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医生给病人输液时,常用葡萄糖注射液。如图为葡萄糖注射液的部分标签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每克葡萄糖完全氧化约放出17.2kJ的能量,一瓶这样的葡萄糖注射液可放出_____kJ的能量。
(2)现要配制10kg这种葡萄糖注射液,需用葡萄糖_____kg。

(1)每克葡萄糖完全氧化约放出17.2kJ的能量,一瓶这样的葡萄糖注射液可放出_____kJ的能量。
(2)现要配制10kg这种葡萄糖注射液,需用葡萄糖_____kg。
2.综合题- (共1题)
2.
(1)已知金属M和N能够发生如下反应:M+H2SO4=MSO4+H2↑;Fe+MCl2=M+FeCl2;N+FeCl2=Fe+NCl2判断Fe、M、N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以上三个化学反应均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在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
①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②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_____种情况。
(2)在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
①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②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_____种情况。
3.科学探究题- (共2题)
3.
下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实验。

(1)上述实验中,有气泡生成的是________(填写装置序号)。
(2)试管F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3)上述实验能否证明镁、锌、铁、铜、银五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
(4)我国古代“湿法炼铜”就是利用了试管D中的反应原理,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上述实验中,有气泡生成的是________(填写装置序号)。
(2)试管F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3)上述实验能否证明镁、锌、铁、铜、银五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
(4)我国古代“湿法炼铜”就是利用了试管D中的反应原理,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
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对两个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不变色;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____;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____。
[结论]________
实验二: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___(写一组即可)。
[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
[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_____,理由是__
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不变色;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____;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____。
[结论]________
实验二: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___(写一组即可)。
[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
[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_____,理由是__
4.单选题- (共18题)
5.
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质和化合物发生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
B.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D.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 |
6.
济南到郑州高铁项目预计年内开工,开通后,将极大方便市民出行,促进聊城经济的发展,建设中中Fe2O3+2Al
Al2O3+Fe对钢轨中的缝隙进行焊接,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A.分解反应 | B.化和反应 | C.置换反应 | D.复分解反应 |
8.
下列事实不能说明Zn比Ag活泼的是( )
A.Zn能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Ag |
B.Zn能与稀硫酸反应,Ag则不能 |
C.自然界没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Zn,而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Ag |
D.Zn的熔点为420℃,Ag的熔点为962℃ |
15.
“电子垃圾”中含有金属铜和少量贵金属金、银等,直接废弃将严重污染环境且造成金属资源浪费。社会实践小组为回收这些金属,设计了以下操作步骤:
①分拆、灼烧:把废弃电子产品分拆后灼烧,将部分金属转化为氧化物;
②酸洗:用硝酸溶解灼烧得到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残渣中的金;
③回收:利用合适的金属提炼出滤液中的铜和银。
为达到分别提炼金属铜、银的目的,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①分拆、灼烧:把废弃电子产品分拆后灼烧,将部分金属转化为氧化物;
②酸洗:用硝酸溶解灼烧得到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残渣中的金;
③回收:利用合适的金属提炼出滤液中的铜和银。
为达到分别提炼金属铜、银的目的,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用金属铁同时提炼出铜和银 |
B.先用金属铜提炼出银,再用金属铁提炼出铜 |
C.用金属铁提炼出金属铜 |
D.用金属铜提炼出金属银 |
17.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欲使10%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的方法中,一定能实现的是()
A.将20g1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倒掉10g |
B.将20g1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 |
C.在20g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g40%的硝酸钾溶液 |
D.将20g1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20g硝酸钾固体 |
20.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0℃时,50g水可以溶解25g甲物质 |
B.升温能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
C.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
D.3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比甲物质的溶解度大 |
5.选择题- (共1题)
6.填空题- (共4题)
24.
酸雨的危害很大,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一有以下两种途径:

(1)正常雨水略显酸性,主要原因是 .
(2)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它会使土壤酸化,施用适量 可改良土壤酸性.
(3)SO2通入碘水(I2的水溶液)会生成硫酸(H2SO4)和氢碘酸(HI),我们可利用此原理来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SO2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SO2
H2SO4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正常雨水略显酸性,主要原因是 .
(2)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它会使土壤酸化,施用适量 可改良土壤酸性.
(3)SO2通入碘水(I2的水溶液)会生成硫酸(H2SO4)和氢碘酸(HI),我们可利用此原理来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SO2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SO2

25.
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悬挂着一重物(不与溶液反应),若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渐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刚好完全反应后,弹簧秤的示数将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6.
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如下:(20℃)

请你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20 ℃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氨水的密度逐渐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将100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的硫酸与100mL水混匀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8%(填“>”“<”“=”或“无法判断”)。

请你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20 ℃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氨水的密度逐渐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将100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的硫酸与100mL水混匀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8%(填“>”“<”“=”或“无法判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综合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