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2989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3

1.选择题(共7题)

1.
下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踌躇(zhù)    丘壑(hè)    巧妙绝仑(lún) 锐不可当(dǎng)
B.炽(zhì)热    翘(qiào)首  惟妙惟肖(xiāo) 眼花瞭(liáo)乱
C.狼藉(jí) 遒劲(jìng)  自出心裁(cái) 殚(dān)精竭虑
D.畸(qí)形 镌(juān)刻  络(luò)绎不绝 油光可签(jiàn)
2.
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丈夫之冠(guàn)也,父命之 (《富贵不能淫》)
B.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hù)阻绝 (《三峡》郦道元)
C.叩石垦壤,箕畚(běn)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D.怀民亦未寝(qǐn)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气污染影响了农作物的播种、培育和收获。
B.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C.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等配制而成的。
D.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4.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是一种新闻体裁,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B.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首次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C.法布尔的《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阅读这样美妙的经典是一场愉快的精神盛宴。
D.《白杨礼赞》是中国现代作家茅以升的一篇著名小说,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5.
下列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水经注》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B.《列子》是一部很有趣的著作,其中有大量的寓言,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的《两小儿辩日》和《杞人忧天》等。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D.《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6.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歇:歇息。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邈:远,这里用作动词。(《与朱元思书》吴均)
D.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无何:不久。    (《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
7.
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郦道元)
虽然乘着飞奔的大风,也不以为是快的。
B.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表现在颜色上,发出声音,然而却被人们了解。
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院子里的积水空灵澄澈,水生植物纵横交错,大概像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东坡逸事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
【注】①肆:商店。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③行、草:行书、草书。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东坡为钱塘守时  念无与为乐者
B.天久雨且寒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人竟以千钱取一扇 军细柳:以备胡
D.遂悉偿所负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东坡逸事”中“逸事”的意思是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B.文中“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中“随意”一词表现出苏东坡书法水平高超,为人潇洒倜傥。
C.因为长时间下雨并且天气寒冷,扇子难以出售,所以卖扇人不愿意偿还欠债。
D.这则故事讲了“苏东坡运用自己的才能,帮助陷入困境之人”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9.
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
外婆的小河
①前边有一条小河。”外婆肯定地说。
②外婆昨天从乡下来到我们这里。她几次捎口信,说要到城里来,可乡下家里那一摊子又放不下,不放心哟。其实她无非是替晚辈操持零碎家务。养鸡养鸭,烧饭炒菜,都是她做媳妇起就忙乎着的事情,她却像头一回做那样新鲜、认真。我知道,农村那个院落门前淌过一条小河,她常在小小的河埠头洗菜、淘米、浆衣。
③“这是在城里,哪里有小河?”我懒懒地说。我猜她幻觉中仍惦记着乡村那条伴随着她生活的小河。我现在的住宅小区坐落在近郊,据说早前是一片菜畦。近几年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已辨别不出本来的面目了,像宣纸上滴落了一团颜料,迅速地浸润开来。
④外婆坚持道:“没错,是有条小河。”我笑了,说:“外婆,我已在这儿住了四年了,还没发现什么小河。何况,也不需要什么河,用水,拧开自来水龙头,水就会流出来。”
⑤外婆走到阳台,似乎真看见了那条小河。可是,她面前耸立着楼房,楼房前边露出另一幢楼房的墙影,但她仍说:“是有条小河。”我不再跟她争辩,我每天出入这片新村,再熟悉不过了,我说:“大概……该有条小河吧。”
⑥外婆的目光仿佛要穿越楼群,她没回头,说:“一定有条小河,早晨,一个老太太端着一面盆衣裳往前头去了呢。”我倒是对断水特别敏感,关心的是一旦停水,楼内便陷入瘫痪,自来水已成了城市的血液,偶尔停水,会弄得我们束手无策,怨声载道。我想,这是城市的脆弱之处。我便说:“那位老太太的家里大概没有自来水,她到邻家去洗衣服。”外婆回过头,像是讨厌一个孩子无知的固执——我儿时常领教外婆的这种神情,说:“可老太太就住在旁边这栋楼里,我看见她走出走进。”
⑦我心不在焉地说:“那又能说明什么呢?”外婆长长地叹了口气。外婆是位威严却又不失随和的老人,她不再使用昔日的权威了,这大概与她初入城市的不适应有关吧!
⑧晚餐后,外婆要我陪她出去走走。是呀,我怎么忘了,一个闲不住的老人,整天待在混凝土建筑物里,到底憋闷得慌。外婆指指前边,说往那走走。我说:“那边是郊区,我也不大去。”外婆先走两步,停下来。于是,我想到了外婆提起的那条河—— 一条杜撰的河。我想,没错,人老了,更像老小孩,那好奇、执著,就似我孩提时要偷偷地去小河里玩耍。
⑨走过七幢楼房,面前展现出开阔的视野,一片片菜畦,绿油油的,十分醒目。果然,楼群尽头显出一条蜿蜒的小河,两岸的树丛、草丛将河面遮挡得时隐时现,窄窄的河面还漂浮着水葫芦之类的植物。可是,小河就在我们眼前,静静地流淌,无声无息。
⑩外婆乐了,说:“是哦!”我疑惑了:“这么多日子,我怎么就没有发现它的存在呢?”外婆慈爱地笑了。我好像重新回到童年的天地,她颇有权威地向我介绍着这个世界。这时我疑心自己陡然衰退了,我那天真、我那好奇、我那敏感,似乎都消磨在固定的生活程式之中。
阅读课上,同学们集体诵读了《外婆的小河》一文。在合作探究时,同学们提出了以下问题,请你帮助解答。
(1)外婆判断“前边有一条小河”的依据是什么?
(2)如何理解文中的“小河”?这篇文章能让我们汲取怎样的精神营养?
写作提示:①不少于80字;②表达清楚、条理;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10.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侗家风雨桥
①世界上有许许多多著名的桥,有的以它们的悠久历史闻名于世,有的以它们的高超建筑技巧而留芳史册。就它们的作用来说,皆是方便交通,使“天堑”变成通途。那么,世界上有没有既方便交通,又可供人休息娱乐的桥?有,独具一格的侗家“风雨桥”就是这样一种桥。
②侗族擅长于建筑,特别是桥梁建筑。凡有侗族居住的地方,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都建有桥,有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它们结构别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其中一种长廊式的“风雨桥”,以它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高超的建筑技巧而久负盛名。
③风雨桥,不仅连接交通,而且可避风雨,因而得名,它是一种木石结构的桥。著名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风雨桥,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桥长一百六十五米,桥面宽十米,桥高十五至二十米。桥墩以青石砌成,桥面铺设成排的杉木,上面建有长廊,覆以瓦顶,还建有楼亭五座。楼亭呈方形,多角重檐,共有房檐五层,层层而上,形似宝塔,气势宏伟,桥面通道两侧有栏杆。长廊两旁设有长凳,宛如游廊,供行人观赏和休息。长廊和楼亭的瓦檐、柱头都雕花刻画,龙凤花草,秀丽玲珑,蔚为壮观。
④风雨桥在建筑结构上更为独特。建桥时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同的孔眼,以榫(sǔn,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石桥,可使用二三百年而不损。这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特色,也是侗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
【小题1】请依次写出第③段画线句的主语、谓语、宾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侗家风雨桥以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高超的建筑技巧而久负盛名。请仔细阅读材料,填写下面的表格。

4.综合性学习(共3题)

11.
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1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百度词条】名胜古迹,就是指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名胜古迹众多。漫步在这些名山胜水之中,一方面可以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另一方面也能从中感悟祖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网络资讯】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东部。其间高山峻岭,丘陵纵横,山环水绕,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气候适中,四季分明,大自然神工鬼斧般地造就了一处处绚丽多彩的景色。山西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文献之邦”的美称,保留有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可以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自然美景、历史文明、革命史迹和新时期建设成就,共同构成了山西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的人文资源。
在小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纷纷介绍了家乡的名胜古迹,你也参与其中并积极发言。请写出你的发言内容,要求抓住一、二处名胜古迹的特点,60字左右。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活动宣传画】

图1
【公益广告图】

图2 图3
学校为“节水宣传月”设计了系列活动,以上是同学们搜集的图片资料。
(1)研究小组决定选用图1作为活动宣传画。作为一名志愿者,请你向路人描述这幅图画。要求重点突出、生动形象, 50字左右。
(2)【公益广告图】中的图2、图3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请仔细观察两幅图,写出你的感悟。
写作提示:①不少于100字;②语意连贯,表述清晰。

5.作文(共1题)

14.
大作文。
同学们,在本学期的学习中,你一定被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感动过。其实,在生活中,你也见过很多的背影:亲人的、朋友的或陌生人的。那些背影有的印象深刻,有的渐渐淡忘,有的从未留意……但是,它们曾在你生活的某个时刻出现过,与你的人生产生过或多或少的联系,给过你些许的触动或感想。也许不经意间,回首往事,你会发现有一个“背影”刻在你记忆的深处,清晰如昨。
请以“      背影”或“背影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根据提示,补全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内容切忌笼统、空泛,语言要有感染力;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3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