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所含杂质不参与反应,也难溶于水),工业上用铝土矿制取金属铝的过程如下图所示,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⑴步骤1中发生如下反应:Al2O3+2NaOH===2NaAlO2+X,X的化学式是 。
⑵操作1和操作2中均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
⑶步骤2得到的氢氧化铝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它与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⑷步骤3中发生分解反应,除了生成氧化铝,还有一种常见的氧化物生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⑴步骤1中发生如下反应:Al2O3+2NaOH===2NaAlO2+X,X的化学式是 。
⑵操作1和操作2中均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
⑶步骤2得到的氢氧化铝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它与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⑷步骤3中发生分解反应,除了生成氧化铝,还有一种常见的氧化物生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冬天,小方陪妈妈去医院打点滴,发现护士往输液管上放了一个纸包(如图所示),经询问得知它可以温暖输入人体中的液体。小方对包里的东西能产生热量感到很神奇,于是,他向护士要了一只用过的纸包,带回来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包里是什么物质。
他剪开纸包,发现里面是一些黑色粉末和暗红色粉末。
(提出猜想)纸包里的物质可能是炭粉、铁粉、氧化铁、氧化亚铁中某几种物质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氧化亚铁是一种黑色粉末,不溶于水。在空气中稍受热即被迅速氧化成四氧化三铁,铁的氧化物中只有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水。
(初步结论)根据资料知识,你认为纸包中的黑色粉末除了猜想物质以外,还可能含有 。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⑴该粉末中一定含有 。
⑵实验②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纸包为什么会放热。
(查阅资料)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缓慢氧化而放出热量,转化成氧化铁。
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你若能正确完成下面的相关内容将奖励4分
在上面的实验中还不能得出纸包中一定含有四氧化三铁。请你继续完成以下实验内容:

探究一:包里是什么物质。
他剪开纸包,发现里面是一些黑色粉末和暗红色粉末。
(提出猜想)纸包里的物质可能是炭粉、铁粉、氧化铁、氧化亚铁中某几种物质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氧化亚铁是一种黑色粉末,不溶于水。在空气中稍受热即被迅速氧化成四氧化三铁,铁的氧化物中只有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水。
(初步结论)根据资料知识,你认为纸包中的黑色粉末除了猜想物质以外,还可能含有 。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将磁铁靠近粉末 | 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暗红色粉末不被吸引 |
② | 取少量粉末加入足量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底部有黑色不溶物 |
(得出结论)⑴该粉末中一定含有 。
⑵实验②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纸包为什么会放热。
(查阅资料)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缓慢氧化而放出热量,转化成氧化铁。
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你若能正确完成下面的相关内容将奖励4分
在上面的实验中还不能得出纸包中一定含有四氧化三铁。请你继续完成以下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 纸包中含有四氧化三铁。 |
3.单选题- (共8题)
3.
镁有“国防金属”的美誉。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正确的是

A. 镁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g
C. 镁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2 D. 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形成Mg2-

A. 镁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g
C. 镁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2 D. 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形成Mg2-
4.
如图所示,滴管中有液体甲,小试管中盛放着固体乙(足量),广口瓶中有少量饱和的澄清石灰水(试管底部浸没在澄清石灰水中)。当把甲溶液滴加到乙中后,过一会儿可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了,同时U形管中的a液面降低,b液面升高了。根据以上现象请你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有可能分别是水和硝酸铵 | B.甲、乙有可能分别是盐酸和碳酸钠 |
C.甲、乙有可能分别是水和生石灰 | D.石灰水变浑浊有可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
5.
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今年我国宣传的主题为“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下列说法或做法与此主题不相符合的是
A.将水进行过滤,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
B.在城乡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
C.用第四代光谱杀菌消毒剂ClO2对水进行消毒杀菌,以减少水中有害物质残留 |
D.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发展生态农业 |
6.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B.采用降温结晶法分离出氯化铵时,温度应控制在40℃以下 |
C.40℃时,两种物质的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较大 |
D.将60℃时硫酸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可以采用升温方法 |
7.
今年对酒驾、醉驾行为又有了新的规定,当每100mL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mg-79mg时即为酒驾(此时血液的pH约为7.4)。关于酒驾血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血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为20%-79% | B.该血液中酒精的溶解度为79mg |
C.该血液中溶剂时酒精 | D.该血液显碱性 |
9.
去冬今春,我国多个省市均出现了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近年来,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形成雾霾的一个重要因素 |
B.下雨或刮风有助于雾霾的消散,因此雾霾无需治理 |
C.燃放烟花爆竹或冬天用燃煤取暖均会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
D.雾霾天气人们要减少出行或尽量不要在户外活动 |
4.选择题- (共5题)
5.实验题- (共2题)
16.
我校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钠”和“10%”字样(如图所示)。已知它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强和小华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下列三类物质中的______(填序号)。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
Ⅰ、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 2CO 3、NaHCO 3。
Ⅱ、测定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表:
得出结论:
小华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
做出猜想:
①可能是NaOH溶液;②可能是______溶液;③可能是NaCl溶液。
设计并实验:
(1)小强取样品少量,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液体变红色他认为猜想①正确,他的判断是否合理______,原因是______。
(2)小华为了检验该溶液到底是什么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他得出猜想②正确。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下列三类物质中的______(填序号)。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
Ⅰ、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 2CO 3、NaHCO 3。
Ⅱ、测定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表:
物质 | NaCl | NaOH | Na 2CO 3 | NaHCO 3 |
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得出结论:
小华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
做出猜想:
①可能是NaOH溶液;②可能是______溶液;③可能是NaCl溶液。
设计并实验:
(1)小强取样品少量,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液体变红色他认为猜想①正确,他的判断是否合理______,原因是______。
(2)小华为了检验该溶液到底是什么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他得出猜想②正确。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7.
下图是实验探究氢气与氧气混合点燃发生爆炸的条件:

⑴乙装置中对试管加热的仪器名称是 ;在实验室中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利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可以利用下列
(选填“甲”或“乙”)作为发生装置。
⑵利用丙装置可将氢气、氧气收集并混合起来。某次实验的操作过程如下:先将瓶子装满水,打开a、b,从右边导管通入氢气至水面降至400mL,水从左边导管流出(如图),然后继续从右边导管通入氧气至液面降到100mL,关闭b。此时瓶中收集到的混合气体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 。打开b,再从左边导管向瓶中加水,使混合气体全部排出,并用一次性保鲜袋收集,直接点燃保鲜袋内的混合气体。实验共四次,实验数据及现象记录如下表,请将表中漏填的数据及现象补填上。
由此可见氢气与氧气混合发生爆炸,除要达到燃烧的三个条件外,还和氢气的体积分数有关。

⑴乙装置中对试管加热的仪器名称是 ;在实验室中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利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可以利用下列
(选填“甲”或“乙”)作为发生装置。
⑵利用丙装置可将氢气、氧气收集并混合起来。某次实验的操作过程如下:先将瓶子装满水,打开a、b,从右边导管通入氢气至水面降至400mL,水从左边导管流出(如图),然后继续从右边导管通入氧气至液面降到100mL,关闭b。此时瓶中收集到的混合气体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 。打开b,再从左边导管向瓶中加水,使混合气体全部排出,并用一次性保鲜袋收集,直接点燃保鲜袋内的混合气体。实验共四次,实验数据及现象记录如下表,请将表中漏填的数据及现象补填上。
实验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 | 1︰4 | 2︰3 | 2︰1 | 4︰1 |
氢气的体积百分数 | 20% | 40% | % | 80% |
点燃后现象 | 爆炸 | | 爆炸 | 保鲜袋燃烧,没有爆炸 |
由此可见氢气与氧气混合发生爆炸,除要达到燃烧的三个条件外,还和氢气的体积分数有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