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育新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943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5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R>Fe>Cu;
猜想二:______;
猜想三:Fe>Cu>R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______
猜想一正确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和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_____(填“快”或“慢”)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和铁丝和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交流反思)三位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
(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2)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3)金属与_____是否反应。

2.简答题(共1题)

2.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____乙(填“<”“>“或“=”);
(2)P点的含义_____;
(3)t2℃时,把20g固体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质量是_____g;
(4)欲将t2℃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_____;
(5)如果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若要提纯甲,一般采用_____的方法。(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3.综合题(共1题)

3.
在室温下,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图1所示,甲、丙还有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

(1)室温时,_____(选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填“a”、“b”或“c”,下同。)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4)小强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克,该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

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_____(填字母);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若上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_____克.

4.单选题(共8题)

4.
下列关于铁、锌、铜三种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B.黄铜(铜与锌的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铜
C.可以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D.可以用稀硫酸鉴别锌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5.
今年春季,在张献忠沉银考古现场,整齐堆放着金册、银册,金币、银币、铜币和银锭,还有铁刀、铁矛等兵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B. 上述钱币用金、银、铜而不用铁,从化学角度看主要原因是铁的冶炼困难
C. 自然界有天然的铜、银、金却没有天然的金属铁
D. 常温下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时,至少需一种金属单质
6.
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X、Y、ZB.X、Z、Y
C.Y、Z、XD.Z、Y、X
7.
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N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
B.生成H2的质量M<N
C.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是N
D.产生H2的速率N>M
8.
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只有甲可使溶液中析出铁单质。再将三者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只有乙不能使溶液中析出银单质,则三者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甲>丙>乙    D. 无法判断
9.
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Mg(NO32、Cu(NO32、AgNO3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放入稀盐酸溶液里,有气泡产生.则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A. 滤渣是Ag、Cu、Zn B. 滤渣是Ag、Cu、Mg
C. 滤液中含有Zn2+、Mg2+、NO3 D.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g<Cu<Zn<Mg
10.
有A,B两种金属放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A. 金属活动性A>B   B. 生成氢气的质量A>B
C. 反应的硫酸质量A<B     D. 反应的金属质量A<B
11.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 ℃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
B.将40 ℃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溶液质量不变
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40 ℃时,分别在100 g水中各加入30 g甲、乙,同时降温至20 ℃,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5.填空题(共6题)

12.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属。
(1)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2)在空气中,铝的表明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写化学式);
(3)某同学取少量工厂废液[溶质是AgNO3、Cu(NO3)2],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锌,反应结束后,发现溶液仍然是蓝色。据此推断,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13.
(9分)用如图6装置完成以下实验:

(1)探究燃烧条件:若B处盛放木炭。
Ⅰ.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Ⅱ.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Ⅲ.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变浑浊。
Ⅰ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Ⅱ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
(2)模拟工业炼铁:若B处盛放氧化铁粉末。在A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B处下方用喷灯加热,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尾气处理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杂志刊载“绿色炼铁”技术;电解熔融的氧化铁得到铁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炼铁技术另一种产物的用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_____
A.酸奶B.玉米糊C.冰水D.可乐
(2)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水的体积为_____mL (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3)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t2℃时,若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_____ (填“甲”或“乙”)物质的饱和溶液。
(4)按如图2所示装置,将液体x注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会导致U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则可能的组合是_____。
选项
x
y
A

氧化钙
B

硝酸铵
C
浓硫酸

D
稀盐酸

 
15.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____________。
(2)t2℃时,物质a的溶解度与物质____________的相等。
(3)t3℃时,把80g物质a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__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t3℃时,将等质量a和b的饱和溶液降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a>bB.a=bC.a<bD.不能确定
16.
(l)以下是有关CO2气体溶解度的几组数据:
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单位:ml)
压强/大气压
温度/℃
0
25
50
75
100
1
1.79
0.752
0.423
0.307
0.231
10
15.92
7.14
4.095
2.99
2.28
25
29.30
16.20
9.71
6.82
5.73
 
请根据数据分析:
① 根据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表,叙述外界条件是如何影响气体溶解度的?_____、______;
② 打开可乐瓶有气体溢出,说明原瓶中的压强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瓶外大气压强。
(2)右下图是无结晶水合物的固体甲和乙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该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 20℃时,150g水中溶解______g甲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② 现有60℃的乙的饱和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
A水的质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乙的质量分数 E 60℃时乙的溶解度
保持温度不变,将该饱和溶液稀释,不变的量是_(填序号,下同);如果将该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不变的量是_________。
17.
(3分)下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请回答。

(1)蒸发前原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n的数值是   
(2)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 (填字母)的。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无法判断

6.实验题(共3题)

18.
还原性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现有m1 g生锈的铁粉样品,某兴趣小组同学按溶液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铁锈按氧化铁处理).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某同学欲通过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B中的最佳试剂是_____(填序号),实验时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①澄清石灰水   ②氢氧化钠浓溶液   ③稀盐酸   ④水
(3)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①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②停止加热后,防止A中生成物被氧化,B中的溶液倒吸入A中;③_____.
(4)完全反应后,甲同学称得铁粉的质量为m2 g,同时测得装置B增重m3 g,则铁粉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
(5)请你说说尾气的处理方法_____.
19.
2017年5月5日,我国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事业有了重大突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大型客机大量使用了铝锂合金、钛合金等,其原因是合金比纯金属具有____。
(2)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_________(用文字叙述)。
(3)已知金属M和N能够发生如下反应:Fe+MCl2="==" M+FeCl2,N+FeCl2="==" Fe+NCl2,判断Fe、M、N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
20.
某同学配制50g 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中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
(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需称取氯化钠__________g。
(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_(填序号),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_________保持水平。
A.10mL    B.25mL    C.50mL    D.100mL
(4)取上述溶液10g加水________g,可稀释得到3%的NaCl溶液。
(5)若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前烧杯内有少量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