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2题)
1.
小金利用图示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分别用两组生成物进行以下实验:
①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Fe3O4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CuSO4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Fe3O4。他又发现m2恰好为_______g ,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
(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有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__________(填写化学性质)。

(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分别用两组生成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 操作 | 甲组现象 | 乙组现象 |
1 | 称量黑色粉末质量/g | m1 | m2 |
2 |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 | 能被吸引 | 能被吸引 |
3 | 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 | 全部溶解,有大量气泡 | 无明显现象 |
4 | 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CuSO4溶液 | 有红色物质生产 | 无明显现象 |
①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Fe3O4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CuSO4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Fe3O4。他又发现m2恰好为_______g ,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
(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有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__________(填写化学性质)。
2.
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对两个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不变色;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____;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____。
[结论]________
实验二: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___(写一组即可)。
[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
[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_____,理由是__
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不变色;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____;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____。
[结论]________
实验二: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___(写一组即可)。
[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
[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_____,理由是__
2.综合题- (共1题)
3.
金属材料在国防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改装前的“辽宁舰”锈迹斑斑,钢铁锈蚀主要是铁与__的结果。工业生产中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为避免轮船的钢质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上镶嵌比铁活动性强的金属。小明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的两个实验:
①实验1中,小明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合理,理由是____。
②通过实验2,可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3)某电镀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CuSO4、ZnSO4、FeSO4,为减少水污染及节约成本,回收重要物质硫酸锌及有关金属,设计如下所示流程。

该回收流程中:固体A的成分是__;含铁元素的物质(污水除外)有__(填字母序号)。

(1)改装前的“辽宁舰”锈迹斑斑,钢铁锈蚀主要是铁与__的结果。工业生产中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为避免轮船的钢质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上镶嵌比铁活动性强的金属。小明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的两个实验:
①实验1中,小明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合理,理由是____。
②通过实验2,可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3)某电镀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CuSO4、ZnSO4、FeSO4,为减少水污染及节约成本,回收重要物质硫酸锌及有关金属,设计如下所示流程。

该回收流程中:固体A的成分是__;含铁元素的物质(污水除外)有__(填字母序号)。
3.计算题- (共1题)
4.
如图是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找出图中的错误加以改正(写出三处即可):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2)需要称量氯化钠质量是_____g,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固体时,如果1g以下使用游码,如果甲同学按照B操作,其他操作都正确,所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1%)
(3)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g,配制时应选择_____(填“10”或“50”)mL的量筒。量取水时,如果乙同学按照图D笔法读数,配制的其余操作准确规范,则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5%
(4)丙同学配制的上述溶液,经测定其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5%,下列可能原因有_____。(填字母序号)
(5)通过以上过程可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三个主要步骤依次是_____、_____、_____、装瓶并贴标签。

(1)请找出图中的错误加以改正(写出三处即可):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2)需要称量氯化钠质量是_____g,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固体时,如果1g以下使用游码,如果甲同学按照B操作,其他操作都正确,所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1%)
(3)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g,配制时应选择_____(填“10”或“50”)mL的量筒。量取水时,如果乙同学按照图D笔法读数,配制的其余操作准确规范,则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5%
(4)丙同学配制的上述溶液,经测定其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5%,下列可能原因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 |
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 |
C.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时,将氯化钠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 |
D.把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烧杯 |
4.简答题- (共2题)
5.
完成下列各题
(1)盛夏,当天气又闷又热时,大气压较低,鱼池中常常出现鱼儿“浮头”现象(鱼缺氧,浮上水面呼吸)。其原因是______。
(2)氯化氢(HCl)气体和空气在0 ℃、10 kPa时的密度分别为1.629 g·L-1和1.293 g·L-1,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氯化氢约500体积。根据氯化氢的上述性质,实验室收集氯化氢最好采用______法,判断集气瓶中集满氯化氢气体的现象是______。
(1)盛夏,当天气又闷又热时,大气压较低,鱼池中常常出现鱼儿“浮头”现象(鱼缺氧,浮上水面呼吸)。其原因是______。
(2)氯化氢(HCl)气体和空气在0 ℃、10 kPa时的密度分别为1.629 g·L-1和1.293 g·L-1,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氯化氢约500体积。根据氯化氢的上述性质,实验室收集氯化氢最好采用______法,判断集气瓶中集满氯化氢气体的现象是______。
6.
为除去Na2SO4溶液中含有的杂质Na2CO3,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选用了一种试剂(适量)进行实验。请你对他们所选用的试剂进行评价:
学生 | 选用试剂 | 评价(是否可行,简述理由) |
甲 | HCl | _________ |
乙 | H2SO4 | _________ |
丙 | Ca(OH)2 | _________ |
5.科普阅读题- (共1题)
7.
2011年11月11日,青岛市一辆载有28t浓盐酸的罐车在环湾大道斜坡处抛锚,部分盐酸从罐体顶部泄漏出来,现场瞬间弥漫一些浓酸雾,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酸味…学校的化学活动小组举行了一次事故处理研讨会.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参与其中.
(事故危害分析)通过阅读化学课本和查阅网络,收集到以下资料:
①盐酸有腐蚀性造成环境污染; ②盐酸的刺激性气味危害人体健康;
(事故处理方案)对于事故处理,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1)小明提出用可溶性碱来处理,例如:_____(填物质名称).
(2)小红提出不同意见,她认为用小明的做法污染面积较大,在不能使用酸碱指示剂的情况下无法确定碱的用量,因为_____.
(3)通过以上讨论,大家决定用盐类物质处理酸液.例如:_____ (填写一种具体物质)选择这种物质的优点是_____.
(4)(事故处理反思)用(3)的方法处理泄漏的酸液,如果仍不能认定处理后的土壤一定呈中性,我们还该取处理后的土样溶于水后,用_____来进一步准确的确定.
(事故危害分析)通过阅读化学课本和查阅网络,收集到以下资料:
①盐酸有腐蚀性造成环境污染; ②盐酸的刺激性气味危害人体健康;
(事故处理方案)对于事故处理,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1)小明提出用可溶性碱来处理,例如:_____(填物质名称).
(2)小红提出不同意见,她认为用小明的做法污染面积较大,在不能使用酸碱指示剂的情况下无法确定碱的用量,因为_____.
(3)通过以上讨论,大家决定用盐类物质处理酸液.例如:_____ (填写一种具体物质)选择这种物质的优点是_____.
(4)(事故处理反思)用(3)的方法处理泄漏的酸液,如果仍不能认定处理后的土壤一定呈中性,我们还该取处理后的土样溶于水后,用_____来进一步准确的确定.
6.单选题- (共15题)
8.
奥林匹克火炬是经国际奥委会批准的、用于奥林匹克圣火燃烧的、可手持的火炬。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在工艺上采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十分轻盈,外形制作材料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燃料为丙烷(C3H8),符合环保要求,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情况下保持燃烧。其中锥体曲面的铝合金属于
A.金属材料 |
B.无机非金属材料 |
C.合成材料 |
D.复合材料 |
9.
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 | 将石灰石和稀硫酸混合后加热 |
B | 证明铁、铜、银的活动性强弱 | 向盛有少量的氯化亚铁、氯化银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大小相同的铜片 |
C |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 |
D |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少量氯化钠杂质 | 向含有氯化钠杂质的硫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
A.A | B.B | C.C | D.D |
10.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
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
C.P点表示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50% |
D.保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下,使处于Q点的甲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应采取降温的方法 |
11.
20 ℃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 水的质量(g) |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 溶液的质量(g) |
① | 10 | 2 | 12 |
② | 10 | 3 | 13 |
③ | 10 | 4 | 13.6 |
④ | 10 | 5 | 13.6 |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
B.20 ℃时10 g水最多能溶解4 g NaCl |
C.③④中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
D.20 ℃时NaCl的溶解度是3.6 g |
16.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D.t2℃时,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
19.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NH4+、NO3﹣、OH﹣ | B.H+、Na+、HCO3﹣、Cl﹣ |
C.Ba2+、Ag+、Cl﹣、CO32﹣ | D.K+、Mg2+、NO3﹣、SO42﹣ |
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NH2)2 属于复合化肥 |
B.青少年正在长身体,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的肉类,不吃蔬菜 |
C.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同时放出能量 |
D.为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可以大量施用化肥 |
21.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要学会获取和辨别信息,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A.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应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
B.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鲜产品来延长食品保质期 |
C.锌元素有“智力之花”美称,补锌口服液喝得越多越好 |
D.塑料薄膜可用于大棚蔬菜,同时也会造成“白色污染” |
22.
化学与生活是紧密相关的,下列关于生活化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为了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在包装袋中常放入生石灰 |
B.现在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压缩天然气,另一类为液化石油气,它们属于碳氢化合物 |
C.用米汤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酸钾(KIO3) |
D.保护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应用沸水溶解洗衣粉 |
7.选择题- (共2题)
23.自行车下坡时,不瞪脚踏板速度也会越来越大,在此过程中,自行车的动能逐渐{#blank#}1{#/blank#},自行车的重力势能逐渐{#blank#}2{#/blank#}.(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8.填空题- (共2题)
25.
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失误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
A 装瓶时,有溶液洒出
B 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
C 溶解时未用玻璃棒搅拌
D 量取溶剂时,俯视量筒读数
A 装瓶时,有溶液洒出
B 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
C 溶解时未用玻璃棒搅拌
D 量取溶剂时,俯视量筒读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综合题:(1道)
计算题:(1道)
简答题:(2道)
科普阅读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