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北省随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029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3

1.计算题(共1题)

1.
某腐蚀印刷电路板的废液经处理后只含有CuCl2和FeCl2两种溶质,为了分析处理后废液的组成,取200g该废液加入40g废铁屑(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恰好完全反应,过滤经处理得到16g铜,往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经过滤、干燥、称量,最终得到114.8gAgCl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往废液中加入废铁屑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往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求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精确到1%)。

2.科学探究题(共2题)

2.
过碳酸钠(化学式为2Na2CO3▪3H2O2)俗名固体双氧水。溶于水可看作是Na2CO3溶液和H2O2溶液混合。为了方便保存,过碳酸钠样品可能添加少量的MgSO4和硅酸镁中的一种或二种作为稳定剂。已知①双氧水可用于供氧、消毒和漂白;②硅酸镁不溶于水。
(1)过碳酸钠的用途不合理的是_______。
A.鱼池供氧剂B.消毒剂C.干燥剂D.漂白剂
(2)取少量过碳酸钠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有不溶于水的固体产生。判断样品中_________有硅酸镁。(填写“可能”或“一定”)
(3)利用实验室限选试剂,设计实验确定该样品中是否添加少量的MgSO4
限选试剂:稀盐酸、稀H2SO4、BaCl2溶液、蒸馏水、AgNO3溶液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必要结论
步骤: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缓慢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
 
步骤2:取少量步骤1所得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振荡后静置。
________________ 。
步骤3:取少量步骤2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说明样品中有MgSO4
____________,说明样品中没有MgSO4
 
3.
小明做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实验时,因通入CO2时间较长,发现变浑浊的溶液又变澄清了,于是想进一步探究,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下列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又变澄清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1)CaCO3可与CO2和H2O发生反应:CaCO3+CO2+H2O=Ca(HCO3)2
(2)CaCO3在825℃以上才能分解;
(3)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500℃
(讨论交流)(1)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相关资料分析,你认为相同温度下,Ca(HCO3)2的溶解度_____(填“大于”或“小于”)CaCO3的溶解度,所以变浑浊的溶液又变澄清了。
(3)小明联想到老师讲过NaHCO3受热易分解的知识,他推测Ca(HCO3)2受热也会分解,于是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验证)(1)取适量变澄清的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对其加热时,观察到溶液未沸腾前有无色气泡冒出,同时溶液变浑浊。将试管静置、冷却至室温后,固体不消失,这说明小明的推测是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2)取少量(1)中的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生成。
(3)将(1)中试管内剩余物加热蒸干,得到白色固体,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有大量气泡生成。
(实验分析)你认为上述(3)中得到的白色固体的成分应该是____(填字母)。
A.CaOB.CaCO3 C.Ca(HCO3)2
(拓展应用)(1)硬水中常含有较多Ca(HCO3)2、Mg(HCO3)2,日常生活中常采用______的方法降低其硬度。
(2)在家中,要去除水壶内的水垢,可选用____(填字母)。
A 纯碱溶液  B 食盐水  C 食醋

3.单选题(共8题)

4.
已知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把12克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样品加热至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9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生成的CO2质量为4.4克B.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30%
C.样品中NaHCO3的质量为8.6克D.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3.3%
5.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大米酿酒C.汽油挥发D.玻璃破碎
6.
某种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转化为两种空气中的无毒成分。根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种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B.物质丙由原子构成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生成丙和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1:7
7.
“结构性质用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钠原子和钠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②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③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④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可用于制氮肥;
⑤烧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所以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⑥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所以可去除油污。
A.①②③⑥B.①②④⑥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⑥
8.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收集CO2气体D.检验装置气密性
9.
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
B.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将一定量的水通电一段时间
10.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
B.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D.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11.
下列实验设计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比较黄铜与铜的硬度:将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
B.提纯含少量CaCl2的NaCl:加入足量Na2CO3溶液,过滤
C.区分NH4NO3和NH4Cl:取样品,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D.除去Cu粉中少量的Fe粉:加入稀硫酸充分溶解,过滤,蒸发

4.填空题(共3题)

12.
用化学用语填空。
(1)人们常说“高空缺氧”中的氧是_____
(2)实验室常用的燃料_____
(3)10个电子带正电的原子团_____
(4)不含电子的离子_____
(5)含氧量最高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
(6)铅蓄电池中的酸_____
13.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活性炭净水原理是______。(2)用水灭火原理______。
(3)如果用铁桶装农药“波尔多液”(硫酸铜溶液+石灰桨),铁桶受到腐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14.
材料、环境、能源跟生活密切相关。
(1)日常用品尼龙手套、铝壶、不锈钢刀、纯棉桌布中,主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___
(2)为了减少燃烧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人们一方面开发利用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如______(写一种);另一方面提倡“低碳生活”。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是(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人走灯灭;②少用一次性筷子;③多使用空调调节温度;④提倡步行,或坐公交车
(3)目前氢氧燃料电池已经在宇宙飞船等航天器上实际使用,它能把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能转化为____能,氢氧燃料电池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