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现将1.0 g二氧化锰放入盛有20.0 g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立即塞紧带导管的橡胶塞,反应结束,共收集到559 mL气体。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1)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渣的质量为 g。
(2)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g。(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约为1.43 g/L)
(3)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百分数)。
(1)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渣的质量为 g。
(2)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g。(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约为1.43 g/L)
(3)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百分数)。
2.单选题- (共13题)
3.
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含义描述准确的是( )
A. 2O—“2”表示2个氧分子
B. 2NO—“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
C. Mg2+—“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H2SO4—“2”表示1个硫酸分子中有2个氢元素
A. 2O—“2”表示2个氧分子
B. 2NO—“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
C. Mg2+—“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H2SO4—“2”表示1个硫酸分子中有2个氢元素
4.
“毒胶囊”泛指利用由工业皮革废料为原料生产的含重金属铬(Cr)超标的胶囊,其中含有可能引起人体肾伤害的+6价的铬.下列铬的化合物中铬呈+6价的是()
A. Cr2(SO4)3 B. CrCl2 C. Cr2O3 D. K2CrO4
A. Cr2(SO4)3 B. CrCl2 C. Cr2O3 D. K2CrO4
6.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A.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A.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7.
株洲晚报2月28日报道:“因厨房窗户紧闭,4名年轻人深夜煤气中毒,幸好被及时抢救,均脱离危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成分是CO2 |
B.为了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
C.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为了防止冷空气进入,应关闭门窗 |
D.在煤炉旁放一盆冷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
8.
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关系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脱色、除异味 |
C.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可用于焊割金属用保护气 |
D.铝的化学性质稳定,可在铁栏杆的表面涂铝粉防止生锈 |
9.
常见金属R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3AgNO3==3Ag+R(NO3)3,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增加 | B.该金属可能是铁 |
C.R的活泼性比Ag弱 | D.R表面有固体析出 |
10.
2013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一届“世界水日”,下列节水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 |
B.农业浇灌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
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 |
D.洗菜、淘米、洗衣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
12.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30℃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0%
D. 除去甲物质中少量乙物质可采取蒸发的方法

A. 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30℃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0%
D. 除去甲物质中少量乙物质可采取蒸发的方法
13.
化学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吸烟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因为香烟的烟气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
B.葡萄糖是一种有机物,是人体内重要的提供能量的物质 |
C.青少年缺钙会引起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
D.食用甲醛浸泡的食物对人体有害 |
14.
2013年11月22日,青岛发生输油管线漏油造成爆炸事故,因此在生产、生活中恰当的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
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
C.高层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
D.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
3.选择题- (共8题)
21.已知a=﹣2 {#mathml#}{#/mathml#} sin(x+ {#mathml#}{#/mathml#} )dx,求二项式(x2+ {#mathml#}{#/mathml#} )5的展开式中x的系数及展开式中各项系数之和.
4.多选题- (共1题)
23.
(2012年山东烟台,15题,2分)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
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
C.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
5.填空题- (共5题)
24.
进入21世纪,全球拥有的化合物已超过3000万种,其中部分物质是由氢、氧、硫、钠中的某些元素组成。请用上述4种元素,按要求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两个钠原子 ;(2)一个钠离子 ;(3)导致酸雨的一种氧化物 ;
(4)一种酸 ;(5)一种碱 ;(6)下图表示气体分子示意模型,可能为 、 (写出两种)。
(1)两个钠原子 ;(2)一个钠离子 ;(3)导致酸雨的一种氧化物 ;
(4)一种酸 ;(5)一种碱 ;(6)下图表示气体分子示意模型,可能为 、 (写出两种)。

25.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以 (选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2)铝、铁、铜是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下列试剂中,哪些能直接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填字母).
(3)铁制品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将生锈的铁片放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个,写出其中一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以 (选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2)铝、铁、铜是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下列试剂中,哪些能直接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填字母).
A.硫酸铝溶液 | B.硫酸亚铁溶液 | C.硫酸铜溶液 | D.稀硫酸 |
26.
实验操作及分析是同学们应掌握的一项学习能力,请回答下列实验操作的有关问题.题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并测定其酸碱度.

(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以上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用字母表示).
(3)如图所示的操作中,若C中砝码的质量为10g,游码的读数为3.5g,则碳酸钠的实际质量为 g.
(4)小华在测定所配制溶液的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再进行测定,则测的溶液的pH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5)用pH试纸测定所配制溶液的pH,正确操作方法为 .

(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以上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用字母表示).
(3)如图所示的操作中,若C中砝码的质量为10g,游码的读数为3.5g,则碳酸钠的实际质量为 g.
(4)小华在测定所配制溶液的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再进行测定,则测的溶液的pH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5)用pH试纸测定所配制溶液的pH,正确操作方法为 .
27.
(1)大气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与人类的生存休戚相关.
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造成较多污染物的排放,这不仅污染大气,还是形成 的主要原因.
②“节能减排”是我国的重要国策,过多的CO2排放会造成 效应,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目前以下建议可行的是 (填字母序号).
(2)出行使用电动自行车,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电动自行车行驶时电池将 能转化为 .
(3)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
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造成较多污染物的排放,这不仅污染大气,还是形成 的主要原因.
②“节能减排”是我国的重要国策,过多的CO2排放会造成 效应,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目前以下建议可行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
B.电解水生产清洁燃料氢气 |
C.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
D.开发燃煤新技术使其充分燃烧 |
(3)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8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