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A、B、C、D、E、F、G是常见物质,B是一种气体单质,E是红色的固体单质,D是浅绿色溶液,G是蓝色溶液,它们可以发生如下转化关系:

(1)推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D 、G .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E→F: ;A→C: .
(3)F转化为G的反应 置换反应(填“都是”、“不一定是”或“不是”).
(4)B物质的一种用途 .

(1)推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D 、G .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E→F: ;A→C: .
(3)F转化为G的反应 置换反应(填“都是”、“不一定是”或“不是”).
(4)B物质的一种用途 .
2.计算题- (共1题)
2.
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该样品10g,向其中逐滴加入9.8%的稀硫酸至刚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与所用硫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反应所消耗的硫酸溶液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

(1)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反应所消耗的硫酸溶液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
3.单选题- (共9题)
6.
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但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数量巨大,防止金属腐蚀已成为科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以下有关金属腐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更易锈蚀 |
B.钢铁锈蚀的实质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了化学反应 |
C.铝比钢铁中的铁活泼,因而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钢铁差 |
D.在钢铁表面刷漆或镀耐腐蚀金属都可防止钢铁锈蚀 |
4.填空题- (共6题)
13.
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使用的锂电池,具有体积小、充电时间短、放电时间长等优点,放电时的工作原理是锂(Li)跟二氧化锰作用生成LiMnO2.
(1)在LiMnO2里,锂元素显+1价,则锰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2)写出锂电池放电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锂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________能.
(1)在LiMnO2里,锂元素显+1价,则锰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2)写出锂电池放电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锂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________能.
14.
(2015秋•明水县校级月考)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完全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一定含 ,一定不含 ,可能含 ;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
15.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

将一个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悬浮于液面,位置如图。将从废电池外壳收集来的锌片放入杯中,该学生看到的现象是_____,当杯中的盐酸完全反应后,此时小球所处位置与原来相比_____(“不变”、“上浮”或“下沉”)。其依据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将一个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悬浮于液面,位置如图。将从废电池外壳收集来的锌片放入杯中,该学生看到的现象是_____,当杯中的盐酸完全反应后,此时小球所处位置与原来相比_____(“不变”、“上浮”或“下沉”)。其依据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7.
(2015秋•明水县校级月考)四个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向四个烧杯中加入某种溶质,且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少(温度相同),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 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2) 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3)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4)若固体溶质是KNO3,对A、B两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5)在一定温度下,向A、B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刚好全溶,A中是否也全溶?

(1) 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2) 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3)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4)若固体溶质是KNO3,对A、B两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5)在一定温度下,向A、B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刚好全溶,A中是否也全溶?
5.实验题- (共2题)
18.
在研究“铁生锈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兴趣小组对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请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铁生锈条件的探究。
(实验内容)取3段光亮无锈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3支干燥洁净的试管底部,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要保证有足够长的时间来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①②无明显现象;实验③中铁丝生锈,且试管内空气体积减小。
(实验结论)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发生反应的结果。
(实验思考)(1)当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实验③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体积的________。
(2)该实验创新之处在于:可根据铁丝表面的铁锈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现象来判断铁丝反应进行的情况。
(3)用完的菜刀要擦干存放,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铝比铁活泼,但铝难腐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铁生锈条件的探究。
(实验内容)取3段光亮无锈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3支干燥洁净的试管底部,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要保证有足够长的时间来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①②无明显现象;实验③中铁丝生锈,且试管内空气体积减小。
(实验结论)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发生反应的结果。
(实验思考)(1)当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实验③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体积的________。
(2)该实验创新之处在于:可根据铁丝表面的铁锈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现象来判断铁丝反应进行的情况。
(3)用完的菜刀要擦干存放,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铝比铁活泼,但铝难腐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