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绿矾(FeSO4·7H2O)的一种综合利用其工艺流程如下(主要是生产还原铁粉):

(1).工艺流程中“分离”常用的操作是_______。
(2).绿矾溶解成浅绿色溶液,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___。
(3).隔绝空气进行“焙烧”,FeCO3会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焙烧过程中作为还原剂的是一氧化碳。
①产生还原剂一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产生铁粉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16 g FeCO3含有铁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g。

(1).工艺流程中“分离”常用的操作是_______。
(2).绿矾溶解成浅绿色溶液,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___。
(3).隔绝空气进行“焙烧”,FeCO3会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焙烧过程中作为还原剂的是一氧化碳。
①产生还原剂一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产生铁粉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16 g FeCO3含有铁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g。
2.综合题- (共1题)
2.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科学中的重要观点。按照这一观点讨论下面的问题。
【小题1】酸溶液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的离子是 ;碱溶液也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的离子是 。
【小题2】写出下图所示的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减少的离子是 。

【小题3】100g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的质量是 g,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是 g。
【小题1】酸溶液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的离子是 ;碱溶液也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的离子是 。
【小题2】写出下图所示的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减少的离子是 。

【小题3】100g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的质量是 g,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是 g。
3.简答题- (共1题)
4.单选题- (共15题)
10.
下列关于空气中各组成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只有点燃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
B.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不能和任何物质反应 |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只有利而没有弊 |
D.空气中的氮气可用作食品的防腐 |
13.
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把乙放入丙盐溶液中,有丙析出;丙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甲即使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乙、丙、甲 | B.丙、乙、甲 | C.丙、甲、乙 | D.甲、丙、乙 |
17.
.下列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除去铜粉中混有的木炭粉 |
B.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除去气体中含有的一氧化碳 |
C.加入适量氧化铜除去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硫酸 |
D.加入适量稀盐酸除去氢氧化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固体 |
18.
有关生活中化学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
B.多吃水果和蔬菜能给人体补充维生素 |
C.涤纶、塑料和合成橡胶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 |
D.硝酸钾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能闻到刺激性的气味 |
5.选择题- (共20题)
6.填空题- (共4题)
39.
如图是一些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小题1】在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25gKNO3搅拌,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溶液的溶质是 。
【小题2】往(1)的烧杯中再加入25gKNO3搅拌,有 克KNO3固体没有溶解,此时所得的溶液是 (“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小题3】在(2)所得的溶液中KNO3的质量是 g。
【小题4】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提纯的方法是

【小题1】在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25gKNO3搅拌,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溶液的溶质是 。
【小题2】往(1)的烧杯中再加入25gKNO3搅拌,有 克KNO3固体没有溶解,此时所得的溶液是 (“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小题3】在(2)所得的溶液中KNO3的质量是 g。
【小题4】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提纯的方法是
40.
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广泛的应用.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氯化钠_____,氢氧化钠_____.
(2)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能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工业上用饱和食盐水通电的方法可制得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氯化钠_____,氢氧化钠_____.
(2)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能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工业上用饱和食盐水通电的方法可制得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1.
有机化合物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类化合物。
【小题1】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补充。下列物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小题2】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它燃烧产生大量的热,是实验室常用燃料。乙醇完全燃烧的产物是 ,燃烧过程 (“吸收”或“放出”)热量。
【小题3】车用乙醇汽油是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汽车燃料。使用该燃料的优点是 。
【小题1】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补充。下列物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塑料 | B.棉花 | C.乙醇 | D.蛋白质 |
【小题3】车用乙醇汽油是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汽车燃料。使用该燃料的优点是 。
A.节省石油资源 | B.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 C.没有汽车尾气的污染 |
42.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里,取用固体药品可用药匙或镊子。取用碳酸钠粉末选_______,取用块状大理石选用_______。
(2).在实验室里,取用液体药品可用胶头滴管或量筒。取用少量液体时常用_______,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必须用_______。
(1).在实验室里,取用固体药品可用药匙或镊子。取用碳酸钠粉末选_______,取用块状大理石选用_______。
(2).在实验室里,取用液体药品可用胶头滴管或量筒。取用少量液体时常用_______,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必须用_______。
7.实验题- (共2题)
43.
某校“我与化学”活动小组在探究活动中要制取一定量的氨气。该小组查阅资料可知:
①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②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粉末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
2NH4Cl + Ca(OH)2
CaCl2+ 2NH3↑+ 2H2O
1. 根据以上信息和如下图所示装置,完成下列空白:

制取氨气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序号),制取氨气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填序号)。
2.NH3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湿润的紫色的石蕊试纸变成蓝色。收集氨气时,检验氨气集满的方法是(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H3具有还原性,加热条件下能够还原氧化铜得到单质铜。判断反应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B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②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粉末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
2NH4Cl + Ca(OH)2

1. 根据以上信息和如下图所示装置,完成下列空白:

制取氨气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序号),制取氨气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填序号)。
2.NH3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湿润的紫色的石蕊试纸变成蓝色。收集氨气时,检验氨气集满的方法是(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H3具有还原性,加热条件下能够还原氧化铜得到单质铜。判断反应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B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
某同学根据日常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和温度有关,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进行验证: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①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________。通过“图①中_________________的白磷和图②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的实验现象比较,能得出同样结论的。
(3)图①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证明了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____,同时也证明了可燃物燃烧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中白磷保存在水中,破坏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 清除可燃物 B 隔绝跟空气接触 C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①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________。通过“图①中_________________的白磷和图②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的实验现象比较,能得出同样结论的。
(3)图①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证明了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____,同时也证明了可燃物燃烧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中白磷保存在水中,破坏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 清除可燃物 B 隔绝跟空气接触 C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综合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