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944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5/5/25

1.单选题(共11题)

1.
如图是R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磷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8
B.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
C.两种元素可形成化学式为P2R5的化合物
D.磷可在R中的单质中剧烈燃烧
2.
下列物质:①空气、②硫酸、③氧气、④硫酸钠、⑤水、⑥氢氧化钠、⑦天然气、⑧生铁、⑨碳酸钙,对其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混合物:①⑥⑦⑧B.酸:②④
C.氧化物:③⑤D.盐:④⑨
3.
洗发产品中含有的柠檬酸(C6H8O7)能使头发柔顺有弹性且气味清香。下列关于柠檬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柠檬酸属于氧化物
B.柠檬酸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组成的
C.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8:7
D.柠檬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②相同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③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④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⑤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⑥某粒子示意图,表示的是一种金属阳离子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④D.②⑤⑥
5.
向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铝粉,完全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B.滤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Al
C.滤液中只有Al2(SO4)3
D.滤液中只有CuSO4
6.
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稀硝酸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7.
下面是小凯同学学习化学后整理归纳得出的规律,其中合理的是:
A.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B.可燃物燃烧一定同时满足与O2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C.酸、碱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D.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8.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将5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
C.t1℃时a、c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9.
对以下实验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分别点燃一小块棉纤维和羊毛纤维,都产生了烧焦羽毛的气味
D.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10.
小明发现他家的麦苗春季返青时有大量死亡的现象,经询问家人得知,今年冬天太冷,又加上下雪少,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不过一位有经验的农民伯伯告诉他,如果适时施某种肥料可以缓解这种现象,小明需要选择的肥料是()
A.CO(NH2)2
B.KCl
C.Ca(H2PO4)2
D.KNO3
11.
制作一件生活用品往往要用到多种材料,制作下列用品所列出的材料中都是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牙刷:尼龙刷毛、塑料刷柄B.雨伞:尼龙绸伞布、不锈钢伞骨
C.夹钳:钢钳嘴、橡胶钳柄D.导线:铜丝芯、塑料皮

2.选择题(共2题)

12.一个最简分数,把它的分子扩大2倍,分母缩小3倍后等于 23 ,原来这个分数是{#blank#}1{#/blank#}.
13.一个最简分数,把它的分子扩大2倍,分母缩小3倍后等于 23 ,原来这个分数是{#blank#}1{#/blank#}.

3.填空题(共6题)

14.
(5分)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 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B.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
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D.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
(3)酒精是一种绿色能源,写出它燃烧的化学方
程式:
(4)2014年南京青奥会火炬使用的燃料为A物质,纯净物A在B物质中充分燃烧,发生反应:A+5B3C+4D(部分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物质
A
B
C
D

分子示意图




①在上述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为
②A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15.
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四个二氧化碳分子
②酸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
③标出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
16.
A、B、C、D为初中常见的物质。A与B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表示为:“A+B=C+D
(1)若C为氯化钠,D为氧化物,且在A溶液中加入铁粉能产生氢气,则A为________。若A、B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溶液的pH_____7(填“>”或“<”或“=”)
(2)若A和B均为黑色粉末,A与B反应时可观察到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同时生成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17.
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下列铜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2)铁制品在空气中易锈蚀,其实质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    等接触后发生化学反应。
(3)已知金属M和N能够发生如下反应:M+H2SO4═MSO4+H2↑,Fe+MCl2═M+FeCl2,N+FeCl2═Fe+NCl2,判断Fe、Cu、M、N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4)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块绿色的孔雀石标本,查阅资料知其主要成分是[mCu2(OH)2CO3。他们以Cu2(OH)2CO3原料制取铜,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过滤操作中用到的铁制仪器为
②无色气体A的化学式是 ,大气中该气体含量不断上升,会导致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③写出蓝色溶液B与铁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试剂E可选用 溶液。
18.
(8分)请用所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或原理。
(1)“南水北调”工程,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调水梦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该工程的开通重组了中国水资源格局,方便了1.1亿人。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食用前可用  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以防止结石病的发生。
(2)“釜底抽薪”涉及的化学原理是  
(3)有NaOH溶液,NaCl溶液,稀硫酸三种物质,用一种试剂就能将他们鉴别出来,该试剂是
(4)在检查胃部疾病之前,医生常让病人饮用一种含有硫酸钡的白色牛奶状液体,形象的称作“钡餐”,“钡餐”中的主要物质是硫酸钡,而不能用碳酸钡,其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为
(5)合成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是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也很严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答一条即可)。
(6)在生产生活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实验室用蔗糖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

①上图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填序号)。
②改正错误后,表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A.⑤②①③④B.⑤①②③④C.⑤③②④①D.⑤③①④②
19.
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2)实验室制取O2和CO2都可以利用A装置,收集O2和CO2都可以利用 装置(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染成了紫红色,其原因可能是     
(4)收集一瓶氧气,供E实验使用。E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E中集气瓶底部少量水的作用是

4.实验题(共1题)

20.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作出猜想)
(A)溶质可能是CaCl2与Ca(OH)2
(B)溶质可能是CaCl2
(C)溶质可能是CaCl2与HCl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设计)
①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排除了猜想(A),你认为排除猜想(A)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②小华想用碳酸钠溶液来验证后两种猜想,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实验步骤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
 
猜想(B)正确
 
猜想(C)正确
 
(交流反思)为确定猜想(C)正确,下列几种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粉冒气泡
C.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涂抹在pH试纸上,测溶液的pH <7
D.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