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岳池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2993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7

1.选择题(共7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蔓延/烂漫 踌躇/田畴B.悄然/料峭 凋谢/格调
C.崎岖/秀颀 虬枝/遒劲D.遏制/恶劣 主宰/记载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轻盈 娴熟 油光可鉴 精疲力尽B.蒙昧 狼藉 潜滋暗长 藏污纳垢
C.古朴 映衬 交头接耳 重峦叠幛D.擅长 摄取 惟妙惟肖 摩肩接踵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为什么现在有的中学生对名著不感兴趣,对感人的事情    
(2)近年来,种种食品安全问题    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惶恐不安。
(3)然而蝉卵置身于芮这个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    ,真令人惊讶。
A.不动声色 滔滔不绝 顾忌B.漠不关心 更新不断 顾及
C.从容不迫 络绎不绝 顾及D.无动于衷 接连不断 顾忌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上课了,小王还没到校,班主任焦急地说:“她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
B.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C.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
D.据统计,2017年一季度,国内汽油行业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大约12.7%左右。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托尔斯泰吗?
B.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均衡为先。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C.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
D.见李清照被拘押,众人惊问:“才女怎么了?”李清照答道:“只因奴家‘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涉嫌酒驾,被拘于此。”
6.
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三个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当时间变得越发昂贵,消磨时间、降低速度的“闲”越发奢侈。久远年代的诗词里,“海鸥无事,闲飞闲宿”,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生活的忙碌让我们怎能不怀想“闲”的飘逸。
①是何等馨香又空灵的意境 ②是何等悠远又自在的心绪 ③是何等寂寞又淡然的雅趣
A.③①②B.②③①C.②①③D.①③②
7.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选自《朝花夕拾》,都出自我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之手。
B.《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120篇。作者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
C.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罗素为什么而活着?我们可以从他的《我为什么而活着》找到答案:他为寻求爱情、寻求知识、寻求人类的苦难而活着。
D.杜甫的《春望》抒发了诗人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王绩的《野望》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字词书写(共1题)

8.
请用行楷字将下面春联(含标点)语句流利、美观地抄写在米字格里。
金鸡报晓重重喜,神犬迎新处处春。

3.诗歌鉴赏(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诗后题目。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说说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你从后两句中读出了什么?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10.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安丙,字子文,广安人。淳熙间进士,调大足县主簿。通判隆庆府,嘉泰三年,郡大水,丙白①守张鼎,发常平粟振②之。寻又凿石徙③溪,自是无水患。知④大安军,岁旱,民艰食,丙以家财即下游籴⑤米数万石以振。上闻之,诏加一秩⑥。
——节选自《宋史·安丙传》
(注释)①白:禀告。②振:通“赈”,救济。③徙:移走,改道。④知:做知军(知军是宋代地方军队长官)。⑤籴(dí):买粮食。⑥秩:官职级别。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
(1)且置土石(________)(2)始一焉(______)
(3)自无水患(_______) (4)上之(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能损魁父之丘 / 益其所不能B.遂至承天寺张怀民 / 又凿石徙溪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里 / 杂然相D.跳往助 / 发常平粟振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丙以家财即下游籴米数万石以振。
【小题4】甲段写了愚公哪几件事?乙段写了安丙哪几件事?
【小题5】衣、食、住、行是人们关注并解决的民生问题:愚公为家人解决行路难的问题,安丙为百姓解决缺口粮的问题。请你为愚公或安丙的思想行为写一段50字以内的评语。

5.现代文阅读(共3题)

11.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①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②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③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节选自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小题1】下列并非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的一项是
A.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B.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C.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D.教育“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
【小题2】下列对上文内容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了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作者“从来没有感到过劳累”;有了强健的身体和勤劳的习惯,作者“再没感到过困难”。
B.母亲认识到生产知识和革命意志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所以把它们教给儿子。
C.作者“无法补救的”是在母亲去世前见她一面,“能做到的”是尽忠于革命事业。
D.第③段从悼念母亲、思念母亲、评价母亲、报答母亲、祝福母亲等五个方面来写的。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词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第二句的“这”指“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第③段末句中的“这”指“我将继续尽忠于……过快乐的生活”。
B.第③段第三句中,“创造了”表示已经创造,是总结过去;“创造着”表示正在创造,是强调现在和未来。二者有时间上的先后,不能颠倒次序。
C.第③段第四句是一个疑问句,其作用是:承上启下,从上句对母亲的评价过渡到下句对母亲的报答;与下句构成设问,表明了“我”报答母亲深恩的方式和决心,升华了感情,深化了主题。
D.第③段末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强调了作者今后要做到的“大任”。
12.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小题。
白杨礼赞(节选)
茅盾
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②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③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④白杨树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小题1】说说第①段画线句中词语“泛”的表达效果。
【小题2】第①段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白杨树的外形?哪些词语概括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小题3】第②段说白杨树是一种“极普通”又“不平凡”的树,这是否矛盾?做简要解释。
【小题4】概括第③段“‖”前后两层的内容。
【小题5】用原文回答: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
1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游览公主府
菅雪燕
①清和硕恪靖公主府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通道北路62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呼和浩特市博物馆所在地。
②公主府是一座四进五重的宫殿式建筑群落。《清代蒙古史札记》中叙述:“(公主府)府邸初建时,四周圈地东至麻花板,西至水泉村,北至跑马场”,可见规模之宏大。历经战乱与破坏,公主府已失去往昔规模,但从现在保留下来的建筑中还依稀可以看到公主府300年前繁华与兴盛的影子。
③未进府门,首先看到的是一面一字形照壁,雄宏高大,据说长24米。公主府的照壁下有砖柱48根。为什么会这样呢?据当地老人相传,这是为镇压当时内蒙古48家王爷而设立。
④由照壁向北,通过一片平坦的广场,可见一对汉白玉大石狮雄踞府门两侧,东为雄性西为雌性,相互对望,神态威严。朱红色的府门两侧还各有一个偏门。在过去,府门是不常开的,一般走偏门,除非公主或高官显贵出入。
⑤进得门来,展现在眼前的是第一进院,正面有前殿3间,据说是“轿厅”,当年用来存放公主大轿。通过月门可进入东、西跨院。两个跨院各有正房5间,可能是府内办事人员居住的地方。进入第二进院,正面是5间较前殿更为高大、壮观的大殿,被称作“议事厅”,是公主当年接待宾客的处所,东、西各有配殿2间。不知不觉中,来到了第三进院落。进院前,一道优美的“蜈蚣墙”横立眼前,两边各开有一个侧门,是供下人出入用的。而公主进院是不走这两个门的,她要从院前左右的“满月门”先进去,然后经过一个风格独特的仪门——垂花门,便进去这第三进院了。这里古树参天,石狮双踞,高高的白石基座上巍然挺立一座高脊飞檐的大殿,这便是公主的寝殿。据说就连当时的额附也不是可以随便出入这里的,得经过禀报获得公主的同意后才可以踏入第三进院。
⑥寝殿内有8根大圆柱,正中曾高悬一匾额“静宜堂”,寝门上悬“肃娴礼范”匾额,据说两块匾都是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匾额后来在“七七事变”后遗失了。在寝殿后面是禁卫房,类似于今天的警卫室,有15间之大,供近卫军和太监们居住。
⑦清和硕恪靖公主府是清代皇室公主府邸中现存营建时间最早、建筑工艺最精、现状保存最好、在大漠南北影响最深的一座特殊的建筑群组。
(选自《语文同步阅读1+X读本<八年级上册>》,有删节)
【小题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座公主府有哪些特点?
【小题2】公主府“四进五重”,有哪三重主建筑?它们有何用途?
【小题3】第③段加点词语“据说”能否删去?为什么?
【小题4】第②⑤段划线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6.综合性学习(共1题)

14.
下面是两位网友的对话,请根据情景补全对话内容。
银城小哥:今天我路过岳池文庙,看见有个大叔用脚狠踢庙门。这真是7456!我好想给监管不力的文管所(注:文物管理所)拍砖!
不忘初心:小哥,请教一下,“7456”和“拍砖”是什么意思?
银城小哥:“7456”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拍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不忘初心:这些网络语言有趣又生动哈。
银城小哥:当时我冲上前去,对那个人吼道:“老东西,你晓得不,这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你竟敢搞破坏,是不是不想活了?”那个人听了,抬起一条飞毛腿就想踢我。我一闪身,避开了。
不忘初心:你换一种说法,可能他听得进去。比如你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银城小哥:我当时在气头上,没把话说得这么得体。谢谢你教我。你说,作为政府和文管所,该怎样来保护文庙呢?
不忘初心:我觉得可以这样做: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银城小哥:初心,你让我涨姿势了!再次感谢。

7.作文(共1题)

15.
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总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第二个作文需要另拟一个题目;不少于600字;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文中若涉及本地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1)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请你以“回味”为题作文。
(2)人在旅途,最美的状态是追赶。有了追赶,不安分的心就有了可牵挂的念想,情感的波涛就有了可依靠的港湾。于是你追我赶成了快乐的倾慕、成功的源泉和幸福的靠近。人在旅途,你追赶着,也被追赶着。请你以“追赶”为话题作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