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为测定某一批次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取其中一瓶和一定量的锌粒进行了如下实验(不计每步损耗)。

步骤I:称取一定质量锌粒。
步骤II:将I称量所得锌粒转移至烧杯中,加入该盐酸充分反应。
步骤III:将II中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对剩余锌粒烘干、冷却再称量。
①参加反应的锌粒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②该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____

步骤I:称取一定质量锌粒。
步骤II:将I称量所得锌粒转移至烧杯中,加入该盐酸充分反应。
步骤III:将II中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对剩余锌粒烘干、冷却再称量。
①参加反应的锌粒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②该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以下是有关它的性质实验。
①下图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4) ,反应后溶液(编号为a)中溶质的组成情况可能有(25)种。为证明溶液a中可能含有的溶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I.确定溶液a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II.确定溶液a中是否含有盐酸
i.上述方案中有一个设计不合理,指出不合理的实验方案编号及原因 (27) ;
ii.采取正确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根据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28) ;
III.欲从溶液a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可以采取的实验操作是 (29) 。
②利用如下装置验证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

I.装置A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打开k2、k3,当D中紫色石蕊试液变(30)色,可确定C中收集满二氧化碳。
II.装置B中的药品是无水硫酸铜,用于干燥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1) 。
III.C中收集满二氧化碳后,使A中反应暂停的操作是 (32) 。
IV.甲同学打开装置C中分液漏斗活塞,将8mL室温时氢氧化钠饱和溶液滴入C中,然后关闭活塞,观察到D中石蕊试液倒流至C中。甲同学得出结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V.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还应利用上述装置补充一个对比实验。
结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5) 。
①下图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4) ,反应后溶液(编号为a)中溶质的组成情况可能有(25)种。为证明溶液a中可能含有的溶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I.确定溶液a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步骤 | 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溶液a,滴加氯化铜溶液 | (26) | 不含氢氧化钠 |
II.确定溶液a中是否含有盐酸
方案 | 步骤 | 现象 |
一 | 取少量溶液a,滴加硝酸银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二 | 取少量溶液a,加入镁粉 | 产生气泡 |
i.上述方案中有一个设计不合理,指出不合理的实验方案编号及原因 (27) ;
ii.采取正确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根据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28) ;
III.欲从溶液a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可以采取的实验操作是 (29) 。
②利用如下装置验证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

I.装置A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打开k2、k3,当D中紫色石蕊试液变(30)色,可确定C中收集满二氧化碳。
II.装置B中的药品是无水硫酸铜,用于干燥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1) 。
III.C中收集满二氧化碳后,使A中反应暂停的操作是 (32) 。
IV.甲同学打开装置C中分液漏斗活塞,将8mL室温时氢氧化钠饱和溶液滴入C中,然后关闭活塞,观察到D中石蕊试液倒流至C中。甲同学得出结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V.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还应利用上述装置补充一个对比实验。
液体 | 步骤 | 现象 |
(33) |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液体后关闭活塞 | (34) |
结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5) 。
3.推断题- (共1题)
3.
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氧化钙、硝酸钾、碳酸钠、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
②固体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①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
②固体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共17题)
4.
14gX在一定量的Y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M和18gN,变化的部分微观示意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消耗3molY | B.X可能含有三种元素 |
C.M属于有机物 | D.X和N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2 |
8.
金属X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AgNO3→X(NO3)2+2Ag。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X可能会与盐酸反应 | B.X可能是铝 |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D.反应前后溶液质量发生变化 |
14.
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下表所示,该温度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 (g) | 4.2 | 2 | 0 | 9.2 |
A.甲的溶解度是8.4g/100g水 | B.再加入4mL水,乙中不溶固体全部溶解 |
C.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 D.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
15.
实验现象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A.某固体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气泡,该固体为活泼金属 |
B.某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不变色,该溶液为酸性溶液 |
C.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中含有钠元素 |
D.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钡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含有硫酸盐 |
18.
将某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曲线。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
B.a至d段硫酸钠质量不断增大 |
C.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小 |
D.c点比a点所含的溶质种类少 |
5.填空题- (共2题)
21.
自来水生产过程如下:
取水后,加入药品反应生成具有吸附性能的氢氧化铝,氢氧化铝的化学式是____,属于____(填“酸”、“碱”、“盐”)。通过沉淀、过滤除去____杂质,属于____变化。在消毒过程中通入氯气,0.1mol氯气中约含有__个氯气分子,它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取水后,加入药品反应生成具有吸附性能的氢氧化铝,氢氧化铝的化学式是____,属于____(填“酸”、“碱”、“盐”)。通过沉淀、过滤除去____杂质,属于____变化。在消毒过程中通入氯气,0.1mol氯气中约含有__个氯气分子,它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22.
下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在 (7) ℃,A与B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②t1℃时,分别蒸发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析出固体(不含结晶水)的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8)。
③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使t2℃时C的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是 (9) 。
④t3℃时,10g水中最多溶解4gA,如需恰好溶解4g B,需要加入水的质量 (10) (填“>”、“<”或“=”)10g。

①在 (7) ℃,A与B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②t1℃时,分别蒸发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析出固体(不含结晶水)的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8)。
③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使t2℃时C的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是 (9) 。
④t3℃时,10g水中最多溶解4gA,如需恰好溶解4g B,需要加入水的质量 (10) (填“>”、“<”或“=”)10g。
6.实验题- (共1题)
23.
研究和控制化学反应条件有重要意义。
①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70℃以上会较快分解产生氧气。为了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制取氧气,同学们可以选择下列__________(选填编号)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因此加热不适合用于双氧水制取氧气。

②同学们还想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I.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_________(选填编号)。

II.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III.本实验中收集氧气选用的装置有__________(选填编号)。

IV.实验2中双氧水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V.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__________g。
VI.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__________。
①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70℃以上会较快分解产生氧气。为了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制取氧气,同学们可以选择下列__________(选填编号)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因此加热不适合用于双氧水制取氧气。

②同学们还想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 | 30%双氧水的质量(g) | 加入的水的体积(mL) | 二氧化锰质量(g) | 收集时间(s) |
1 | 10 | 40 | 5 | 200 |
2 | 20 | 30 | 5 | 100 |
3 | 30 | 20 | | 67 |
I.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_________(选填编号)。

II.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III.本实验中收集氧气选用的装置有__________(选填编号)。

IV.实验2中双氧水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V.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__________g。
VI.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7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