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已知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如图是根据物质的类别和物质中某一种元素的化合价构建的转化关系图(图中“→”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C的俗名是_______。
(2)A、F均可与G溶液反应,分别生成含同种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F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若E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钠盐。在C溶液中加入一定量E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入过量G溶液,无明显现象,则该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写出所有可能情况)。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C的俗名是_______。
(2)A、F均可与G溶液反应,分别生成含同种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F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若E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钠盐。在C溶液中加入一定量E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入过量G溶液,无明显现象,则该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写出所有可能情况)。
2.流程题- (共1题)
2.
用铝土矿(主要含SiO2、Al2O3和少量Fe2O3等)制取铝硅合金材料有干法、湿法等方法,其中干法制备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I.SiO2不溶于水、不与硫酸反应。Ⅱ.转化率是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百分率。)

(1)铝硅合金的硬度比纯铝的硬度_______。
(2)步骤①中焙烧除铁的反应为:4(NH4)2SO4+Fe2O3
2NH4Fe(SO4)2+3H2O+6NH3↑(Al2O3部分发生类似反应,SiO2不发生类似反应)。已知Fe2O3、Al2O3转化为硫酸盐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焙烧除铁最适宜的温度为_______℃。

(3)步骤②中包括加水溶解、_______、洗涤等操作。
(4)步骤③中利用焦炭还原SiO2、Al2O3会产生中间体SiC、Al4C3.写出高温下Al4C3与Al2O3反应生成A1和C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若用湿法处理铝土矿,加过量的硫酸浸取,所得溶液中的阳离子有_______。
(已知:I.SiO2不溶于水、不与硫酸反应。Ⅱ.转化率是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百分率。)

(1)铝硅合金的硬度比纯铝的硬度_______。
(2)步骤①中焙烧除铁的反应为:4(NH4)2SO4+Fe2O3


(3)步骤②中包括加水溶解、_______、洗涤等操作。
(4)步骤③中利用焦炭还原SiO2、Al2O3会产生中间体SiC、Al4C3.写出高温下Al4C3与Al2O3反应生成A1和C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若用湿法处理铝土矿,加过量的硫酸浸取,所得溶液中的阳离子有_______。
3.计算题- (共1题)
3.
同学们为了测定某氯化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100.0g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将200.0g该氯化镁溶液平均分成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进行测量,所得数据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g;
(2)该氯化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g;
(2)该氯化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共11题)
5.
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
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
C.CO2、SO2均可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 |
D.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 |
6.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Na+、NO3﹣、SO42﹣ | B.K+、Mg2+、OH﹣、CO32﹣ |
C.Ba2+、Na+、HCO3﹣、SO42﹣ | D.NH4+、Cu2+、Cl﹣、NO3﹣ |
8.
向装有过量锌粉的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烧杯中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t2时,若向溶液中滴加NaCl溶液,无明显变化 |
B.t1时,溶液中金属离子有3种,固体中金属单质有2种 |
C.t3和t5时,溶液中的溶质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种类也不同 |
D.t1<t<t2时,若向溶液中插入铝丝,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B.NH4NO3固体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降低 |
C.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增加 |
D.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5.填空题- (共2题)
15.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g。
(2)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
(3)P点对应的乙物质溶液是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图中_______物质相似。
(5)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小的是_______。

(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g。
(2)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
(3)P点对应的乙物质溶液是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图中_______物质相似。
(5)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小的是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流程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