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某固体混合物A中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NO3)2、NH4Cl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1)现象X是__________,气体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固体混合物A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溶液F中,肯定存在的酸根离子是(写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_。
(5)仅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固体混合物A中,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要进一步推理混合物A的成分,可用沉淀G再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以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1)现象X是__________,气体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固体混合物A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溶液F中,肯定存在的酸根离子是(写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_。
(5)仅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固体混合物A中,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要进一步推理混合物A的成分,可用沉淀G再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以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提示:CaH2+ 2H2O = Ca(OH)2+ 2H2↑)。探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CaH2加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准确称量滤渣的质量,并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其中一个猜想不合理,你认为是猜想______不合理。
(实验验证)
(定量探究)过滤所得滤渣的质量为10g,求反应所得滤液中的溶质质量。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OH | 猜想二:NaOH、Ca(OH)2 |
猜想三:NaOH、Na2CO3 | 猜想四:NaOH、Na2CO3、Ca(OH)2 |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其中一个猜想不合理,你认为是猜想______不合理。
(实验验证)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①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________不成立 |
②另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入足量稀盐酸 | ________________ | 猜想一成立 |
(定量探究)过滤所得滤渣的质量为10g,求反应所得滤液中的溶质质量。
3.单选题- (共11题)
4.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变化
B.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加反应的物质间离子的互换
C. 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D. 化学变化的过程常会伴随能量变化
A.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变化
B.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加反应的物质间离子的互换
C. 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D. 化学变化的过程常会伴随能量变化
5.
现有15.6gCaO与CaCO3的固体混合物,测得其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0︰3。在室温下,将该混合物与73g稀盐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84.2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含有钙元素的质量为下列的
A. 12g B. 8g C. 4.4g D. 4g
A. 12g B. 8g C. 4.4g D. 4g
6.
下图表示某个化学反应,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图示中 x 的数值为2
C. 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 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2:9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图示中 x 的数值为2
C. 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 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2:9
8.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把98%的浓硫酸沿器壁注入盛有水的量筒内稀释
B. 在实验室里制取O2、CO2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药品
C. 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应在集气瓶底部预留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
D.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
A. 把98%的浓硫酸沿器壁注入盛有水的量筒内稀释
B. 在实验室里制取O2、CO2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药品
C. 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应在集气瓶底部预留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
D.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
9.
向一定质量的Fe(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向滤液M中加入稀盐酸,生成白色沉淀。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滤液M中一定有Zn2+ B. 滤渣N中一定有Ag
C. 滤液M的颜色呈浅绿色 D. 滤渣N的质量可能小于原锌粉的质量
A. 滤液M中一定有Zn2+ B. 滤渣N中一定有Ag
C. 滤液M的颜色呈浅绿色 D. 滤渣N的质量可能小于原锌粉的质量
10.
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做法中,不合理是
A. 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工业污水 B. 用铁桶盛放农药波尔多液
C. 为防止生锈,给自行车表面刷油漆 D. 焙制面包时加入适量小苏打
A. 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工业污水 B. 用铁桶盛放农药波尔多液
C. 为防止生锈,给自行车表面刷油漆 D. 焙制面包时加入适量小苏打
11.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A. O2(CO2)——通过过量的NaOH溶液,干燥
B. Fe(Fe2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C. K2SO4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硝酸
D. CaCl2溶液(盐酸)——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
A. O2(CO2)——通过过量的NaOH溶液,干燥
B. Fe(Fe2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C. K2SO4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硝酸
D. CaCl2溶液(盐酸)——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
12.
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KCl溶液、Na2CO3溶液和Ba(NO3)2溶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A. 澄清石灰水 B. 稀盐酸 C. 稀硫酸 D. 酚酞试液
A. 澄清石灰水 B. 稀盐酸 C. 稀硫酸 D. 酚酞试液
4.填空题- (共3题)
14.
2015年2月28日上映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社会很大的反响,主演柴静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空气污染。而在随后召开的全国两会中,代表、委员们又指出,从长期危害性和治理难度等方面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比空气污染更值得关注。可见,当前我国已全面打响了这三大污染的防治战役。
(1)使用甲醇(CH3OH)作为汽车的燃料,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带来的空气污染。甲醇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元素。
(2)相比空气污染,水污染的生态破坏力更大,严重时会导致物种灭绝。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ClO2常用于饮用水消毒,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ClO2属于____________(填“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有机物”中的两项)
(3)《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出台,土壤污染治理是一项周期长、难度大的艰巨工作。而无土栽培为获取无污染蔬菜另辟蹊径,某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硝酸钾(KNO3),硝酸钾属于_______(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料”),在硝酸钾中,钾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1)使用甲醇(CH3OH)作为汽车的燃料,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带来的空气污染。甲醇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元素。
(2)相比空气污染,水污染的生态破坏力更大,严重时会导致物种灭绝。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ClO2常用于饮用水消毒,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ClO2属于____________(填“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有机物”中的两项)
(3)《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出台,土壤污染治理是一项周期长、难度大的艰巨工作。而无土栽培为获取无污染蔬菜另辟蹊径,某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硝酸钾(KNO3),硝酸钾属于_______(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料”),在硝酸钾中,钾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15.
按要求从硫酸、甲烷、氧化钙、一氧化碳、盐酸、氢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可作家用燃气的有机物___________;
(2)可作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______;
(3)一种不易挥发的酸___________;
(4)一种微溶于水的碱___________。
(1)可作家用燃气的有机物___________;
(2)可作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______;
(3)一种不易挥发的酸___________;
(4)一种微溶于水的碱___________。
16.
下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1)交点A表示的一条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t1℃时,将足量KNO3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再将该溶液升温至t2℃(溶剂不蒸发),升温后溶液浓度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之一)。
(3)当KNO3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请说明提纯的原理_______________。

(1)交点A表示的一条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t1℃时,将足量KNO3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再将该溶液升温至t2℃(溶剂不蒸发),升温后溶液浓度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之一)。
(3)当KNO3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请说明提纯的原理_______________。
5.实验题- (共2题)
17.
如图Ⅰ所示,吸滤瓶中放有适量的碎铁屑,分液漏斗中盛有稀硫酸,吸滤瓶的侧管口紧系一气球,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部分稀硫酸滴入吸滤瓶中,使其与铁屑反应。气球逐渐膨胀起来(如图Ⅱ所示)。试回答:

(1)反应过程中,观察到吸滤瓶中液体里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球膨起前(Ⅰ)和气球膨起后(Ⅱ)相比较,整个装置的质量______。(填写下列各项的序号:①没有变化 ②有变化,前者质量大于后者 ③有变化,后者质量大于前者)。
(3)得出以上结论,你依据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反应过程中,观察到吸滤瓶中液体里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球膨起前(Ⅰ)和气球膨起后(Ⅱ)相比较,整个装置的质量______。(填写下列各项的序号:①没有变化 ②有变化,前者质量大于后者 ③有变化,后者质量大于前者)。
(3)得出以上结论,你依据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如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高锰酸钾(KMnO4)固体在加热条件下,能较快地分解为锰酸钾(K2MnO4,可溶固体)、二氧化锰(难溶固体)和氧气。若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中提纯锰酸钾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并用来测定某不纯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为少量单质铜),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D1→C→D2→D3(已知:CuO+H2 △Cu+H2O ;D1、D2、D3为3个浓硫酸洗气瓶)。
①仪器C的大玻璃管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仪器D1的作用是__________,通过测量反应前、后D2浓硫酸洗气瓶的质量变化,来计算氧化铜样品的纯度。若不连接D1,则计算出样品纯度的结果将__________(填“偏小”“偏大”“不受影响”之一)。
③按照正确的仪器连接顺序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量,仪器D2的质量增加了1.8g,则仪器C大玻璃管内的固体质量应该减少__________g。

(1)高锰酸钾(KMnO4)固体在加热条件下,能较快地分解为锰酸钾(K2MnO4,可溶固体)、二氧化锰(难溶固体)和氧气。若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中提纯锰酸钾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并用来测定某不纯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为少量单质铜),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D1→C→D2→D3(已知:CuO+H2 △Cu+H2O ;D1、D2、D3为3个浓硫酸洗气瓶)。
①仪器C的大玻璃管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仪器D1的作用是__________,通过测量反应前、后D2浓硫酸洗气瓶的质量变化,来计算氧化铜样品的纯度。若不连接D1,则计算出样品纯度的结果将__________(填“偏小”“偏大”“不受影响”之一)。
③按照正确的仪器连接顺序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量,仪器D2的质量增加了1.8g,则仪器C大玻璃管内的固体质量应该减少__________g。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