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大气污染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烟气中的NOx必须脱除(即脱硝)之后才能排放。
(1)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x和CO的排放。
已知:①2CO(g)+O2(g)
2CO2(g) ΔH=−566.0 kJ·mol−1
②N2(g)+O2(g)
2NO(g) ΔH=+180.0 kJ·mol−1
③2NO(g)+O2(g)
2NO2(g) ΔH=−116.5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①CO的燃烧热ΔH为 _________。若1 mol N2(g)、1 mol O2(g)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946 kJ、498 kJ的能量,则1 mol NO(g)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_________kJ。
②CO将NO2还原为单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
(2)图是一种用NH3脱除烟气中NO的原理。
①该原理中,NO最终转化为H2O和_______(填化学式)。
②当消耗1 mol NH3和0.5 mol O2时,除去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L。
(3)间接电化学法,如图所示。已知电解池的阴极室中溶液的pH在4~7之间,写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吸收池中除去NO的原理_______。
(1)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x和CO的排放。
已知:①2CO(g)+O2(g)

②N2(g)+O2(g)

③2NO(g)+O2(g)

回答下列问题:
①CO的燃烧热ΔH为 _________。若1 mol N2(g)、1 mol O2(g)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946 kJ、498 kJ的能量,则1 mol NO(g)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_________kJ。
②CO将NO2还原为单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
(2)图是一种用NH3脱除烟气中NO的原理。

①该原理中,NO最终转化为H2O和_______(填化学式)。
②当消耗1 mol NH3和0.5 mol O2时,除去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L。
(3)间接电化学法,如图所示。已知电解池的阴极室中溶液的pH在4~7之间,写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吸收池中除去NO的原理_______。

2.综合题- (共2题)
2.
A、B、C、D、E、F、G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B、C、D均能与A形成10电子分子,E单质可用于野外焊接钢轨的原料,F与D同主族。
(1)D、E、F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写出能证明G比F非金属性强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F和G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甲中所有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该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F单质、F的最高价含氧酸和G的氢化物,三种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6,甲的电子式为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C能分别与A和D按原子个数比1:2形成化合物乙和丙,乙的结构式为________。常温下,液体乙与气体丙反应生成两种无污染的物质,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5)现取100 mL1 mol/L的E的氯化物溶液,向其中加入1 mol/L NaOH溶液产生了3.9 g沉淀,则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可能为____mL。
(1)D、E、F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写出能证明G比F非金属性强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F和G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甲中所有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该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F单质、F的最高价含氧酸和G的氢化物,三种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6,甲的电子式为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C能分别与A和D按原子个数比1:2形成化合物乙和丙,乙的结构式为________。常温下,液体乙与气体丙反应生成两种无污染的物质,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5)现取100 mL1 mol/L的E的氯化物溶液,向其中加入1 mol/L NaOH溶液产生了3.9 g沉淀,则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可能为____mL。
3.
工业上通过电解MnSO4和ZnSO4制取Zn和MnO2,原料为软锰矿和闪锌矿。软锰矿主要含有MnO2(约70%)、SiO2、Al2O3,闪锌矿主要含有ZnS(约80%)、FeS、CuS、SiO2。
I.(1)为了测量软锰矿中MnO2含量的测定,现将14.5g软锰矿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晶体,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加水稀释至1L,取25.00ml该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入几滴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0.1000mol·L﹣1的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消耗标准液50.00ml,则软锰矿中MnO2含量____。(已知:2KI+2H2SO4+MnO2=I2+2H2O+MnSO4+K2SO4 ;I2+2S2O32﹣=2I﹣+S4O62﹣)
Ⅱ.研人员开发了综合利用这两种资源的同槽酸浸工艺,工艺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2)反应Ⅰ后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有Mn2+、Zn2+、Cu2+、Fe3+、Al3+等金属阳离子。试写出反应Ⅰ中生成CuSO4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若反成Ⅱ加入的锌过量,还会进一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4)反应Ⅲ中加入MnO2的作用是(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Ⅴ的条件是电解,电解时均用惰性电极,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可表示为__________。
(6)图是Na2SO4和Na2SO4·10H2O的溶解度曲线(g/100g水),则Ⅳ中得到Na2SO4固体的操作是:将分离出MnCO3和ZnCO3后的滤液升温结晶→___→用乙醇洗涤→干燥.用乙醇洗涤而不用水洗的原因是___________。
I.(1)为了测量软锰矿中MnO2含量的测定,现将14.5g软锰矿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晶体,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加水稀释至1L,取25.00ml该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入几滴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0.1000mol·L﹣1的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消耗标准液50.00ml,则软锰矿中MnO2含量____。(已知:2KI+2H2SO4+MnO2=I2+2H2O+MnSO4+K2SO4 ;I2+2S2O32﹣=2I﹣+S4O62﹣)
Ⅱ.研人员开发了综合利用这两种资源的同槽酸浸工艺,工艺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2)反应Ⅰ后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有Mn2+、Zn2+、Cu2+、Fe3+、Al3+等金属阳离子。试写出反应Ⅰ中生成CuSO4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若反成Ⅱ加入的锌过量,还会进一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4)反应Ⅲ中加入MnO2的作用是(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Ⅴ的条件是电解,电解时均用惰性电极,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可表示为__________。
(6)图是Na2SO4和Na2SO4·10H2O的溶解度曲线(g/100g水),则Ⅳ中得到Na2SO4固体的操作是:将分离出MnCO3和ZnCO3后的滤液升温结晶→___→用乙醇洗涤→干燥.用乙醇洗涤而不用水洗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9题)
4.
RFC是一种将水电解技术与氢氧燃料电池技术相结合的可充电电池。如图为RFC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图乙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水得到了循环使用 |
B.当有0.1 mol电子转移时,a极产生0.56 L O2(标准状况下) |
C.c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H++4e-===2H2O |
D.图乙中电子从c极流向d极,提供电能 |
5.
用如图装置电解硫酸钾溶液制取氢气,氧气,硫酸和氢氧化钾。从开始通电时,收集B和C逸出的气体。1 min后测得B口的气体体积为C口处的一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源左侧为正极 |
B.电解槽左侧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2H2O-4e-==O2↑+4H+ |
C.D口导出的溶液为KOH溶液,且浓度比刚加入电解槽右侧时的浓度大 |
D.标准状况下,若1 min后从C口处收集到的气体比B口处收集到的气体多2.24 L,则有0.1NA个SO42-通过阴离子膜 |
6.
用如图装置研究电化学原理,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选项 | 连接 | 电极材料 | 分析 | |
a | b | |||
A | K1K2 | 石墨 | 铁 | 模拟铁的吸氧腐蚀 |
B | K1K2 | 锌 | 铁 | 模拟钢铁防护中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
C | K1K3 | 石墨 | 铁 | 模拟电解饱和食盐水 |
D | K1K3 | 铁 | 石墨 | 模拟钢铁防护中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
A.A | B.B | C.C | D.D |
7.
古代的很多成语、谚语都蕴含着科学知识。下列对成语、谚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A.“甘之如饴”说明糖类均有甜味 |
B.“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冰的能量高 |
D.“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
8.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 n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钴酞菁”分子能透过半透膜 |
B.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 |
C.“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带电 |
D.“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为溶液 |
9.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H2 |
B.用图2所示装置分离K2CO3溶液和苯的混合物 |
C.用图3所示装置验证Na和水反应的热效应 |
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蒸干AlCl3 溶液制取无水AlCl3 |
10.
将13.6gCu和Cu2O组成的混合物加入250 mL—定浓度的稀硝酸中,固体完全溶解生成Cu(NO3)2和NO。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0 L 0.5 mol • L-1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9.6 g,此时溶液呈中性,且金属离子(钠离子除外)沉淀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固体混合物中,Cu和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
B.原稀硝酸的浓度为1.3 mol·L-1 |
C.固体溶解后剩余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
D.产生的NO的体积为2.24L |
11.
有一未知的无色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忽略由水电离产生的H+、OH-):H+、NH4+、K+、Mg2+、Cu2+、Al3+、NO3-、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足量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经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6.99 g。[
③第三份逐滴滴加NaOH溶液,测得沉淀与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①第一份加足量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经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6.99 g。[
③第三份逐滴滴加NaOH溶液,测得沉淀与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一定不存在H+、Cu2+、CO32- |
B.不能确定原溶液是否含有K+、NO3- |
C.原溶液确定含Mg2+、Al3+、NH4+,且n(Mg2+):n(Al3+):n( NH4+)=1:1:2 |
D.实验所加的NaOH的浓度为2mol·L-1 |
12.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 |
B.玻璃和氮化硅陶瓷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
C.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主要应用了物质熔沸点的差异 |
D.“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处理后可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 |
4.实验题- (共1题)
13.
研究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Ⅰ. 含硫物质燃烧会产生大量烟气,主要成分是SO2、CO2、N2、O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利用装置测定烟气中SO2的体积分数。

(1)将部分烟气缓慢通过C、D装置,其中C、D中盛有的药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KMnO4溶液 ②饱和NaHSO3溶液 ③饱和Na2CO3溶液 ④饱和NaHCO3溶液
(2)若烟气的流速为amL/min,若t1分钟后,测得量筒内液体体积为VmL,则SO2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

II.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Cl2、Br2、Fe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如下实验:
(3)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向分液漏斗中注水,若水不能顺利滴下,则气密性良好。
(4)整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不足,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改正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6)因忙于观察和记录,没有及时停止反应,D、E中均发生了新的变化。
D装置中:红色慢慢褪去。
E装置中:CCl4层先由无色变为橙色,后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变成红色。
为探究上述实验现象的本质,小组同学查得资料如下:
Ⅰ.(SCN)2性质与卤素单质类似。氧化性:Cl2>(SCN)2。
Ⅱ.Cl2和Br2反应生成BrCl,它呈红色(略带黄色),沸点约5 ℃,与水发生水解反应。
Ⅲ.AgClO、AgBrO均可溶于水。
Ⅰ.(SCN)2性质与卤素单质类似。氧化性:Cl2>(SCN)2。
Ⅱ.Cl2和Br2反应生成BrCl,它呈红色(略带黄色),沸点约5 ℃,与水发生水解反应。
Ⅲ.AgClO、AgBrO均可溶于水。
①请用平衡移动原理(结合化学用语)解释Cl2过量时D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上述解释: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滴加__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则上述解释合理。
②欲探究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用分液漏斗分离出E的下层溶液,蒸馏、收集红色物质,取少量,加入AgNO3溶液,结果观察到仅有白色沉淀产生。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仅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 含硫物质燃烧会产生大量烟气,主要成分是SO2、CO2、N2、O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利用装置测定烟气中SO2的体积分数。

(1)将部分烟气缓慢通过C、D装置,其中C、D中盛有的药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KMnO4溶液 ②饱和NaHSO3溶液 ③饱和Na2CO3溶液 ④饱和NaHCO3溶液
(2)若烟气的流速为amL/min,若t1分钟后,测得量筒内液体体积为VmL,则SO2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

II.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Cl2、Br2、Fe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如下实验:
(3)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向分液漏斗中注水,若水不能顺利滴下,则气密性良好。
(4)整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不足,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改正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打开活塞a,向圆底烧瓶中滴入适量浓盐酸;然后关闭活塞a,点燃酒精灯 | D装置中:溶液变红 E装置中:水层溶液变黄,振荡后,CCl4层无明显变化 | Cl2、Br2、Fe3+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 |
(6)因忙于观察和记录,没有及时停止反应,D、E中均发生了新的变化。
D装置中:红色慢慢褪去。
E装置中:CCl4层先由无色变为橙色,后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变成红色。
为探究上述实验现象的本质,小组同学查得资料如下:
Ⅰ.(SCN)2性质与卤素单质类似。氧化性:Cl2>(SCN)2。
Ⅱ.Cl2和Br2反应生成BrCl,它呈红色(略带黄色),沸点约5 ℃,与水发生水解反应。
Ⅲ.AgClO、AgBrO均可溶于水。
Ⅰ.(SCN)2性质与卤素单质类似。氧化性:Cl2>(SCN)2。
Ⅱ.Cl2和Br2反应生成BrCl,它呈红色(略带黄色),沸点约5 ℃,与水发生水解反应。
Ⅲ.AgClO、AgBrO均可溶于水。
①请用平衡移动原理(结合化学用语)解释Cl2过量时D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上述解释: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滴加__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则上述解释合理。
②欲探究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用分液漏斗分离出E的下层溶液,蒸馏、收集红色物质,取少量,加入AgNO3溶液,结果观察到仅有白色沉淀产生。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仅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综合题:(2道)
单选题:(9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