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蛋白质是由丙氨酸(C3H7NO2)等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根据丙氨酸的化学式计算:
(1)丙氨酸由_________种元素组成(写数值);
(2)一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_______个原子;
(3)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4)丙氨酸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写最简比)。
(1)丙氨酸由_________种元素组成(写数值);
(2)一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_______个原子;
(3)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4)丙氨酸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写最简比)。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某活动小组利用以下实验裝置制取氧气并进行探究活动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若用装置A、B、C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装置B中应盛放的是_____,导管口连接的顺序是_____。
(3)活动小组对(2)收集到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产生兴趣。于是将收集到的一瓶氧气密封。
(提出问题)这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实验验证)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两套实验装置,用来测定该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在氮气环境下。将过量的铜粉分别装入干燥的硬质玻璃管和支试管后,密封。用两支干燥的注射器从该瓶中抽取气体,分别按图2连接,推拉注射器一段时间后,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反复推拉注射器至反应完全。
①甲装置比乙装置更合理,理由是_____。
②用甲装置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是_____。
(反思交流)实验完毕,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应先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再读数。否则会使测得的实验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原因是_____。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若用装置A、B、C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装置B中应盛放的是_____,导管口连接的顺序是_____。
(3)活动小组对(2)收集到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产生兴趣。于是将收集到的一瓶氧气密封。
(提出问题)这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实验验证)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两套实验装置,用来测定该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在氮气环境下。将过量的铜粉分别装入干燥的硬质玻璃管和支试管后,密封。用两支干燥的注射器从该瓶中抽取气体,分别按图2连接,推拉注射器一段时间后,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反复推拉注射器至反应完全。
①甲装置比乙装置更合理,理由是_____。
②用甲装置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是_____。
(反思交流)实验完毕,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应先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再读数。否则会使测得的实验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原因是_____。
3.单选题- (共13题)
4.
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成物质的粒子
B.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 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D.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A.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成物质的粒子
B.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 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D.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8.
下列对苯酚( 化学式为C6H6O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4 |
B.苯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C.苯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6:1 |
D.每个苯酚分子中含有l3个原子 |
11.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是造成灰霾现象的罪魁祸首.下列措施不能有效减少PM2.5排放的是( )
A.减少燃煤量,使用清洁能源 |
B.建立区域联合机制,发布大气雾霾预警信号 |
C.多部门齐抓共管,减少扬尘污染 |
D.控制机动车污染的排放,提升燃油品质 |
12.
右图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
C.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D.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
13.
打捞韩国“岁月号”沉船是在水下作业,潜水员需要呼吸富氧空气。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于普通空气中的含量,富氧空气中氧气与其他气体的体积比可以是()
A.1︰2 | B.1︰5 | C.1︰4 | D.21︰79 |
14.
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B.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 |
C.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 D.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
15.
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 ,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
B.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
C.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
D.干水吸收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
4.选择题- (共1题)
5.填空题- (共3题)
17.
水是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
(1)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用______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2)我国是淡水资源非常有限的国家,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浪费水的是______(填字母编号);
(3)水草疯长,鱼虾几乎绝迹,主要原因是河水中______、P两种元素含量过高,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华现象.
(4)如图是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该反应将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
(1)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用______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2)我国是淡水资源非常有限的国家,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浪费水的是______(填字母编号);
A.洗手擦香皂时不关上水龙头 | B.用洗菜水浇花 |
C.用洗衣水冲厕所 | D.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 |
(4)如图是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该反应将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
19.
如图是小明同学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进行过滤的操作.
(1)图中缺少的仪器是: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
(2)发现滤液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3)请结合上面的错误示例,写出在平时实验中,因操作错误可能造成的后果(任举一例,如图错误示例除外)举例:______后果:______;
(4)上述步骤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
(5)操作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太慢,原因可能是______.
(1)图中缺少的仪器是: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
(2)发现滤液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3)请结合上面的错误示例,写出在平时实验中,因操作错误可能造成的后果(任举一例,如图错误示例除外)举例:______后果:______;
(4)上述步骤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
(5)操作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太慢,原因可能是______.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