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物质甲与乙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1)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填化学式);
(2)表中的四种物质中,X的值是____;
(3)由
构成的物质中
所代表的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4)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物质序号 | 甲 | 乙 | 丙 | 丁 | ![]() |
微观示意图 | ![]() | ![]() | ![]() | ![]() | |
反应前质量/g | 34 | 60 | 0 | 0 | |
反应后质量/g | 0 | x | 18 | 64 |
(1)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填化学式);
(2)表中的四种物质中,X的值是____;
(3)由


(4)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
如图1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 2是氯原子和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1)图1方框的横线上应填的符号是____,图2横线上的数字是___;
(2)用化学符号和数字填空:氯原子______,3个钠离子____;
(3)图1中的钠元素与图2中的硫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
(4)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_____(填序号)。
A 核电荷数 B 相对原子质量 C 电子层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1)图1方框的横线上应填的符号是____,图2横线上的数字是___;
(2)用化学符号和数字填空:氯原子______,3个钠离子____;
(3)图1中的钠元素与图2中的硫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
(4)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_____(填序号)。
A 核电荷数 B 相对原子质量 C 电子层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2.推断题- (共1题)
3.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反应③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若乙为Fe2O3,则丙为Fe;若丙为Cu,则乙为____(填化学式);当丙为Cu时,请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根据以上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反应③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若乙为Fe2O3,则丙为Fe;若丙为Cu,则乙为____(填化学式);当丙为Cu时,请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计算题- (共1题)
4.
向一定质量的铁粉和碳酸钙粉末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共收集到2.6g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5g白色沉淀。
(1)混合固体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g;
(2)2.6g混合气体中氢气的质量为_____g;
(3)求混合固体中铁的质量分数____。(已知:CaCO3+2HCl=CaCl2+H2O+CO2↑;CO2+Ca(OH)2=CaCO3↓+H2O Fe +2HCl=FeCl2+H2↑)
(1)混合固体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g;
(2)2.6g混合气体中氢气的质量为_____g;
(3)求混合固体中铁的质量分数____。(已知:CaCO3+2HCl=CaCl2+H2O+CO2↑;CO2+Ca(OH)2=CaCO3↓+H2O Fe +2HCl=FeCl2+H2↑)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5.
某兴趣小组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下图),有一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标签破损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之一;碳酸钠的水溶液能使酚酞变红。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
猜想一:氯化钠
猜想二:氢氧化钠
猜想三:碳酸钠
(实验推断)
(1)取该样品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一定不是___(填化学式),该溶液的PH____ 7(选填“〉”“〈 ”“ =” );
(2)小刚另取该样品滴加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一定是碳酸钠溶液;
(3)小军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后其产物与盐酸反应也能产生气泡;
(继续探究)另取该样品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____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______;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实验结论)所取样品中所含的溶质是_____ (填化学式);
(思维拓展)若样品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则样品中所含有的溶质是____(填化学式)。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标签破损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之一;碳酸钠的水溶液能使酚酞变红。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
猜想一:氯化钠
猜想二:氢氧化钠
猜想三:碳酸钠
(实验推断)
(1)取该样品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一定不是___(填化学式),该溶液的PH____ 7(选填“〉”“〈 ”“ =” );
(2)小刚另取该样品滴加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一定是碳酸钠溶液;
(3)小军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后其产物与盐酸反应也能产生气泡;
(继续探究)另取该样品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____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______;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实验结论)所取样品中所含的溶质是_____ (填化学式);
(思维拓展)若样品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则样品中所含有的溶质是____(填化学式)。
5.单选题- (共12题)
8.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
B.因为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会放出气体,所以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10.
下列对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
B.“釜底抽薪”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 |
C.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常用来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
D.“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
12.
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稀硫酸中的FeSO4 | 加入适量铁粉 |
B | 除去CO2中的CO | 将气体通入NaOH溶液 |
C | 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 | 加过量CaCO3,过滤 |
D | 除去CaCO3固体中的CaO | 加适量稀盐酸,过滤 |
A.A | B.B | C.C | D.D |
13.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大 |
B.35℃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甲的质量为60g |
C.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10℃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 |
D.20℃时乙的溶解度小于甲的溶解度 |
15.
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Cu2+、 H+、NO3-、SO42- | B.K+、Na+、SO42-、Cl- |
C.Be2+、NH4+、OH-、SO42- | D.Fe3+、K+、H+、Cl- |
6.填空题- (共1题)
18.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是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同时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物质,无固定的组成。
(1)可燃冰属于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可燃冰燃烧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能。
(1)可燃冰属于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可燃冰燃烧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能。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