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0016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

1.推断题(共1题)

1.
环氧树脂因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绝缘性能以及与各种材料的粘结性能,已广泛应用于涂料和胶黏剂等领域。下面是制备一种新型环氧树脂G的合成路线:


已知以下信息:

回答下列问题:
(1)A是一种烯烃,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3)由C生成D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4)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5)E的二氯代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请写出其中能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芳香化合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组峰,且峰面积比为3∶2∶1。
(6)假设化合物D、F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 mol单一聚合度的G,若生成的NaCl和H2O的总质量为765g,则G的n值理论上应等于__________。

2.综合题(共2题)

2.
乙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也是优质的燃料,工业上可由乙烯水合法或发酵法生产。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水合法可分为两步
第一步:反应CH2=CH2+ HOSO3H(浓硫酸)→CH3CH2OSO3H(硫酸氢乙酯);
第二步:硫酸氢乙酯水解生成乙醇。
①第一步属于反应_______________(填反应类型)。
②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酵法制乙醇,植物秸秆(含50%纤维素)为原料经以下转化制得乙醇

纤维素的化学式为________,现要制取4.6 吨乙醇,至少需要植物秸秆________吨。
(3)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乙醇汽油中乙醇是可再生能源,来源于________(填“乙烯水合法”或“发酵法”)。
(4)以乙醇为原料可制备某种高分子涂料,其转化关系如下图:

①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②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反应Ⅱ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3.
磷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用途非常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磷原子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磷的第一电离能比硫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反应6P2H4=P4+8PH3↑。P2H4分子中磷原子杂化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P4分子的几何构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和P同主族。
①NH3的沸点比PH3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H3分子中键角比PH3分子中键角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氮原子间可形成氮氮双键或氮氮叁键,而磷原子之间难以形成双键或叁键。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磷化铟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其晶胞如下图所示,晶胞参数为a nm。In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____;与In原子间距离为a nm的In原子有________个。

3.单选题(共10题)

4.
已知碳碳单键可以旋转,结构简式为的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中最多有6个碳原子处于同一直线上
B.该烃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
C.分子中至少有12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D.该烃属于苯的同系物
5.
着色剂为使食品着色的物质,可增加对食品的嗜好及刺激食欲。红斑素、红曲素是常用于糖果、雪糕等食品的着色剂的主要成分,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斑素和红曲素都存在2个手性碳原子
B.一定条件下红斑素和红曲素都能发生加聚和自身的缩聚反应
C.红斑素中含有醚键、羰基、酯键这三种含氧官能团
D.1 mol红曲素最多能与6molH2发生加成反应
6.
维拉帕米(又名异搏定)是治疗心绞痛和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合成路线中某一步骤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Y的分子式为C5H11O2 Br
B.含苯环和羧基的ⅹ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C.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X和Z
D.1mol Z最多可与6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7.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相同物质的量的乙醇与乙烯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相同
B.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C.油脂、蛋白质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水发生反应
D.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8.
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制备溴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A中长玻璃导管仅起冷凝回流作用,装置B中的实验现象是CCl4由无色变橙色
B.若装置B后连接装置C,装置C中生成淡黄色沉淀,可证明装置A中发生取代反应
C.若装置B后连接装置D,则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尾气
D.向反应后的装置A中加入NaOH溶液,振荡静置,下层为无色油状液体
9.
下列实验方案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有乙烯生成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溴乙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B
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加入适量的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弃去沉淀
C
除去NaCl晶体中少量的KNO3杂质
先将晶体溶于水配成溶液,然后蒸发结晶并趁热过滤弃去滤液
D
检验CH3CH2Br中存在的溴元素
将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取出上层水溶液,加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淡黄色沉淀
 
A.AB.BC.CD.D
10.
某高分子化合物R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R的说法正确的是
A.R的单体之一的分子式为C9H12O2
B.R可通过加聚和缩聚反应合成,R完全水解后生成2种产物
C.R是一种有特殊香味,难溶于水的物质
D.碱性条件下,1 mol R完全水解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n(m+1)mol
11.
屠呦呦率领团队先后经历了用水、乙醇、乙醚提取青蒿素的过程,最终确认只有采用低温、乙醚冷浸等方法才能成功提取青蒿素。研究发现青蒿素中的某个基团对热不稳定,该基团还能与NaI作用生成I2 。碳原子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该碳称为手性碳,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推测青蒿素在乙醚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B.青蒿素可以与NaOH、Na2CO3 、NaHCO3反应
C.青蒿素分子中含有手性碳
D.青蒿素中对热不稳定且具有氧化性的基团是“-O-O-”
12.
某钠盐溶液中可能含有NO2、SO42—、SO32—、CO32—、Cl、NO3等阴离子。某同学取5份此溶液样品,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pH计测得溶液pH大于7
②加入盐酸,产生有色刺激性气体
③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放出有色刺激性气体
④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完全溶于稀硝酸且放出气体,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不褪色。
⑤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滤液中加入酸化的(NH4)2Fe(SO4)2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仅由②中的实验现象可推测一定含有NO2
B.根据②③④可确定一定含有NO2、CO32—、Cl三种阴离子
C.不能确定是否一定含有NO3
D.仅由④即可确定一定不存在SO42—、SO32—
13.
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按照国家规定,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放置
B.工业废水经过静置、过滤后排放,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C.植物的秸秆、枝叶和人畜粪便等生物质能可转化为沼气
D.氢气是一种有待大量开发的“绿色能源”

4.选择题(共1题)

14.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下列各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实验题(共1题)

15.
已知下列数据: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乙醇
-144
78.0
0.789
乙酸
16.6
118
1.05
乙酸乙酯
-83.6
77.5
0.900
浓硫酸(98%)

338
1.84
 
下图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图。

(1)当饱和碳酸钠溶液上方收集到较多液体时,停止加热,取下小试管B,充分振荡,静置。振荡前后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填字母)。
A.上层液体变薄B.下层液体红色变浅或变为无色C.有气体产生D.有果香味
(2)为分离乙酸乙酯、乙醇、乙酸的混合物,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分离:

①试剂1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操作1是________,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试剂2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操作2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操作3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为下图中________(填“a”“b”“c”或“d”)所示,在该操作中,除蒸馏烧瓶、温度计外 、锥形瓶 ,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乙酸的适宜温度是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