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某Fe3O4样品中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Fe2O3和FeO其中的一种。为探究杂质的情况设计如下方案:
(实验设计)同学们称取了23.28g该Fe3O4样品用图一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分析)因探究思路不同,兴趣小组分成甲、乙两个讨论小组。
甲组:(1)B装置中盛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B中带孔玻璃球泡的作用是_____
(2)上述实验过程中,CO的作用有_____(填序号)
①CO气体作为反应物
②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③停止加热后,防止A中生成物被氧化
④停止加热后防止B中的溶液倒吸入A中
⑤对B中反应物起到一定的搅拌作用,便于CO2与反应液充分接触而反应
乙组:乙组同学认为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会偏小而影响计算、分析,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_____;改进为:在B装置后接一盛有浓硫酸的吸水装置,将B和该装置“捆绑”称量,从而减小误差。
(查阅资料)Fe2O3和CO反应是随温度升高而逐步进行的,先生成Fe3O4,再生成FeO(黑色),最后生成Fe;利用仪器测定并绘制成反应过程中A装置中玻璃管内的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见下图)。

(1)写出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确定:该Fe3O4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_____,其中含Fe3O4的质量是_____g,(不需要写出过程)(已知Fe3O4、FeO、Fe2O3中铁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72.4%、77.8%、70.0%)
(实验设计)同学们称取了23.28g该Fe3O4样品用图一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分析)因探究思路不同,兴趣小组分成甲、乙两个讨论小组。
甲组:(1)B装置中盛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B中带孔玻璃球泡的作用是_____
(2)上述实验过程中,CO的作用有_____(填序号)
①CO气体作为反应物
②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③停止加热后,防止A中生成物被氧化
④停止加热后防止B中的溶液倒吸入A中
⑤对B中反应物起到一定的搅拌作用,便于CO2与反应液充分接触而反应
乙组:乙组同学认为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会偏小而影响计算、分析,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_____;改进为:在B装置后接一盛有浓硫酸的吸水装置,将B和该装置“捆绑”称量,从而减小误差。
(查阅资料)Fe2O3和CO反应是随温度升高而逐步进行的,先生成Fe3O4,再生成FeO(黑色),最后生成Fe;利用仪器测定并绘制成反应过程中A装置中玻璃管内的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见下图)。

(1)写出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确定:该Fe3O4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_____,其中含Fe3O4的质量是_____g,(不需要写出过程)(已知Fe3O4、FeO、Fe2O3中铁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72.4%、77.8%、70.0%)
2.计算题- (共1题)
2.
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小组为了测定该纯碱的纯度,取4.00g的样品,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的不饱和氯化钠溶液42.20g,请计算:
(1)得到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g;(2)该纯碱样品的纯度。______
(1)得到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g;(2)该纯碱样品的纯度。______
3.推断题- (共2题)
3.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5种化合物,均由碳、氢、氧、氯、钠、钙6种元素中的2种或3种组成,常温下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的生成物未全部标出),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若E是CO2,A一定是Na2CO3 |
B.若E是HCl,A一定是CO2 |
C.若E是NaOH,B一定是酸 |
D.若E是Na2CO3,B一定是酸 |
4.
已知溶液A中含有NaCl、Na2SO4、Mg(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溶液B中含有NaOH、BaCl2中的一种或两种
Ⅰ、取一定量的A、B混合,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得沉淀C和无色溶液D;
Ⅱ、向沉淀C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
(1)A中一定含有_____,溶液D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有_____;步骤 Ⅰ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小明为了确定A中未知物质,取一定量A溶液加入过量稀硝酸,再滴加_____,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_____,观察现象得出可能存在的物质确实存在。
Ⅰ、取一定量的A、B混合,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得沉淀C和无色溶液D;
Ⅱ、向沉淀C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
(1)A中一定含有_____,溶液D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有_____;步骤 Ⅰ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小明为了确定A中未知物质,取一定量A溶液加入过量稀硝酸,再滴加_____,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_____,观察现象得出可能存在的物质确实存在。
4.单选题- (共3题)
5.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关于这些粒子有如下说法:
①化学变化时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②分子可以再分,原子是不能再分;③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粒子;④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⑤分子、原子都是保持物质性质的粒子;⑥分子、原子、离子都处在不断运动中。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化学变化时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②分子可以再分,原子是不能再分;③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粒子;④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⑤分子、原子都是保持物质性质的粒子;⑥分子、原子、离子都处在不断运动中。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④⑤⑥ | B.④⑥ | C.②⑤⑥ | D.④⑤⑥ |
6.
某电镀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CuSO4、ZnSO4、FeSO4,为减少水污染及节约成本,回收重要物质硫酸锌及有关金属,设计如下所示流程.

分析流程后,得出下列几种结论:
①固体D为铁 ②操作①②③玻璃棒作用不同③滤液C中含有3种溶质;④除污水外,含锌元素的有:固体A、D,滤液B、C 。以上结论正确的有( )

分析流程后,得出下列几种结论:
①固体D为铁 ②操作①②③玻璃棒作用不同③滤液C中含有3种溶质;④除污水外,含锌元素的有:固体A、D,滤液B、C 。以上结论正确的有( )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7.
将一定质量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蓝色滤液和滤渣。有以下结论:①.金属活动性顺序:M>Cu>Ag ;②.滤液中一定含有M的阳离子和Cu2+;③.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 ;④.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可能产生白色沉淀;⑤.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滤渣中可能有M;⑥.滤渣中一定有Ag。根据实验分析,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⑥ | B.②③④⑥ | C.①③⑤⑥ | D.①②④⑥ |
5.填空题- (共1题)
8.
下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数据
(1)为测定X的值,取四份60℃的水各50g,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结果分析,可知X的值为_____
(2)去除NaOH溶液中的Ca(OH)2,通过蒸发浓缩、_____,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aOH固体
(3)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恢复到20℃得到的溶液(乙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_____甲(填>、<、=).
(4)在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111gNaOH,欲使其完全溶解变成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大 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E NaOH的溶解度一定变大 F 可以升温到40℃以上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g | NaOH | 31 | 91 | 111 | X | 313 | 336 |
Ca(OH)2 | 0.19 | 0.17 | 0.14 | 0.12 | 0.09 | 0.08 |
(1)为测定X的值,取四份60℃的水各50g,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实验4 | |
| NaOH/g | 50 | 60 | 70 | 80 |
H2O/g | 50 | 50 | 50 | 50 | |
溶液质量g/ | 100 | 110 | 114.5 | 114.5 |
实验结果分析,可知X的值为_____
(2)去除NaOH溶液中的Ca(OH)2,通过蒸发浓缩、_____,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aOH固体
(3)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恢复到20℃得到的溶液(乙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_____甲(填>、<、=).
(4)在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111gNaOH,欲使其完全溶解变成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大 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E NaOH的溶解度一定变大 F 可以升温到40℃以上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计算题:(1道)
推断题:(2道)
单选题:(3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