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
(1)步骤①中气体鼓起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 证明步骤1中装置内的CO2已被完全吸收。
(3)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装置 | 实验步骤及操作 | 实验现象 |
![]() | ①将注射器1中的溶液推入充有CO2的瓶中 | 气球鼓起 |
②……… | 无明显现象 | |
③将注射器2中的溶液推入瓶中 |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气球变瘪 | |
④向外拉注射器3 | 澄清石灰水边浑浊 |
(1)步骤①中气体鼓起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 证明步骤1中装置内的CO2已被完全吸收。
(3)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步骤②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7.3%.
(2)计算原混合物样品中CaCl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1)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7.3%.
(2)计算原混合物样品中CaCl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单选题- (共8题)
3.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4.
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图①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4 | B.图②对应的物质是化合物 |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 D.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 |
5.
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只生成一种黑色同体 |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
6.
有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12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使该混合气体与足量的灼热氧化铁完全反应,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
A.50g | B.100g | C.150g | D.200g |
8.
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胃酸过多可服用适量的小苏打 |
B.油锅着火可以立即用冷水浇灭 |
C.食用加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
D.教室里能够闻到墙外的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
9.
分类法是化学元素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石灰、烧碱、浓硫酸都可以用作干燥剂 |
B.铁、锌、碘元素都属于微量元素 |
C.CH4、C2H5OH、CH3OOH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
D.KNO3、CO(NH2)2、NH4H2PO4都属于复合肥料 |
10.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 )
序号 | 物质 | 杂质 | 试剂 | 操作 |
A | Fe | Fe2O3 | 盐酸 | 结晶 |
B | NH4HCO3 | NaCl | ---- | 加热 |
C | Cu(NO3)2溶液 | BaCl2 | AgNO3溶液 | 过滤 |
D | CO2 | 水蒸气 | 浓硫酸 | 干燥 |
A.A | B.B | C.C | D.D |
4.选择题- (共2题)
11.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学生要不要认识繁体字,向来有不同见解。赞成者认为,学生知晓繁体字, ① 知晓中国汉字和中国文化的由来, ② 便利与还在使用繁体字的港澳台地区以及部分海外华人群体的沟通和联系。反对者则认为,简化字推广使用几十年,已成为国家的通用文字, ③ 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也在使用简化字。将繁简两套文字系统搬进学生课堂, ④ 违背国家语言法规, ⑤ 不符合汉字运用的现实, ⑥ 会使孩子不胜其“繁”,加重学习负担。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
A | 等于 | 也 | 甚至 | 既然 | 就 | / |
B | 就是 | 同时也 | 并且 | 既 | 也 | 还 |
C | 就同时 | / | 况且 | 不但 | 而且 | 进而 |
D | 才能 | 还 | / | / | 还 | 也 |
5.填空题- (共5题)
13.
如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图2是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2中m的值为_______,n的值为_______.
(2)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_周期,硒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

(1)图2中m的值为_______,n的值为_______.
(2)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_周期,硒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
14.
铜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之一。
(1)下列铜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铜质奖牌 B.
铜导线 C.
铜火锅
(2)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Cu、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2Cu+2H2SO4+O2
2CuSO4+2H2O
①过程Ⅱ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
②过程Ⅲ中有气体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A~E中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1)下列铜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2)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Cu、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2Cu+2H2SO4+O2

①过程Ⅱ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
②过程Ⅲ中有气体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A~E中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15.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_。
(4)M溶液中含有少量N时,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_。
(4)M溶液中含有少量N时,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
16.
已知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CuO、BaCl2、Na2SO4、Na2CO3、CaCO3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实验过程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滤液D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4)该固体混合物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滤液D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4)该固体混合物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