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学院子弟学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701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1

1.计算题(共1题)

1.
医生给病人输液时,常用葡萄糖注射液。如图为葡萄糖注射液的部分标签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每克葡萄糖完全氧化约放出17.2kJ的能量,一瓶这样的葡萄糖注射液可放出_____kJ的能量。
(2)现要配制10kg这种葡萄糖注射液,需用葡萄糖_____kg。

2.综合题(共1题)

2.
(1)已知金属M和N能够发生如下反应:M+H2SO4=MSO4+H2↑;Fe+MCl2=M+FeCl2;N+FeCl2=Fe+NCl2判断Fe、M、N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以上三个化学反应均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在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
①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②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_____种情况。

3.科学探究题(共2题)

3.
下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实验。

(1)上述实验中,有气泡生成的是________(填写装置序号)。
(2)试管F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3)上述实验能否证明镁、锌、铁、铜、银五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
(4)我国古代“湿法炼铜”就是利用了试管D中的反应原理,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
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对两个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不变色;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____;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____。
[结论]________
实验二: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___(写一组即可)。
[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
[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_____,理由是__

4.单选题(共18题)

5.
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质和化合物发生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
6.
济南到郑州高铁项目预计年内开工,开通后,将极大方便市民出行,促进聊城经济的发展,建设中中Fe2O3+2AlAl2O3+Fe对钢轨中的缝隙进行焊接,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A.分解反应B.化和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7.
化学上常对物质进行分类和研究,以下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A.HNO3B.MgOC.O2D.NaCl
8.
下列事实不能说明Zn比Ag活泼的是(  )
A.Zn能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Ag
B.Zn能与稀硫酸反应,Ag则不能
C.自然界没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Zn,而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Ag
D.Zn的熔点为420℃,Ag的熔点为962℃
9.
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
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
B.有良好的导电性、传热性
C.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D.常温下是固体
10.
将洁净的铁丝浸入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锌的电镀废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物质,这层物质是(  )
A.银、锌
B.银
C.锌
D.银、铁
11.
下列关于金属资源保护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及时回收废旧金属
B.禁止开采金属矿物
C.禁止使用金属材料
D.大力寻找并开采金属矿物
12.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处理金属废弃物的方法是填埋法
B.室内放一盆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天然气泄露,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13.
下列防锈措施不合理的是(  )
A.铁制品表面涂上一层油漆
B.保持菜刀的干燥洁净
C.自行车常放到雨中淋湿
D.在铁管表面镀上一层不易生锈的金属
14.
逢雷雨天气时,我们一定要远离金属是因为它具有(  )
A.光泽
B.导热性
C.导电性
D.延展性
15.
“电子垃圾”中含有金属铜和少量贵金属金、银等,直接废弃将严重污染环境且造成金属资源浪费。社会实践小组为回收这些金属,设计了以下操作步骤:
①分拆、灼烧:把废弃电子产品分拆后灼烧,将部分金属转化为氧化物;
②酸洗:用硝酸溶解灼烧得到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残渣中的金;
③回收:利用合适的金属提炼出滤液中的铜和银。
为达到分别提炼金属铜、银的目的,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用金属铁同时提炼出铜和银
B.先用金属铜提炼出银,再用金属铁提炼出铜
C.用金属铁提炼出金属铜
D.用金属铜提炼出金属银
16.
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在常温下都是液态的是(  )
A.蔗糖水
B.碘酒
C.酒精溶液
D.高锰酸钾溶液
17.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欲使10%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的方法中,一定能实现的是()
A.将20g1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倒掉10g
B.将20g1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
C.在20g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g40%的硝酸钾溶液
D.将20g1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20g硝酸钾固体
18.
现有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使它变为饱和溶液,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加入硝酸钾晶体
B.降低溶液的温度
C.蒸发部分溶剂
D.用吸管吸出一部分溶液
19.
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生理盐水
B.消毒酒精
C.液氧
D.碘酒
20.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0℃时,50g水可以溶解25g甲物质
B.升温能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D.3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比甲物质的溶解度大
21.
向100g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中逐滴加入4%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测定有关数据,下列图像正确的是(横坐标为每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量)(  )
A.
B.
C.
D.
22.
下列物质相互混合后,肯定能观察到明显实验现象的是(  )
A.H2SO4和NaOH溶液
B.HCl和Na2SO4溶液
C.NaCl溶液和AgNO3溶液
D.CO2和NaOH溶液

5.选择题(共1题)

23.判断对错.

分数的分母扩大,分数单位就缩小.

6.填空题(共4题)

24.
酸雨的危害很大,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一有以下两种途径:

(1)正常雨水略显酸性,主要原因是   
(2)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它会使土壤酸化,施用适量 可改良土壤酸性.
(3)SO2通入碘水(I2的水溶液)会生成硫酸(H2SO4)和氢碘酸(HI),我们可利用此原理来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SO2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SO2H2SO4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5.
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悬挂着一重物(不与溶液反应),若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渐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刚好完全反应后,弹簧秤的示数将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6.
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如下:(20℃)

请你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20 ℃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氨水的密度逐渐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将100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的硫酸与100mL水混匀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8%(填“>”“<”“=”或“无法判断”)。
27.
生活处处有化学,现有以下常见的物质:
A 生石灰    B 盐酸    C 熟石灰    D 活性炭 
请按要求填空(填字母):
(1)少量存在于人的胃液中,能帮助消化的是_____;
(2)可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
(3)常用于防毒面具的是_____;
(4)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综合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