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重庆市沙坪坝区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99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2/6/4

1.推断题(共1题)

1.
如下图所示,已知物质X是一种含钠元素的化合物,其余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转化成X。试推断:

(1)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写出其中既有X且又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所有生成X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均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

2.简答题(共1题)

2.
在沙坪坝区学生实验技能大赛中,有部分同学在操作中出现以下错误,请你帮助改正:
(1)取液体药品用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2
(2)用手抓鸡蛋壳直接投放到试管中
(3)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滴加稀盐酸   
(4)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3.计算题(共1题)

3.
某实验小组同学为测定一瓶久置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操作:取该溶液34克于烧杯中,加入1克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33.4克。试计算:
(1) 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
(2)所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3)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单选题(共10题)

4.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B.Al2O3C.KClO3D.H2CO3
5.
食品安全又敲警钟!据媒体报道,部分市售方便面被添加了塑化剂,塑化剂对人体血液系统等方面会造成损害。塑化剂(DMP)化学式为C10H10O4 ,则下列有关塑化剂说法不正确的是
A.塑化剂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B.塑化剂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每个塑化剂分子由24个原子构成
D.塑化剂是有机物
6.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浓厚的白色烟雾
D.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7.
下列各组物质在一起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A.稀硫酸和铁锈B.铜和稀硫酸
C.氯化镁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D.铁和硫酸铜溶液
8.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发时水分子体积会变大
B.软水和硬水可用肥皂水区别
C.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D.通过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9.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A.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均变成不饱和溶液
B.60℃时,将80克甲物质放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80克
C.4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放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40℃时,质量相等的甲、乙物质溶解时放出热量相同
10.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10g3%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玻璃棒B.烧杯C.石棉网D.量筒
11.
下列有关制取干燥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中错误的是
A.发生B.干燥C.验满D.收集
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NO3、 NH4H2PO4、 NH4NO3都是复合肥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供能的营养物质
C.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水果、蔬菜都含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
13.
空气成分中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

5.选择题(共14题)

14.

某文章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文章的标题可能是(  )

15.

某文章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文章的标题可能是(  )

1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7.

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否则容易中毒,造成人中毒的气体是(  )

18.

冬天用煤或木炭取暖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煤炭或木炭因为燃烧不充分产生{#blank#}1{#/blank#} 使人中毒;用电热器取暖要注意不要超过用电负荷,以防止发生电路短路引起火灾,如果电器负荷过重引起的火灾绝对不能用{#blank#}2{#/blank#} 灭火,这样易发生触电的危险.

19.

冬天用煤或木炭取暖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煤炭或木炭因为燃烧不充分产生{#blank#}1{#/blank#} 使人中毒;用电热器取暖要注意不要超过用电负荷,以防止发生电路短路引起火灾,如果电器负荷过重引起的火灾绝对不能用{#blank#}2{#/blank#} 灭火,这样易发生触电的危险.

20.

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blank#}1{#/blank#} ;埋于海底将来可能会取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blank#}2{#/blank#} .

21.

下列哪一项可作为解释种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  )

22.

下列哪一项可作为解释种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  )

23.

下列哪一项可作为解释种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  )

24.

据《环境报》报道:煤是自然界提供给人类的一种重要能源,为了提高能源利用的效果,在城市里可将煤加工成“煤气”,但“煤气”并不是“煤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气等.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不溶于水.使用时可要特别小心,千万不能让它泄漏,否则会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死亡;而且泄漏出来的气体一旦遇明火或电源易发生爆炸.煤气厂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空气中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

25.

下列有关CO性质中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26.

下列哪项不是种子植物比苔藓植物高等的原因(  )

27.

下列哪项不是种子植物比苔藓植物高等的原因(  )

6.填空题(共3题)

28.
用化学用语表示:
(1)两个氯原子 (2) 3个铁离子    
29.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重要的碱,它们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1)它们都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写出其中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它们都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但能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填化学式).
(3)两者溶于水显著放热的是_____(填俗称),微溶于水的是_____(填俗称).
(4)氢氧化钙转化为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0.
铁、铝、铜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
(1)性质决定用途。以下连线正确的是 (填字母)
性质  用途

(2)在铁、铝、铜三种金属中,人类最早大规模冶炼和使用的是铜,最晚的是铝,原因是 (填序号)。
A.三者在地壳中的含量,铜元素最高,铝元素最低
B.三者的金属活动性,铜元素最弱,铝元素最强
C.在自然界中,铜元素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铝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3)铁制品易发生锈蚀,请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7.实验题(共1题)

31.
已知A、B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一定量的A中不断滴加B,并测定所得溶液的pH值,如下图所示。

(1)A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过程中,老师取a、b、c三处反应后的溶液,打乱顺序后,请同学们不测定溶液的pH值,用其它方法对三种溶液进行探究。
小聪和小明分别取其中一种溶液进行实验:
小聪向所取溶液中加入 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结论:是a处溶液。
小明向少量另一种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   
结论:是b处或c处溶液。
为进一步确定该溶液成分,小明又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为c处溶液,并推知溶液中的离子有 (填写离子符号)
 
剩余一种为b处溶液,其中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是  
通过实验,同学们知道了酸碱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和用不同方法确定溶液成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简答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4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