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右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__________。
(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___(填编号)。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_________。
(7)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__。
【定量分析】小陆同学取了实验室存放较久的1克镁条和20克稀硫酸(足量)放入一支质量为30克的试管中,看到产生较多气泡,等没有气泡后精确称量,得到试管和内容物总质量为50.92克,小陆同学认为此反应产生的全部为氢气。试帮小陆同学计算这1 克镁条中还含有多少镁?
__________
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在操作和称量准确的情况下,实际含有的镁要小于计算结果。请你分析可以有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右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 | 主要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 |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 再加入2mL浓硫酸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2 | 加入2mL NaOH浓溶液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3 | 先加入2mL浓硫酸 再通入约4mL CO2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4 | 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 再充满CO2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5 | 先加入2mL蒸馏水 再通入约4mL CO2 |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 至第20天全部变黑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__________。
(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___(填编号)。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_________。
(7)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__。
【定量分析】小陆同学取了实验室存放较久的1克镁条和20克稀硫酸(足量)放入一支质量为30克的试管中,看到产生较多气泡,等没有气泡后精确称量,得到试管和内容物总质量为50.92克,小陆同学认为此反应产生的全部为氢气。试帮小陆同学计算这1 克镁条中还含有多少镁?
__________
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在操作和称量准确的情况下,实际含有的镁要小于计算结果。请你分析可以有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程题- (共1题)
2.
硫酸铜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化工原料,易溶于水而不易溶于酒精;铜离子完全沉淀的pH是5左右,铁离子完全沉淀的pH是2左右.以下是某工厂用含铁废铜为原料生产胆矾(CuSO4·5H2O)和副产物石膏(CaSO4·2H2O)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胆矾和石膏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g水)如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褐色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2)石灰浆调pH大约要调节到__________
A. 2 B. 5 C. 7 D.10
(3)含铁的废铜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I最后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____℃左右;
(5)从溶液中分离出硫酸铜晶体的操作Ⅱ应为蒸发浓缩、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晶体用无水乙醇作洗涤液而不用蒸馏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胆矾和石膏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g水)如表。
温度(℃) | 20 | 40 | 60 | 80 | 100 |
石膏 | 0.32 | 0.26 | 0.15 | 0.11 | 0.07 |
胆矾 | 32 | 44.6 | 61.8 | 83.8 | 114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褐色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2)石灰浆调pH大约要调节到__________
A. 2 B. 5 C. 7 D.10
(3)含铁的废铜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I最后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____℃左右;
(5)从溶液中分离出硫酸铜晶体的操作Ⅱ应为蒸发浓缩、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晶体用无水乙醇作洗涤液而不用蒸馏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11题)
4.
对乙酰氨基苯酚(C8H9NO2)是速效感冒胶囊的有效成分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乙酰氨基苯酚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
B.对乙酰氨基苯酚中含有2个氧原子 |
C.对乙酰氨基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41 |
D.对乙酰氨基苯酚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是8:9:1:2 |
7.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白烟 |
B.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无色 |
C.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由红色变紫色 |
D.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闻到刺激性气味 |
8.
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Fe和Al的混合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Al3+、Ag+ |
B.滤液中一定含有Fe2+、Ag+ |
C.滤渣中一定含有Fe |
D.滤渣中一定含有Ag |
9.
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
B.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C.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得到80g溶液 |
D.t2℃时,c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有晶体析出 |
10.
向一定量的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像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反应的有关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1.
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CuO(C):隔绝空气高温加热 |
B.CaCl2溶液(HCl):加入过量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
C.CO2(CO):点燃 |
D.BaSO4(BaCO3):加足量稀盐酸、过滤、蒸发、结晶 |
12.
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素质。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A.化学与生活 | B.化学与健康 |
① 除锈迹—用醋酸② 去餐具油污—用洗洁精乳化③ 硬水软化—用肥皂水④ 去手上油渍—用汽油溶解 | ①人体缺乏维生素C—引起夜盲症②人体摄入过量食盐—引起高血压③人体缺铁—引起贫血④不能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
C.化学中常见的“三” | D.化学概念中的不一定 |
①工业上的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②三大合成材料—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③三种还原性物质—碳、氢气、一氧化碳④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质子、中子、电子 | ①酸溶液通常呈酸性,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②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③氧化物一定由两种元素组成,但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 |
A.A B.B C.C D.D
4.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