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98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2/7/2

1.推断题(共2题)

1.
由H、C、O、Fe四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其中的甲、乙、丙是单质,X、Y是化合物.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两两可以发生反应,“”表示某物质通过相应化学反应可制得另一种物质.若已知乙和丙反应能生成Y,请回答:

(1)推断物质甲和乙:甲 (写名称),乙 (写化学式).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乙和丙反应:    ; ②X甲:_______________.
2.
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Cl、Na2SO4、Na2CO3、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做如下实验:①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无色溶液;②另取少量粉末,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请回答:
(1)由实验①可确定原粉末中一定没有
由实验②可确定原粉末中一定没有
(2)为进一步确定原粉末的组成,另取少量粉末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在AgNO3 Ba(NO3)2、BaCl2溶液中选择两种作为A、B试剂,且A、B的阳离子不同],则原粉末的成分是 ;试剂A为 ;试剂B为

2.计算题(共1题)

3.
现有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样品,某兴趣小组要测定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他们称取该混合物样品10g置于烧杯中,然后加入35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请计算:

(1)原混合物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是
(2)要将剩余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掉,还需加入该样品的质量是多少?(简要写出计算过程)

3.单选题(共6题)

4.
青藏高原的空气称之为没有污染的空气,对这种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只有单质B.空气是一种纯净物
C.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5.
下列有关汽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汽水的pH为3~4,它显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要多喝汽水
C.CO2易溶于水,所以用来制汽水
D.打开汽水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6.
关于玻璃棒在实验中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固体溶解时搅拌可以加速溶解
B.过滤时搅拌可以加快过滤速度
C.测溶液pH时用它蘸取少量溶液
D.蒸发液体时搅拌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7.
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空气和氧气B.用水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
C.用燃烧的方法鉴别羊毛纤维和棉纤维D.用熟石灰粉末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两种化肥
8.
食用下列方法处理过的食品或药品,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A.用工业酒精配制的饮用酒B.用工业明胶制作药品胶囊
C.用甲醛浸泡的海鲜D.用干冰冷藏的食品
9.
下列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聚乙烯B.机动车轮胎C.不锈钢D.青花瓷

4.选择题(共7题)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屠呦呦与青蒿素

    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公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哟哟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

    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11.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x与y有如表对应关系,则其线性回归直线必过点(  )

x

2

3

4

5

6

y

2.2

3.8

5.5

6.5

7.0

12.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是{#blank#}1{#/blank#}.

13.

sin 2π3 的值是(  )

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blank#}1{#/blank#},{#blank#}2{#/blank#}”两句写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以把握。

②《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有所变化的句子是:

{#blank#}3{#/blank#},{#blank#}4{#/blank#}。

③王勃在《滕王阁序》“{#blank#}5{#/blank#},{#blank#}6{#/blank#}”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渔歌悠扬的景象。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blank#}1{#/blank#},{#blank#}2{#/blank#}”两句写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以把握。

②《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有所变化的句子是:

{#blank#}3{#/blank#},{#blank#}4{#/blank#}。

③王勃在《滕王阁序》“{#blank#}5{#/blank#},{#blank#}6{#/blank#}”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渔歌悠扬的景象。

16.已知向量 {#mathml#}a{#/mathml#}  =(1,2), {#mathml#}b{#/mathml#}  =(﹣2,x).

5.多选题(共3题)

17.
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封存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家利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如下图).则关于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方法中包含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B.物质①是NaOH溶液
C.操作①是蒸发浓缩、降温结晶
D.整个过程至少有2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18.
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
C.将等质量的铁、锌两块金属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D.向FeCl3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
19.
下列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Cu→Cu(OH)2B.Zn→AgC.CaCl2→CaCO3D.NaNO3→NaOH

6.填空题(共2题)

20.
从H 、O 、 C 、N 、Ca 、Na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
(1)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①2个钠离子    ;②三个氮分子 ;③2个氢原子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水溶液呈碱性的气体是 ;②能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化学变化:
①用生石灰与水化合制熟石灰 ;②电解水     
21.
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一些可溶性的重金属盐(如含Cu2+、Ba2+、Ag+等)会使蛋白质发生凝固变性,从而使其丧失生理功能,致人中毒.因此,可溶性重金属盐为有毒物质.根据上述所给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医疗上用x射线检查胃肠疾病时,要服用 的悬浊液(俗称钡餐),而不能服用碳酸钡,其原因是人体胃液中含有一定量的 ,与碳酸钡反应后,产生了一定量的使人中毒的可溶氯化钡;
(2)若误服氯化钡溶液,下列方案中可作为解毒措施的是    (填序号).
A.多饮糖水
B.饮用牛奶
C.饮用食盐水
D.饮用硫酸铝溶液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2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7道)

    多选题:(3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