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二中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939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3/24

1.简答题(共1题)

1.
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是治疗H7N9亚型禽流感的有效药物之一,帕拉米韦的化学式是C15H28NxO4.求:

(1)①帕拉米韦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填最简比),
②帕拉米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8,则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2)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得的纯碱(Na2CO3)常含有少量的NaCl.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Na2CO3的含量,小明称取该纯碱样品5.5g,充分溶解于水中,再分别滴加稀盐酸至反应不在产生气体,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求:
①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m是 g.
②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2.推断题(共1题)

2.
图中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D、F为红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推断出各物质后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上述物之间转化时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转化过程③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共7题)

3.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4
1
42
10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0
6
31
 
A. 该变化的反应类型一定是置换反应
B. 乙和丁两种物质均为反应物
C. 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比为1:9
D. 甲反应后的待测质量为8g
4.
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全部为化合物
B.此反应为置换反应
C.该图示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2O2点燃2H2O + CO2
D.生成物中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5.
下列应用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A. 用锌与稀盐酸制氢气:2Zn+2HCl═2ZnCl+H2
B. 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S+O2SO2
C. 用一氧化碳作燃料:CO+O2CO2
D. 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CaCO3CaO+CO2
6.
据报道:“染色”馒头中添加柠檬黄铬酸铅(PbCrO4)会使人体致癌,已被明文禁用。已知铅元素(Pb)化合价为+2,则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A. +5 B. +6 C. +7 D. +8
7.
用如图装置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所示.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B.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8:1
D.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8.
“归纳与比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C、H2、CO三种物质的“归纳与比较”有:①构成:都由分子构成;②性质: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③用途:都可以用来冶炼金属; ④状态:常温下都为气态.其中均正确的是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9.
下列物质一次性能鉴别的方法错误的是
A.区别活性炭和氧化铜﹣﹣分别投入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B.区别过氧化氢溶液和蒸馏水﹣﹣加入MnO2,看是否有气泡
C.区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检验,泡沫少产生浮渣的是硬水
D.区别氮气、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分别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4.选择题(共1题)

10.

  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研人员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首次探测到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所做的预测。回答问题。

5.填空题(共4题)

11.
(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2个钾原子
②氧化铝  
③3个碳酸根离子
④氮的某种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该氧化物是   
(2)写出符号“2CH4”中数字的含义:
“2”表示    ;“4”表示
12.
现有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乙醇、氦气、氯化钠等六种物质,请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用化学式填写)。
(1)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2)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的是  
(3)可用于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是
(4)由离子构成的是   
1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面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实验.

(1)实验1中,集气瓶底部留少量水的目的是  
(2)实验2中(正确操作)看到的现象是  
(3)实验3中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小花变为红色,小花变红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实验4所示实验,当通过导管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时,白磷在水下燃烧,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为:①可燃物;②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或着火点);③
14.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回答:

(1)写出编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果用A装置作该反应的发生装置,需在导管口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4)如图F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如图G和如图B都可用作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G装置与B装置比较,G装置除了节约药品优点外,还有操作上的优点是  

6.实验题(共1题)

15.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设计并实验】
实验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然后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反应后物质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
实验二:将盛有稀硫酸的烧杯和镁条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然后将镁条浸到稀硫酸中,观察现象.待反应一段时间后不再放出气泡时,将盛有反应后物质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
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数据见下表:
编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反应前/g
118.4
112.6
反应后/g
118.4
112.4
实验三:用细线系住铜棒中点使之平衡,然后在铜棒一端用酒精灯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铜棒的平衡情况是  
【分析与讨论】
(1)在这三个实验中,你认为:实验  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结论正确的理由是  
(2)另外两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你认为导致这一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只写其中一个实验的原因即可).
【实验反思】小组成员从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两个实验中,找出了实验设计中的不当之处,并达成了以下共识: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参与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一般应使反应在  中进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