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山东省泰安市初中学生学业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768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4/5/21

1.计算题(共1题)

1.
右下图是某药厂生产的葡萄糖注射液的标签,其溶质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
试计算:

(1)配制一瓶5%葡萄糖注射液需要葡萄糖 g;
蒸馏水 mL。(假设该葡萄糖注射液的密度为1g/mL)
(2)葡萄糖的式量为    
(3)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4)90g葡萄糖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 g麦芽糖(C12H22O11 )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相等。

2.推断题(共1题)

2.
如下图所示,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A和B可发生中和反应,C为生活中最常见的液体,F可供给呼吸,X常用作食品干燥剂,Y为单质。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B的俗名为    ;D物质的类别是
(2)H的化学式为   ;反应④的反应条件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4)H与E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小明同学看到妈妈将买来的排水口洗净剂(主要成分:过碳酸钠、柠檬酸)洒在厨房排水口网状盖的底部,倒上温水后迅速冒出气泡。为了解其反应过程,他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小组同学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要保证实验的效果,实验装置要有良好的气密性,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实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A中有气泡产生;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生成的两种气体分别是      (填化学式)。
(探究二)
(1)实验过程:
教师提供了一瓶过碳酸钠(Na2CO4),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2)提出问题:无色溶液X中的溶质有哪些物质?
(3)猜想与假设:根据以上实验现象,X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还可能存在Na2CO3、NaHC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写出上述实验探究中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查找资料:
资料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氯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
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Na2CO3 + CaCl2 ===CaCO3↓ +2NaCl
资料2:NaHCO3溶液呈碱性,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氢钠、碳酸钠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物相同。
(5)实验过程:小组同学对溶液X中的溶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结论

 
证明溶液中有Na2CO3

 
证明溶液中既无NaHCO3又无NaOH
 
(6)实验反思:①根据资料,NaHCO3溶液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于是,同学们猜想: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是否反应? (如反应,请写出化学方程式,如不反应此空不填)。②Na2CO3、NaHCO3两种物质性质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其差异性可用于鉴别、

4.简答题(共1题)

4.
化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
(1)钡餐透视时,若误服碳酸钡就会中毒,其原因是
(2)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但不能
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其原因是
(3)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色固体,其形成原因是  

5.单选题(共14题)

5.
海洋是重要的资源,利用海水可以得到许多产品.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A.全部B.①②④
C.只有②D.只有②④
6.
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它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示例中错误的是

A. 阴影1:C+O2CO2
B. 阴影2:H2CO3=H2O+CO2
C. 阴影3:3CO+Fe2O32Fe+3CO2
D. 阴影4:Fe+CuSO4=FeSO4+Cu
7.
按一定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给化学学习与研究带来很大的方便。下列各组物质中,符合“氧化物、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A.HClO、HCl、Mg(OH)2、MgCl2B.CO2、H2CO3、CaCO3、Ca(HCO3)2
C.H2O、HNO3、NH3·H2O、NH4NO3D.SO3、NaHSO4、NaOH、Na2SO4
8.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碳酸饮料 B. 纯牛奶 C. 蒸馏水 D. 食用醋
9.
铝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图为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 铝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13
C. 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D. 化学变化中每个铝原子可失去3个电子变成Al3+
10.
下列符号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
A. 2O B. 2O2 C. 2O2- D. O2
11.
硅酸钠(Na2SiO3)可用作粘合剂和防火材料。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A.+1B.+2C.+3D.+4
12.
向Fe(NO3)2、Mg(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关于得到的溶液或滤渣的叙述正确的是(不考虑溶液中存在微量H+和OH-
A.若滤液中含有Fe2,则滤渣中一定不含Fe
B.若滤渣中含Cu,则滤液中一定含Fe2
C.若滤渣中含Zn,则滤液中含2种离子
D.若滤渣中不含Zn,则滤液中至少含3种离子
1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以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明矾既能净水又能杀菌消毒
C.误食重金属盐,可立即服用蛋清或牛奶解毒
D.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应注意膳食平衡
14.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气体(HCl)
NaOH溶液
洗气
B
FeSO4溶液(CuSO4
Al粉
加过量Al粉、过滤
C
KNO3固体(KOH)
H2O、CuSO4溶液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NaCl固体(MgCl2
H2O、NaOH溶液、盐酸
溶解、加过量NaOH溶液、过滤、加过量盐酸、蒸发结晶
 
A. A B. B C. C D. D
15.
农村有句谚语:“雷雨发庄稼”,这是由于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了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再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容易被农作物吸收的硝酸盐。雷雨给庄稼施加了
A.氮肥B.磷肥C.钾肥D.复合肥
16.
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7.
“同呼吸,共奋斗”是2013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大气中PM2.5(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μm的颗粒物)的增多会导致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下列措施中不利于PM2.5治理的是
A.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B.研发新能源汽车
C.禁止焚烧秸秆D.发展燃煤发电
18.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蒸发食盐水    D. 加热液体

6.选择题(共19题)

19.一个因数扩大2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5倍,积扩大{#blank#}1{#/blank#}倍.
20.根据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21.商店有三种书包,它们的价格分别是22元、31元、37元。学校大队辅导员带着同学们的1912元钱为山区的小朋友买59个同样的书包,要求剩余的钱要尽量少.请你帮辅导员估算一下,应该买哪一种书包?
2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9倍,积{#blank#}1{#/blank#}.
23.

某市为了了解七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随机抽取了500名七年级学生进行检测,身体素质达标率为92%,请你估计该市6万名七年级学生中,身体素质达标的大约有{#blank#}1{#/blank#}万人.

24.

某市为了了解七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随机抽取了500名七年级学生进行检测,身体素质达标率为92%,请你估计该市6万名七年级学生中,身体素质达标的大约有{#blank#}1{#/blank#}万人.

25.

某市为了了解七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随机抽取了500名七年级学生进行检测,身体素质达标率为92%,请你估计该市6万名七年级学生中,身体素质达标的大约有{#blank#}1{#/blank#}万人.

26.

某市为了了解七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随机抽取了500名七年级学生进行检测,身体素质达标率为92%,请你估计该市6万名七年级学生中,身体素质达标的大约有{#blank#}1{#/blank#}万人.

27.运用乘法的结合律,简便计算.

23×125×8×3={#blank#}1{#/blank#}

28.图书馆有293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其中一个书架第一层藏书52本,第二层藏书49本,第三层藏书54本,第四层藏书50本,图书馆大约藏书多少本?
29.图书馆有293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其中一个书架第一层藏书52本,第二层藏书49本,第三层藏书54本,第四层藏书50本,图书馆大约藏书多少本?
30.简便运算.

25×27×4={#blank#}1{#/blank#}

31.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的交换律吗?

{#blank#}1{#/blank#}×{#blank#}2{#/blank#} ={#blank#}3{#/blank#}×{#blank#}4{#/blank#}

32.计算.

33.计算.

34.填空

{#blank#}1{#/blank#}

35.填空

{#blank#}1{#/blank#}

36.一个因数扩大4倍,另一个因数缩小4倍,积{#blank#}1{#/blank#}.
37.一个因数扩大4倍,另一个因数缩小4倍,积{#blank#}1{#/blank#}.

7.填空题(共4题)

38.
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丙、丁两种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
(1)丁物质的分子是由     构成的。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对于上述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属于复分解反应
B.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C.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D.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4)反应中,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39.
下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2)当温度为     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相等;
(3)图中P点所表示的碳酸钠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请解释原因:
“夏天晒盐”    ;“冬天捞碱”    
40.
根据酸的通性和碱的通性填上物质的类别完成下列知识结构网络图。
41.
下图是某种奶制品的营养成分表。

(1)该奶制品中除未标注水和无机盐外,还缺少的一种基本营养物质是    
(2)奶制品中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有     
(3)奶制品中含有丰富的钙 (填“单质”、“原子”或“元素”),儿童每日要摄取足够量的钙,才能避免 (填字母序号)。
A.贫血症 B.佝偻病 C.甲状腺肿大
(4)下列是奶制品常用的三种包装。其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能放入标有的垃圾箱中的是 (填字母
序号)。

8.实验题(共1题)

42.
下列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A中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采用化学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所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21%,其原因可能① ,②     
(2)B实验a中看到的现象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现象的原因 ;b装置中的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性质,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
(3)小明按C图实验时,集气瓶底部炸裂,其可能的原因是
小明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进行探究。他将镁和不同含碳量的铁(镁和铁直径均为0.4mm)放入氧气中燃烧,并将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物质

含碳0.05%的铁
含碳0.2%的铁
含碳0.6%的铁
燃烧时
的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
耀眼白光,无火星
剧烈燃烧
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
少量火星
(未填)
 
①你认为表中未填的实验现象是
②造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主要原因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9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