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市湾里区湾里乡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928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9

1.计算题(共1题)

1.
我市东部山区盛产石灰石,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解石灰石资源的品质,采用两种方案对当地石材进行化学分析:
方案一: 取10g石灰石粉末样品置于下图所示装置,充分加热至质量恒定,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12g

方案二:另取10g同质地石灰石颗粒样品,置于烧杯中加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少了4.27g
相关资料:
当地石灰石含有的主要杂技为二氧化硅,其化学性质稳定,加热不易分解且不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计算出两种方案测得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方案一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二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确到0.1%)
比较两方案测量的结果,分析两方案误差较大的可能原因?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2题)

2.
小金利用图示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分别用两组生成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
1
称量黑色粉末质量/g
m1
m2
2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
能被吸引
能被吸引
3
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
全部溶解,有大量气泡
无明显现象
4
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CuSO4溶液
有红色物质生产
无明显现象
 
①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Fe3O4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CuSO4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Fe3O4。他又发现m2恰好为_______g ,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
(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有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__________(填写化学性质)。
3.
有A、B、C、D四瓶失去标签的白色粉末(均为纯净物),已知它们可能是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某学生的鉴别实验过程记录如下:
步骤1:取A、B、C、D四种白色粉末各一药匙,分别放入四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蒸馏水2 mL,振荡后静置。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只有盛放A的试管中液体呈蓝色,其他均呈无色。
步骤2:继续向盛放B、C、D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稀硫酸,只有D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其他均无明显变化。
步骤3:将步骤2盛放B和C的试管中固体滤出后,向滤液中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
请根据该学生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中“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与该学生预测的“只有一支试管中有固体存在,其他试管中均为澄清溶液”的现象不同,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3中,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该学生的实验,请选择下列①或②中的一个问题回答:
①四种白色粉末均已一一鉴别出来,分别是________(写代号及其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②四种白色粉末只能部分被鉴别出来,分别是________(写代号及其对应物质的化学式);对尚未鉴别出来的物质,请设计实验进行确定,并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_______
_______
 

3.简答题(共1题)

4.
某实验小组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在做盐酸除铁锈的实验时发现:
(1)将带锈铁钉放入试管后加入稀盐酸,看到铁锈消失,溶液呈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铁锈消失后又看到____________现象。
(2)课后清洗仪器时,一同学发现试管中的黄色溶液变成浅绿色,表明此时的溶液已变为________溶液。这是由于过量的铁继续与黄色溶液的主要成分反应造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共20题)

5.
近年来,经过我国科学家的努力,制造出了国产芯片“龙芯一号”和“龙芯二号”,芯片的核心部件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为原材料制造的。用化学方法制得高纯度硅的反应原理是,该反应属于(    )
A.化学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6.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B.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也不变
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7.
中国海域辽阔,拥有航空母舰保卫祖国海疆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而建造航母需要大量的金属材料,一种新兴的金属由于其密度小,延展性好,耐腐蚀性强,它和它的合金在航空、航海和化学工业等领域正逐步取代铝和铝合金而被广泛应用,该金属是(    )
A.锌
B.钛
C.镁
D.锰
8.
下列有关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以减少污染
B.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多、使用最多的金属是铁
C.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只广泛存在于地壳中,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目前已经广泛用塑料来代替钢和其他金属制造管道、齿轮和汽车零部件等
9.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金属回收利用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
C.喷漆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D.铜做导线利用了其良好的导电性
10.
下列有关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染
B.地球上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
C.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大力开发新能源,合理使用化石燃料
11.
如图是生活中常用来固定房门的“门吸”,它由磁铁和金属块两部分组成。该金属块能被磁铁所吸引,是因为可能含有以下材料中的(    )
A.银
B.铁
C.铝
D.锌
12.
某学生要用实验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现有铁片、铜片、硝酸银溶液、稀盐酸四种物质,他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
A.①Cu+HCl ②Fe+AgNO3 ③Cu+AgNO3
B.①Fe+HCl ②Cu+HCl ③Fe+AgNO3
C.①Fe+HCl ②Fe+AgNO3 ③Cu+AgNO3
D.①Fe+HCl ②Cu+HCl ③Cu+AgNO3
13.
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
A.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银的导电性强于铜
C.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D.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
14.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乙的溶解度小于甲的溶解度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
C.t2℃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含乙50g
D.相同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由t2℃降至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乙
15.
一定条件下,下列各组内物质两两混合后都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一组是()
A.氢气、氧化铜、稀盐酸
B.锌粒、硝酸银溶液、氯化镁溶液
C.碳酸钠溶液、稀硫酸、澄清石灰水
D.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钾溶液
16.
酸与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现将20 g 20%的NaOH溶液与20 g 20%的H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混合物呈现(    )
A.蓝色
B.紫色
C.红色
D.无色
17.
化肥中的氮肥很多是铵盐。已知氨气通入水中后,其溶液呈碱性。将硫酸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后放入试管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这是检验铵盐的方法。上述实验现象说明(  )
A.铵盐和碱的反应是属于复分解反应类型
B.氨气比空气轻
C.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就是氨气
D.铵盐能和碱反应放出氨气
18.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    )
A.柠檬汁
B.苹果汁
C.纯净水
D.石灰水
19.
人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各种材料。下列材料中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不锈钢
B.水泥
C.涤纶
D.羊毛
20.
中学生需要摄入足够的钙促进骨骼的生长。因此最好多食用的食物是(    )
A.米饭
B.菠菜
C.豆制品和奶制品
D.麻辣烫
21.
食品安全是人类健康永恒的话题,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B.烹调食物时不能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
C.霉变的大米用水清洗后可以食用D.油炸食品要常吃,以补充能量
22.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要学会获取和辨别信息,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A.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应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B.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鲜产品来延长食品保质期
C.锌元素有“智力之花”美称,补锌口服液喝得越多越好
D.塑料薄膜可用于大棚蔬菜,同时也会造成“白色污染”
23.
下列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大理石B.沙子C.塑料D.铝合金
24.
了解安全知识,可以更好地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开窗通风关阀门
B.用亚硝酸钠腌制鱼肉和蔬菜
C.霉变的大米、瓜子、花生等不能食用
D.室内起火应压低身体逃离火场

5.选择题(共5题)

25.

下边的漫画启示我们(  )

①不尊重他人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②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③要学会尊重他人

④尊重他人会得到他人的善待,与他人共享自尊的快乐

26.

下边的漫画启示我们(  )

①不尊重他人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②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③要学会尊重他人

④尊重他人会得到他人的善待,与他人共享自尊的快乐

27.

下边的漫画启示我们(  )

①不尊重他人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②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③要学会尊重他人

④尊重他人会得到他人的善待,与他人共享自尊的快乐

28.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宽的长度是长的 {#mathml#}13{#/mathml#} ,这个长方形长{#blank#}1{#/blank#}厘米,面积是{#blank#}2{#/blank#}平方厘米。
29.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6.填空题(共4题)

30.
下列各物质都含有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写出除去杂质的主要操作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1)铜粉(锌粉)_____,_____;
(2)FeCl2溶液(CuCl2)_____,_____。
31.
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___溶液不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____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溶液。实例:___能导电,但不是溶液。
32.
常见的盐的组成填表:
名称
化学式
阴离子
阳离子
氯化钠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碳酸钠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碳酸氢钠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碳酸钙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硫酸铜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3.
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
(1)增大压强,HCl由气态变为液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变化过程中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__ 。
(2)在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
①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____,____,____。
③下列金属中能与盐酸发生类似反应的是____(填选项)。
A.Cu
B.Mg
C.Al
D.Ag
 

7.实验题(共1题)

34.
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探究过程如下: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装置Ⅰ中的锥形瓶加入2.0g的铜锌合金样品粉末,由注射器缓缓注入稀硫酸,待到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时,准确读取注射器内读数,减少10.5mL稀硫酸,同时立即夹紧弹簧夹,移出装置Ⅲ中的导管,准确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14.0mL.(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③装置Ⅰ中剩余固体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后,准确称量其质量1.4g。
④该小组的三位同学利用实验过程测得不同数据,计算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甲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进行计算;
乙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
丙同学利用装置Ⅲ中量取水的体积进行计算,并查得: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_____。
(2)步骤③中称量剩余固体之前的正确操作是_____、洗涤、干燥。
(3)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上述三位同学中_____(填“甲”、“乙”或“丙”)同学无法进行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4)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按照丙同学的方案进行计算,致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偏差的有_____(填标号)。
A 移出装置Ⅲ时,导管内留存了一部分水
B 实验测量前,没有排除装置Ⅰ中的空气
C 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5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