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如右图所示,若A、B为氧化物, D、E为单质,C为能供给呼吸的气体,D转化为E的反应有浅绿色液体生成。则:C的化学式为 ,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E可能是 (填一种即可,写化学式)。

(2)如右图所示,若A、B、C、D、E均为化合物,D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0:3:12,A、B、C中均含三种元素。则:D的化学式为 ,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查阅资料)
(1)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2)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
(3)Na2CO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
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 想)
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实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 ;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
。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无色液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该粉末是 。
(解释与结论)
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 ;
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计算题- (共2题)

(1)尿素属于化肥中的 (填氮、磷或钾)肥。
(2) 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3) 根据标识说明计算,每袋尿素中有效营养元素的含量不低于 千克。
pH 7(填>、=或<)。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常温),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单选题- (共14题)
①甲烷用作燃料②食盐用作调味品③干冰用作制冷剂
④氧气用于气焊 ⑤熟石灰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A.只有①④ | B.只有①④⑤ | C.只有②④⑤ | D.只有①③⑤ |
通过分析上述数据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对比实验1和2、4和5,可得出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越大,反应越快的结论。 |
B.表明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应越快的只有2和5 |
C.表明反应体系的温度越高,反应越快的只有6和7。 |
D.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相近(约15℃),推测其原因是:所有反应中,金属质量和硫酸体积均相等,且金属完全反应,产生热量相等,所以溶液温度变化值相近。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能再分 |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粒子 |
C.离子是原子中质子数发生变化形成的粒子 |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





A.20 mL处 | B.15 mL处 | C.10 mL处 | D.5 mL处 |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O2 | CO2 |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
B | NaCl粉末 | CaCO3粉末 | 溶解、过滤、蒸发 |
C | NaOH溶液 | Na2CO3 |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
D | FeSO4溶液 | CuSO4 |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
A.A | B.B | C.C | D.D |
A.水和酒精——闻气味 |
B.棉布料和化纤布料——灼烧、闻气味 |
C.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
D.氢氧化钙、盐酸、氢氧化钠三种溶液——无色酚酞溶液 |
5.选择题- (共16题)
王符《潜夫论•考绩》:“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材,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以狡猾应直言,以轻薄应敦厚,……名家不相副,求贡不相称,富者乘其财力,贵者随其势要,以钱多为贤,以刚强为上。凡在位所以多非其人,而官听所以数乱荒也。”材料反映出( )
王符《潜夫论•考绩》:“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材,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以狡猾应直言,以轻薄应敦厚,……名家不相副,求贡不相称,富者乘其财力,贵者随其势要,以钱多为贤,以刚强为上。凡在位所以多非其人,而官听所以数乱荒也。”材料反映出( )
《中华社会通史·明代卷》记载:明嘉靖时,何良俊说:“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赋税日增,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中华社会通史·明代卷》记载:明嘉靖时,何良俊说:“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赋税日增,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a2﹣2ab+b2=(a﹣b)2;
②a2﹣b2=(a+b)(a﹣b);
③a2+ab=a(a+b).
6.填空题- (共1题)
(1)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医疗上常用其给病人补充体液。
①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②现需100g生理盐水,若按如下操作配制,正确的顺序是(填字母) 。

A B C D E
此生理盐水若用10%的溶液加水稀释而得到,则需10%的溶液 g。
(2)在20℃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 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右图1所示的现象。

①20℃时, (填“甲”或“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②右图2中表示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分别是b和a,将20℃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其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部分酸、碱、盐在水中可解离出阴阳离子,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就是酸、碱、盐解离出的一些阴、阳离子相互结合生成难解离的水、气体或沉淀。如下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实质的微观示意图。

请你依据部分碱盐溶解性表和复分解反应实质判断下列两组物质(①硫酸钠和氢氧化钡、②硫酸钠和氯化亚铁)在水中混合后能否发生反应,若能,仿照上述的示例在下图的圆圈中填入适当的物质或离子符号,来体现反应的实质。

7.实验题- (共2题)




A B C
(1) A实验: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 和 的性质,因此二氧化碳在实际生活中可用于灭火。
(2) B实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使白磷与空气隔绝和 ;通过该实验可得出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可燃物与 接触③温度达到 的结论。
(3) C实验:试管③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铁钉在 的情况下是否生锈;试管①中的铁钉与水面接触的一圈最容易生锈,其原因是___________。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2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6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