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湖北省宜城市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751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4/6/16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实验室中的试剂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一瓶未密闭的NaOH固体,对其成分提出以下假设,并完成了实验探究。
假设1:只含NaOH;假设2:含NaOH和Na2CO3;假设3:只含Na2CO3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 ,说明假设1不成立,假设2或假设3成立。
(2)进一步探究的过程如下:

①“操作1”的名称是 ,其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②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作用是
③加酚酞检验“溶液B”的现象是

2.简答题(共1题)

2.
某公司生产出的纯碱产品中经检测只含有氯化钠杂质。为测定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0℃时,称取该产品样品26.5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下图所示。

求:(1)生成CO2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

3.单选题(共4题)

3.
下列各组中的物质,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OH Na2CO3 HClB.KNO3NaCl NaOH
C.KNO3NaOH FeCl3 D.AgNO3BaCl2HNO3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单质参与B.化合反应一定有化合物生成
C.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D.分解反应一定有化合物参加反应
5.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C.氢氧化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
D.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氧化钙能与水反应
6.
有一混合气体由CO、H2、H2O、CO2组成,将其依次通过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②浓硫酸,③灼热氧化铜后,剩余气体是:
A.水蒸气和CO2B.只有CO2剩余C.只有水蒸气剩余D.没有气体剩余

4.选择题(共7题)

7.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的时间是{#blank#}1{#/blank#}.

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blank#}2{#/blank#}.

8.填上合适的计量单位.

小兰跳绳,跳了45下,用了20{#blank#}1{#/blank#}.

9.

下列哪项与毛细血管特点不相符合( )

10.填上合适的计量单位.

小明口算10道数学题用了1{#blank#}1{#/blank#}.

11.填上合适的计量单位.

小明口算10道数学题用了1{#blank#}1{#/blank#}.

12.写出下面每个钟表表示的时刻.


(1)

{#blank#}1{#/blank#}:{#blank#}2{#/blank#}

(2)

{#blank#}3{#/blank#}:{#blank#}4{#/blank#}

13. 时间是{#blank#}1{#/blank#}时{#blank#}2{#/blank#}分.

5.填空题(共3题)

14.
按要求写出化学符号。
2n个镁离子 ;硫酸铁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制造汽车要用到铜、铁、铝等多种金属材料。
(1)在汽车电路中,经常用铜作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 性。
(2)车体多用钢材制造。其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与空气中的     接触而生锈。
16.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4道)

    选择题:(7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