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向32g硫酸铜溶液中不断滴加28g氯化钡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关系图分析并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g;
(2)该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g;
(2)该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收集在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我们共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2)[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3)[作出猜想]猜想一: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猜想二:废液中的溶质有CaCl2和____(填化学式)。
(4)(实验与结论)①甲同学取少量CaCl2溶液和废液分别加入到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做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甲同学认为猜想一是正确的。
②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________ (填“能”或“不能”)证明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
③如果要证明猜想一是否正确,你做对比实验时选择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实验时装有废
液的试管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1)[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2)[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3)[作出猜想]猜想一: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猜想二:废液中的溶质有CaCl2和____(填化学式)。
(4)(实验与结论)①甲同学取少量CaCl2溶液和废液分别加入到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做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甲同学认为猜想一是正确的。
②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________ (填“能”或“不能”)证明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
③如果要证明猜想一是否正确,你做对比实验时选择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实验时装有废

3.综合题- (共1题)
3.
阅读下面短文。
酵母与泡打粉:生活中制作糕点、馒头时一般都要添加酵母或泡打粉进行发酵。在面团发酵初期,面团中的氧气和其他养分供应充足,酵母的生命活动非常旺盛,进行着有氧呼吸,淀粉水解成麦芽糖。接着面粉中原有的微量蔗糖及新产生的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与果糖,最后被酵母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面团中的氧气有限,酵母的有氧呼吸逐渐转为无氧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在面筋的网络中出不去,加热蒸烤时,二氧化碳受热膨胀,使糕点变得松软。用酵母做的食品松软可口,有特殊风味,易于消化。酵母本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维生素B,可以增加营养价值,因此面点大都用酵母发酵。糖和油对酵母菌有抑制作用。用酵母发酵耗费的时间长,而且发酵时间与温度相关(如图)。因此,也有用泡打粉来代替酵母制作糕点的。泡打粉一般是碳酸氢钠与酒石酸的混合物,通常为碳酸盐与固态酸。将泡打粉调和在面团中,碳酸氢钠与酒石酸遇水以及碳酸氢钠受热时都会产生出二氧化碳气体,使面点成为疏松、多孔的海绵状。泡打粉使用时不受发酵时间限制,随时可用,对多油多糖的面团也照样起发泡疏松的作用。缺点是它的碱性会破坏面团中的维生素,降低营养价值,若混合不均匀反而会导致面制品中有的地方碱太多发黄而不能吃。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用酵母和泡打粉都能使制作的面食疏松多孔,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5-10h内,酵母发酵的最佳温度是___________。
(3)酵母本身营养丰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aHCO3的俗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有关酵母和泡打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酵母发酵的过程中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
B 消化功能较弱的人宜食用酵母发酵制作的面食
C 泡打粉的发酵效果与面团中含糖、含油多少无关
D 酵母可以直接使面团中的淀粉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酵母与泡打粉:生活中制作糕点、馒头时一般都要添加酵母或泡打粉进行发酵。在面团发酵初期,面团中的氧气和其他养分供应充足,酵母的生命活动非常旺盛,进行着有氧呼吸,淀粉水解成麦芽糖。接着面粉中原有的微量蔗糖及新产生的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与果糖,最后被酵母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面团中的氧气有限,酵母的有氧呼吸逐渐转为无氧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在面筋的网络中出不去,加热蒸烤时,二氧化碳受热膨胀,使糕点变得松软。用酵母做的食品松软可口,有特殊风味,易于消化。酵母本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维生素B,可以增加营养价值,因此面点大都用酵母发酵。糖和油对酵母菌有抑制作用。用酵母发酵耗费的时间长,而且发酵时间与温度相关(如图)。因此,也有用泡打粉来代替酵母制作糕点的。泡打粉一般是碳酸氢钠与酒石酸的混合物,通常为碳酸盐与固态酸。将泡打粉调和在面团中,碳酸氢钠与酒石酸遇水以及碳酸氢钠受热时都会产生出二氧化碳气体,使面点成为疏松、多孔的海绵状。泡打粉使用时不受发酵时间限制,随时可用,对多油多糖的面团也照样起发泡疏松的作用。缺点是它的碱性会破坏面团中的维生素,降低营养价值,若混合不均匀反而会导致面制品中有的地方碱太多发黄而不能吃。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用酵母和泡打粉都能使制作的面食疏松多孔,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5-10h内,酵母发酵的最佳温度是___________。
(3)酵母本身营养丰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aHCO3的俗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有关酵母和泡打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酵母发酵的过程中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
B 消化功能较弱的人宜食用酵母发酵制作的面食
C 泡打粉的发酵效果与面团中含糖、含油多少无关
D 酵母可以直接使面团中的淀粉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4.简答题- (共1题)
4.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1)水、金刚石、硫酸铜三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在做硫酸铜固体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图现象。溶解后,硫酸铜固体“消失”及液面比原水平线低的微观解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选项)。

(3)向CuSO4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①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右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下列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③硫酸铜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反应也能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1)水、金刚石、硫酸铜三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在做硫酸铜固体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图现象。溶解后,硫酸铜固体“消失”及液面比原水平线低的微观解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选项)。

A.分子的体积很小 | B.离子的体积很小 |
C.粒子的体积变小了 | D.粒子之间有间隔 |
①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右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下列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③硫酸铜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反应也能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5.流程题- (共1题)
5.
硼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很多用途。
(1)硼氢化钠(NaBH4)具有优良的还原性,在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硼精矿(主要成分为B2O3,含有少量Al2O3、SiO2、FeCl3等)制取NaBH4的流程如下图。

已知:(1)B2O3+2NaOH=2NaBO2+H2O;
(2)偏硼酸钠(NaBO2)易溶于水,不溶于醇,在碱性条件下稳定存在;
(3)Al2O3、SiO2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钠盐。
回答下列问题:
(1)①操作1是_____________,滤渣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写出加快硼精矿溶解速率的措施______________(写一种)。
③Mg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
(2)单质硼可用于生成具有优良抗冲击性能硼钢,以硼酸(H3BO3)和金属镁为原料可以制备单质硼(B)。

其制备过程先后通过两个化学反应,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属于置换反应)。
(1)硼氢化钠(NaBH4)具有优良的还原性,在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硼精矿(主要成分为B2O3,含有少量Al2O3、SiO2、FeCl3等)制取NaBH4的流程如下图。

已知:(1)B2O3+2NaOH=2NaBO2+H2O;
(2)偏硼酸钠(NaBO2)易溶于水,不溶于醇,在碱性条件下稳定存在;
(3)Al2O3、SiO2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钠盐。
回答下列问题:
(1)①操作1是_____________,滤渣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写出加快硼精矿溶解速率的措施______________(写一种)。
③Mg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
(2)单质硼可用于生成具有优良抗冲击性能硼钢,以硼酸(H3BO3)和金属镁为原料可以制备单质硼(B)。

其制备过程先后通过两个化学反应,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属于置换反应)。
6.单选题- (共10题)
7.
下列关于空气及其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氧气 |
B.稀有气体可以制成航标灯、闪光灯等 |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
8.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A.甲烷、液化气等气体具有可燃性,则一氧化碳也具有可燃性 |
B.Mg、Al等金属都能在空气中燃烧,则Cu也能在空气中燃烧 |
C.NaOH溶液、石灰水等碱溶液都使酚酞试液变红,则KOH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
D.H2、乙炔与一定量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会爆炸,则CH4与空气混合遇明火也可能爆炸 |
9.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把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到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
B.往铁粉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有气体放出,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
C.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
D.把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中,观察到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粉末 |
10.
向一定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x g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滤液的颜色呈蓝色 |
B.滤液中可能存在Fe2+ |
C.滤液中一定含有Zn2+ |
D.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可能含有Zn |
11.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B.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
C.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由t2℃降温到t1℃,甲比乙析出晶体的质量多 |
D.t2℃时,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70g |
12.
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提出一种理论叫酸碱质子论,认为规定凡是能够释放质子(H+)的任何物质(包括分子或离子)都是酸,任何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根据这一理论,下列各项即属于酸又属于碱的是( )
A.HNO3 | B.H2SO4 | C.OH﹣ | D.HCO3﹣ |
14.
食醋里通常含有3-5%的醋酸( CH3COOH),食醋与鸡蛋壳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 B.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变小 |
C.醋酸在水溶液里能解离出H+ | D.不宜用铝制容器盛装食醋 |
15.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环保强音”,见证美丽中国建设铿锵步伐。下列提议不可行的是( )
A.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以防止水体污染 |
B.使用清洁能源,以节约化石燃料 |
C.严禁随意焚烧秸秆,以减少PM2.5的排放 |
D.分类回收垃圾,以促进资源再生 |
7.填空题- (共1题)
16.
鱼是很多人喜欢的观赏动物,鱼缸养鱼有门道。
(1)自来水常用二氧化氯做消毒剂,所以自来水不宜直接用来养鱼,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____。
(2)为保证鱼的正常生活,鱼缸需要增氧。
①过氧化氢是一种绿色增氧剂,其增氧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
②过氧化钙(CaO2)与水反应在缓慢释放氧气的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物质。该白色固体不可能是____。
(3)下列除去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的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
A CaO粉末(Ca(OH)2粉末),加入过量的水溶解,过滤
B 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uO(碳粉),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NaCl溶液(CaCl2溶液),加入适量Na2CO3溶液,过滤
(1)自来水常用二氧化氯做消毒剂,所以自来水不宜直接用来养鱼,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____。
(2)为保证鱼的正常生活,鱼缸需要增氧。
①过氧化氢是一种绿色增氧剂,其增氧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
②过氧化钙(CaO2)与水反应在缓慢释放氧气的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物质。该白色固体不可能是____。
A.CaCO3 | B.Ca(OH)2 | C.CaO |
A CaO粉末(Ca(OH)2粉末),加入过量的水溶解,过滤
B 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uO(碳粉),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NaCl溶液(CaCl2溶液),加入适量Na2CO3溶液,过滤
8.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综合题:(1道)
简答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