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11分)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同学们从化学课上知道: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释放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 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将锌粒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 (填名称)。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 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CO2猜想②:该气体是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下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Ⅰ.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 (填“成立”或“不成立”);
Ⅱ.装置B中的现象是 ,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 。
(拓展延伸)
(1)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 。
(2)向某溶液中加入蚁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可能是 (只写一种)。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 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将锌粒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 (填名称)。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 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CO2猜想②:该气体是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下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Ⅰ.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 (填“成立”或“不成立”);
Ⅱ.装置B中的现象是 ,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 。
(拓展延伸)
(1)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 。
|
(2)向某溶液中加入蚁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可能是 (只写一种)。
2.推断题- (共1题)
2.
A~M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大理石主要成分,B是人体胃酸的一种主要成分, E是钠盐,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相互转换关系(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物质的俗名是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与B:______________;E与F: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会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1)E物质的俗名是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与B:______________;E与F: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会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单选题- (共8题)
4.
已知牙膏抗菌剂“三氯生”的化学式为C12H7Cl3O2 ,关于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物质中含有碳、氢、氯、氧四种元素
B. 该物质属于有机物
C. 该物质中碳、氢、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3∶2
D. 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A. 该物质中含有碳、氢、氯、氧四种元素
B. 该物质属于有机物
C. 该物质中碳、氢、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3∶2
D. 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7.
将金属X置于氯化铝溶液中,X表面无固体析出;而将其置于硝酸银溶液中,会发生反应:X +2 AgNO3="==" X(NO3)2+2Ag 。由此可判断X、Al、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Al﹥Ag﹥X | B.Ag﹥X﹥Al | C.Al﹥X﹥Ag | D.X﹥Al﹥Ag |
8.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
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
C.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 g甲、乙,降温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会大于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 g乙,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
9.
下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丁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右下图要求的是

A. A B. B C. C D. D
| 甲 | 乙 | 丙 | 丁 |
A. | H2SO4 | Na2SO4 | NaOH | NaCl |
B. | KCl | K2CO3 | KOH | HCl |
C. | C | H2O | CO2 | O2 |
D. | Fe | CuCl2 | Zn | HCl |

A. A B. B C. C D. D
10.
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中的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 |
B.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空气接触 |
C.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
D.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
4.选择题- (共11题)
12.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原来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通过调节流量阀,使最终排出的溶液呈中性(如图所示).现改用氢氧化钾溶液处理以得到钾肥,若氢氧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原来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假设两种碱液的密度相同).在废水流量不变的情况下,碱液的流量阀应做的调节为( )
13.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原来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通过调节流量阀,使最终排出的溶液呈中性(如图所示).现改用氢氧化钾溶液处理以得到钾肥,若氢氧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原来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假设两种碱液的密度相同).在废水流量不变的情况下,碱液的流量阀应做的调节为( )
18.今年我省部分地区持续降雪,高速公路因积雪而封闭。积雪撒盐可以融雪,但是易造成土壤中含食盐浓度偏高,造成周边树木死亡。现已研究出一种新型融雪剂,既能融化冰雪,又能起施肥养护树木的作用。请你猜测具有上述作用的新型融雪剂是( )
19.今年我省部分地区持续降雪,高速公路因积雪而封闭。积雪撒盐可以融雪,但是易造成土壤中含食盐浓度偏高,造成周边树木死亡。现已研究出一种新型融雪剂,既能融化冰雪,又能起施肥养护树木的作用。请你猜测具有上述作用的新型融雪剂是( )
5.填空题- (共3题)
22.
从下列六种物质中,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1)温度计中填充的液态金属是________(2)常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
(3)能做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__(4)大量使用易引起“雾霾”的是_____
A 生石灰 B 石墨 C 汞 D 干冰 E 化石燃料 F浓硫酸
(1)温度计中填充的液态金属是________(2)常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
(3)能做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__(4)大量使用易引起“雾霾”的是_____
A 生石灰 B 石墨 C 汞 D 干冰 E 化石燃料 F浓硫酸
23.
(8分)水是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
(1)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序号)。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使用含磷洗衣粉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2)水也是最常见的溶剂,将下列物质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植物油 B.蔗糖 C.CaCO3 D.高锰酸钾
(3)溶解了较多的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的水属于硬水。硬水对生产、生活都有不良影响。生活中,一般可用 的方法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4)我国研制出比漂白粉更高效的饮用水消毒剂“ClO2”,制取ClO2反应为:
X + 2NaClO2 ="=" 2ClO2 + 2NaCl,则X的化学式为 。
(5)写出一个有水参加的化合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6)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需要用到水,其主要步骤有:计算、 、混匀、冷却至室温装瓶并贴上标签。 若要配制184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 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序号)。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使用含磷洗衣粉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2)水也是最常见的溶剂,将下列物质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植物油 B.蔗糖 C.CaCO3 D.高锰酸钾
(3)溶解了较多的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的水属于硬水。硬水对生产、生活都有不良影响。生活中,一般可用 的方法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4)我国研制出比漂白粉更高效的饮用水消毒剂“ClO2”,制取ClO2反应为:
X + 2NaClO2 ="=" 2ClO2 + 2NaCl,则X的化学式为 。
(5)写出一个有水参加的化合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6)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需要用到水,其主要步骤有:计算、 、混匀、冷却至室温装瓶并贴上标签。 若要配制184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 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1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