____。
(4)蜂窝煤是一种常见燃料,如图所示。把煤做成蜂窝状的科学道理是_____。
(5)为了防止青少年患佝偻病,老年人患骨质疏松,应经常食用以下食物_____(填写序号)。
a.牛奶 b.水果 c.虾皮 d.豆腐 e.瘦肉
(1)新装修的房间里面放一些炭包(里面装的是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_____。
(2)被蚊虫叮咬后,通常在叮咬处涂上肥皂水止痒,这样处理利用的原理是_____。
(3)纯棉布与涤纶布的鉴别方法是_____。
(4)蜂窝煤是一种常见燃料,如图所示。把煤做成蜂窝状的科学道理是_____。
(5)为了防止青少年患佝偻病,老年人患骨质疏松,应经常食用以下食物_____(填写序号)。
a.牛奶 b.水果 c.虾皮 d.豆腐 e.瘦肉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