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模拟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0355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6

1.简答题(共2题)

1.
物质甲与乙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序号




 
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g
34
6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x
18
64
 
(1)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填化学式);
(2)表中的四种物质中,X的值是____;
(3)由构成的物质中所代表的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4)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
如图1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 2是氯原子和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1)图1方框的横线上应填的符号是____,图2横线上的数字是___;
(2)用化学符号和数字填空:氯原子______,3个钠离子____;
(3)图1中的钠元素与图2中的硫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
(4)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_____(填序号)。
A 核电荷数  B 相对原子质量  C 电子层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2.推断题(共1题)

3.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反应③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若乙为Fe2O3,则丙为Fe;若丙为Cu,则乙为____(填化学式);当丙为Cu时,请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计算题(共1题)

4.
向一定质量的铁粉和碳酸钙粉末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共收集到2.6g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5g白色沉淀。
(1)混合固体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g;
(2)2.6g混合气体中氢气的质量为_____g;
(3)求混合固体中铁的质量分数____。(已知:CaCO3+2HCl=CaCl2+H2O+CO2↑;CO2+Ca(OH)2=CaCO3↓+H2O  Fe +2HCl=FeCl2+H2↑)

4.科学探究题(共1题)

5.
某兴趣小组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下图),有一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标签破损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之一;碳酸钠的水溶液能使酚酞变红。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
猜想一:氯化钠
猜想二:氢氧化钠
猜想三:碳酸钠
(实验推断)
(1)取该样品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一定不是___(填化学式),该溶液的PH____ 7(选填“〉”“〈 ”“ =” );
(2)小刚另取该样品滴加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一定是碳酸钠溶液;
(3)小军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后其产物与盐酸反应也能产生气泡;
(继续探究)另取该样品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____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______;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实验结论)所取样品中所含的溶质是_____ (填化学式);
(思维拓展)若样品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则样品中所含有的溶质是____(填化学式)。

5.单选题(共12题)

6.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活性炭吸附有色物质B.金刚石做钻头
C.压缩空气给轮胎充气D.焦炭冶炼金属
7.
有关分子、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相同原子能构成不同种类的分子
C.化学反应中,原子、分子的数目都要变化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隙
8.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因为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会放出气体,所以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9.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B.熟石灰C.海水D.石油
10.
下列对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B.“釜底抽薪”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
C.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常用来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D.“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11.
根据如图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推测甲为(  )
A.一氧化碳B.铜
C.硫酸铜D.氧化铜
12.
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稀硫酸中的FeSO4
加入适量铁粉
B
除去CO2中的CO
将气体通入NaOH溶液
C
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
加过量CaCO3,过滤
D
除去CaCO3固体中的CaO
加适量稀盐酸,过滤
 
A.AB.BC.CD.D
13.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大
B.35℃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甲的质量为60g
C.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10℃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
D.20℃时乙的溶解度小于甲的溶解度
14.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质量增加的是(  )
A.烧碱B.浓盐酸C.粗盐D.浓硫酸
15.
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Cu2+、 H+、NO3-、SO42-B.K+、Na+、SO42-、Cl-
C.Be2+、NH4+、OH-、SO42-D.Fe3+、K+、H+、Cl-
16.
粗盐提纯的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三步中都用到的同一种仪器是(  )
A.玻璃棒B.漏斗C.酒精灯D.烧杯
17.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B.溶解
C.气密性检查D.振荡

6.填空题(共1题)

18.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是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同时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物质,无固定的组成。
(1)可燃冰属于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可燃冰燃烧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能。

7.实验题(共1题)

19.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请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装置E中仪器甲的名称____;
(2)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取氧气,二氧化锰起___作用,为便于观察氧气是否收集氧气已满,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填序号);
(3)实验室制取CO2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填序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