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1.
现有10%的Na2CO3溶液,请按照下面要求计算:
(1)106 g上述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2)106 g上述溶液与足量10%的盐酸反应,最多可生成CO2多少克____________?
(1)106 g上述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2)106 g上述溶液与足量10%的盐酸反应,最多可生成CO2多少克____________?
2.
向160g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40g 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9g沉淀,回答下列问题:

(1)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 g。
(2)将反应结束后的混合物过滤,滤液中溶质是 (填化学式)。
(3)求原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 g。
(2)将反应结束后的混合物过滤,滤液中溶质是 (填化学式)。
(3)求原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推断题- (共1题)
3.
A~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铁、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氯化铜、硫酸中的某一种,B常用于中和酸性土壤,E属于酸类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相互反应,虚线表示物质间不能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_____,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
(2)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虚线相邻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1)E的化学式为_____,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
(2)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虚线相邻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对剩余固体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Ⅰ.全部是氧化钙;Ⅱ.____________;Ⅲ.全部是碳酸钙。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有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剩余固体中有碳酸钙,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据此得出猜想Ⅲ不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乙同学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认为猜想Ⅰ成立。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Ⅰ成立,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设计实验证明了猜想Ⅱ的成立。丙同学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写出实验的操作和现象)。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Ⅰ.全部是氧化钙;Ⅱ.____________;Ⅲ.全部是碳酸钙。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有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剩余固体中有碳酸钙,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据此得出猜想Ⅲ不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乙同学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认为猜想Ⅰ成立。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Ⅰ成立,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设计实验证明了猜想Ⅱ的成立。丙同学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写出实验的操作和现象)。
4.简答题- (共3题)
5.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铁、氢气、氧化铜、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铜。它们进行击鼓传花游戏,条件是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就可以进行传递。请把上述物质分别安排在A~G的位置上,使花束能从A传到G。其中A的固体俗称干冰。请回答:

(1)氢氧化钠应放在位置_____上。
(2)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上述物质除了发生从A到G的化学反应外,常温下还能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是_____和_____。
(3)当G换成另一种物质时就能将花传回起点A,它是_____ (写名称)。

(1)氢氧化钠应放在位置_____上。
(2)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上述物质除了发生从A到G的化学反应外,常温下还能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是_____和_____。
(3)当G换成另一种物质时就能将花传回起点A,它是_____ (写名称)。
6.
实验室有一瓶化肥的标签已脱落,只知道它是NH4Cl、(NH4)2SO4、NH4HCO3和尿素[CO(NH2)2]中的一种。
(1)取少量样品在研钵中与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产生,则该化肥不可能是_____。
(2)另取样品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该化肥不可能是_____
(3)在步骤(2)的试管中再滴入氯化钡溶液,若出现浑浊,则可知该化肥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取少量样品在研钵中与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产生,则该化肥不可能是_____。
(2)另取样品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该化肥不可能是_____
(3)在步骤(2)的试管中再滴入氯化钡溶液,若出现浑浊,则可知该化肥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7.
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善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
―→
―→
①操作Ⅰ是:_____,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
②在蒸发过程中,待___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2)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流程如下图。

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除了能除去粗盐中的CaCl2外,它还有一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通过操作Ⅲ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3)若有20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要将其变成20 ℃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以满足化工生产的需要,可采用的最简便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完善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



①操作Ⅰ是:_____,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
②在蒸发过程中,待___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2)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流程如下图。

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除了能除去粗盐中的CaCl2外,它还有一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通过操作Ⅲ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3)若有20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要将其变成20 ℃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以满足化工生产的需要,可采用的最简便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共11题)
8.
下列关于物质的鉴别、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A.鉴别K2SO4和AgNO3两种溶液:加入BaCl2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
B.鉴别H2SO4、NaOH和NaCl三种无色溶液:滴加酚酞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
C.除去盐酸中的少量硫酸: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
D.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加适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 |
9.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NaOH+H2SO4=Na2SO4+H2O B. Fe+2NaCl=2Na+FeCl2
C. 6HCl+Fe2O3=3H2O+2FeCl3 D. 3KCl+Al(NO3)3=3KNO3 + AlCl3
A. NaOH+H2SO4=Na2SO4+H2O B. Fe+2NaCl=2Na+FeCl2
C. 6HCl+Fe2O3=3H2O+2FeCl3 D. 3KCl+Al(NO3)3=3KNO3 + AlCl3
10.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
A.纯净物:氧气、干冰、水银 | B.肥料:二氧化碳、硫酸铵、硝酸钾 |
C.单质:金刚石、铁粉、黄铜 | D.盐:氯化钠、硝酸钠、碳酸钙 |
11.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
C.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
13.
下列四个图形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




A.足量的铁片与镁条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
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
C.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
D.向pH=2的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 |
15.
下表是“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中的一部分,下列与“★”处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阳离子 | 阴离子 | | |
… | … | NO![]() | Cl- |
… | … | … | … |
Cu2+ | … | ★ | 溶 |
Ag+ | … | 溶 | 不 |
A.★处对应物质的化学式是CuNO3 | B.★处对应物质属于盐 |
C.★处应填“不” | D.★处对应物质的名称是氯化铜 |
6.选择题- (共1题)
7.多选题- (共1题)
20.
对于化学反应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 |
B.若![]() ![]() |
C.若![]() ![]() ![]() ![]() |
D.若![]() |
8.填空题- (共3题)
21.
食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低钠盐能预防高血压,碘盐能补充人体所需碘元素,工业用盐使用不当易使人中毒。
(1)氯化钠中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填名称)元素。
(2)硫酸镁可以改变钠盐的“口味”,硫酸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3)碘盐中加了碘酸钾(KIO3),则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4)工业用盐含NaNO2,NaNO2的名称为_________ (填序号)。
A.磷酸钠 B.硝酸钠 C.亚硝酸钠
(1)氯化钠中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填名称)元素。
(2)硫酸镁可以改变钠盐的“口味”,硫酸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3)碘盐中加了碘酸钾(KIO3),则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4)工业用盐含NaNO2,NaNO2的名称为_________ (填序号)。
A.磷酸钠 B.硝酸钠 C.亚硝酸钠
22.
下表是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常见氮肥的包装说明书。
请阅读有关内容后,回答下列问题:
(1)NH4Cl和K2SO4都是可作化学肥料的物质。虽然它们没有共同的组成元素,但在物质(化合物)的分类中它们同属于_____。
(2)化学肥料中通常所说的“含氮量”中的“氮”是指_____ (填字母)。
A.氮分子 B.氮原子 C.氮离子 D.氮元素 E.NH
(3)请根据上述氮肥的保存方法,推测NH4Cl的性质之一是_____。
请阅读有关内容后,回答下列问题:
(1)NH4Cl和K2SO4都是可作化学肥料的物质。虽然它们没有共同的组成元素,但在物质(化合物)的分类中它们同属于_____。
主要成分 | NH4Cl |
保存方法 | 干燥阴凉处存放 |
含氮量 | ≥25% |
(2)化学肥料中通常所说的“含氮量”中的“氮”是指_____ (填字母)。
A.氮分子 B.氮原子 C.氮离子 D.氮元素 E.NH

(3)请根据上述氮肥的保存方法,推测NH4Cl的性质之一是_____。
23.
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着一些特征现象。
(1)向硫酸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_____。
(2)写出一个两种溶液混合后产生蓝色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1)向硫酸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_____。
(2)写出一个两种溶液混合后产生蓝色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9.实验题- (共1题)
24.
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初步提纯粗盐的实验流程如图:

(1)“滤渣”是粗盐中含有的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四次用到玻璃棒,分别是:
第一次:溶解时搅拌;
第二次:____________;
第三次:____________;
第四次:将精盐从蒸发皿转移出来。
(3)本实验从滤液中得到精盐,采用的是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参考溶解度曲线图(如下图)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下图可知,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_______g,本实验溶解3.6 g的粗盐,蒸馏水的最佳使用量约为
______mL。增加蒸馏水的用量虽然能加快粗盐的溶解,但会引起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滤渣”是粗盐中含有的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四次用到玻璃棒,分别是:
第一次:溶解时搅拌;
第二次:____________;
第三次:____________;
第四次:将精盐从蒸发皿转移出来。
(3)本实验从滤液中得到精盐,采用的是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参考溶解度曲线图(如下图)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下图可知,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_______g,本实验溶解3.6 g的粗盐,蒸馏水的最佳使用量约为
______mL。增加蒸馏水的用量虽然能加快粗盐的溶解,但会引起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3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