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5题)
2.
某化学反应可以用微观示意图表示(如图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
B.示意图中虚线框内的原子应该是“![]() |
C.该反应涉及到四种原子 |
D.参与反应的物质其类别都是化合物 |
3.
许多人喜欢染发,经调查染发剂中常含有对苯二胺(化学式为C6H8N2),它有致癌作用,建议不要轻易染发。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由三种元素组成 B. 氢元素所占质量分数最小
C. 属于有机物 D. 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1
A. 由三种元素组成 B. 氢元素所占质量分数最小
C. 属于有机物 D. 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1
8.
化学与生活、环境、资源、能源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废易拉罐属于不可回收垃圾 |
B.提倡大量使用塑料超薄袋 |
C.亚硝酸钠有咸味,可以代替食盐作调味品 |
D.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
9.
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 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
B | 双氧水能杀菌消毒而水不能 | 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种类不同 |
C |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 分子很小 |
D |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 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 |
A.A | B.B | C.C | D.D |
10.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
B.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应先捏扁胶头赶尽气体,再伸人试剂瓶中吸液 |
C.蒸发食盐水后,将蒸发皿立即直接放于实验桌上 |
D.某同学将pH试纸润湿后,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在试纸上,测定其pH |
15.
右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氧气 |
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
C.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
D.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测量气体的体积 |
2.选择题- (共7题)
3.填空题- (共5题)
24.
Ⅰ.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证明,很多同学爱吃的某些小包装零食中,含一定量的有毒、有害、致病的化学物质,如某些油炸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丙烯酰胺的化学式为C3H5ON。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丙烯酰胺分子中有__ _个原子。
(2)丙烯酰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 __(保留一位小数)。
Ⅱ.近来有科学家提出利用“碳捕捉技术”来降低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用足量的NaOH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1)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把CaO放入反应分离室中与H2O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利用此反应,氧化钙可用作食品 剂;
(3)“反应分离”中为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所用到的基本操作是 ,该固体是碳酸钙。
(4)整个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和 。
(1)每个丙烯酰胺分子中有__ _个原子。
(2)丙烯酰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 __(保留一位小数)。
Ⅱ.近来有科学家提出利用“碳捕捉技术”来降低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用足量的NaOH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1)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把CaO放入反应分离室中与H2O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利用此反应,氧化钙可用作食品 剂;
(3)“反应分离”中为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所用到的基本操作是 ,该固体是碳酸钙。
(4)整个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和 。
25.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鉴别真假羊毛衫的方法是先取样,再________________。
(2)青瓷是中国最早发明的瓷器,青瓷表面的绿色是釉层中的________价铁元素显色而成的。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物质遇到碘(I2)显蓝色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4)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小苏打来治疗胃酸过多,该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1)鉴别真假羊毛衫的方法是先取样,再________________。
(2)青瓷是中国最早发明的瓷器,青瓷表面的绿色是釉层中的________价铁元素显色而成的。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物质遇到碘(I2)显蓝色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蔗糖水 | B.米汤 | C.食盐水 |
26.
实验室欲从一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晶体,其操作流程如图所示。其中①点代表了90 ℃时100 g水中溶解了109 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读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现将温度由90 ℃降至60 ℃,①点向左平移至②点,在此转化过程中,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继续将温度由60 ℃降至40 ℃,此时②点怎么移动?_____,烧杯中有_____g硝酸钾晶体析出,此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1)现将温度由90 ℃降至60 ℃,①点向左平移至②点,在此转化过程中,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继续将温度由60 ℃降至40 ℃,此时②点怎么移动?_____,烧杯中有_____g硝酸钾晶体析出,此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7.
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 ____;②__ _____。
(2)若用A、C装置组合制取氧气,实验中,观察到水槽中气泡_____ _________(填“刚一冒出”或“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收集完毕时,应先__ _____(填“熄灭酒精灯”或“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3)写出用B、E装置组合制取某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 _______。
(4)硫化氢是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其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发生复分解反应制H2S,某同学用F装置来处理H2S。
①实验室制取H2S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____。
②该装置用于收集H2S,说明其密度比空气___ ____(填“大”或“小”)。
③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 ____,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1)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 ____;②__ _____。
(2)若用A、C装置组合制取氧气,实验中,观察到水槽中气泡_____ _________(填“刚一冒出”或“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收集完毕时,应先__ _____(填“熄灭酒精灯”或“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3)写出用B、E装置组合制取某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 _______。
(4)硫化氢是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其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发生复分解反应制H2S,某同学用F装置来处理H2S。
①实验室制取H2S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____。
②该装置用于收集H2S,说明其密度比空气___ ____(填“大”或“小”)。
③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 ____,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实验题- (共1题)
28.
某同学学完第七章后,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了如下科学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发生复分解反应应具备哪些条件?
(2)猜想与假设:
①酸、碱、盐的溶液混和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变少了,反应就发生了;
②酸、碱、盐的溶液混和后,肉眼能看到新物质的产生(例如,有沉淀或气体),反应才发生。
(3)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请结合实验完成下表:

(4)解释与结论:
上述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有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两两结合生成了沉淀或气体或水。如①中有Ba2++SO
=BaSO4↓,②中有2H++CO
=H2O+CO2↑,③中有H++OH-=H2O,④中有 ,⑤中有 ,从而使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经过分析,同学们得出的结论,猜想 正确。
(1)提出问题:发生复分解反应应具备哪些条件?
(2)猜想与假设:
①酸、碱、盐的溶液混和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变少了,反应就发生了;
②酸、碱、盐的溶液混和后,肉眼能看到新物质的产生(例如,有沉淀或气体),反应才发生。
(3)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请结合实验完成下表:

(4)解释与结论:
上述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有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两两结合生成了沉淀或气体或水。如①中有Ba2++SO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7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