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实验中学初三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64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5/5/25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
这包干燥制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
猜想一:全部是CaO;
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Ca(OH)2
猜想四: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___________。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三支试管中。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澄清溶液变浑浊
_____________
 
写出方案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_________成立。
(拓展迁移)
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保存氧化钙应注意

2.流程题(共1题)

2.
氯化钾固体样品中混有少量碳酸钾和硫酸钾两种杂质,为了获得纯净的氯化钾,将样品溶解,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提纯。已知试剂I为氯化钡溶液.B、C为固体难溶物,每步骤加稍过量的试剂:

(1)固体难溶物B含有碳酸钡和________;
(2)检验步骤①已除去杂质的方法(操作、现象、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剂Ⅱ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III的名称是_________;
(4)由E获得氯化钾晶体的分离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3.计算题(共1题)

3.
某班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是到某碱厂参观;该厂主要产品之一是小苏打。参观结束.同学们带回一些化验室里废弃的小苏打样品.来测定其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假设该品只含有氯化钠一种杂贡)取样品9.3 g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CO2气体的质量与滴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求(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小苏打的化学名是____________,由_______种元素构成,其中C与H质量比为______。
(1)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2)刚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单选题(共6题)

4.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乙是反应物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5.
为增加食品酸味常使用柠檬酸(C6H8O7)。有关柠檬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有机化合物
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5%
C.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8:7
D.一个柠檬酸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构成
6.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入明矾
B. 自来水厂常用ClO2消毒,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C. 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
D. 活性炭的吸附性很强,可以吸附水中所有的物质
7.
无锡市某日的空气质量日报如下表:
项目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
可吸入颗粒物
65


二氧化硫
6
二氧化氮
20
 
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A.用氢气作燃料B.露天焚烧垃圾 
C.汽车排放尾气D.用煤作燃料
8.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B. 分别点燃一小块棉纤维和羊毛纤维,都产生了烧焦羽毛的气味
C. 铜丝加热变黑
D.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量取9.5mL液体 B. 液体过滤
C. 点燃酒精灯    D. 加热液体

5.选择题(共2题)

10.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11.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6.填空题(共6题)

12.
下图是我校九年级五班一名学生课外自行绘制的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根据相关信息与知识回答:

(1)1869年,俄国化学家________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2)氦、氖、氩等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原子序数分别为8、13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仔细阅读和观察上表,其中有一种常见元素的元素名称书写有误,请写出其正确的元素名称________,过量排放该元素的一种氧化物到大气中,会引起________效应,使全球变暖;请列举至少一条防止该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铜和铁是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金属。
(1)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冶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_;铜表面也容易生成绿色铜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其组成元素有__________种。
(3)老师用生锈的铜片、铁片和稀硫酸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①紫红色固体C化学式为__________;
②写出I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4分)爱护环境,防止水污染,刻不容缓。为此,某中学探究性学习小组对某河的水质状 况进行有关检测。
(1)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杂质的操作是________。
(2)若要测定水的酸碱度,可以选________(填字母)。
A.紫色石蕊溶液
B.无色酚酞溶液
C.PH试纸
(3)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4)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污水整治的力度,请你提出防止水污染的合理化建议(任写一条)____________。
15.
请根据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农业上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一种碱是________。
(2)胃液中含有适量的盐酸。由于胃酸过多而引起的胃痛,可服用含有Mg(OH)2的药物来中和过多的胃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水鉴别NaOH、NaCl、CaCO3。三种固体物质时,能够鉴别出NaOH固体所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探究稀盐酸、Na2CO3溶液、Ca(OH)2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后.将所有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中。除指示剂外,最终烧杯中一定含有的一种溶质是________。
16.
《闽南日报》报道,近日发生了一起盐酸泄漏事件。盐酸泄漏的瞬间,酸雾弥漫.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酸味,泄漏的酸液顺势流入低洼的村庄,酸雾导致十余人住院观察。我校化学兴趣小组也在2015年4月2日由部分同学讨论这一事故的处理办法,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现在请全校同学一同探究:
(1)小明(化名)提出用可溶性碱来处理,例如________(填写一种具体物质的化学式)。
(2)小丽(化名)提出不同意见,她认为在污染面积较大且不能使用酸碱指示剂的情况下,无法确定酸碱是否完全反应,因为________。
(3)通过以上讨论,大家决定用盐类物质处理酸液,例如________(填写一种具体物质)。
17.
漳州市中考在6月21日如期举行,南靖县实验中学学子力争满分,中考复习期间同学们很辛苦,要注意生活中的点滴才能保证中考考上满分。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衣服以纯棉质地为佳。鉴别纯棉与涤纶可用 方法。
(2)均衡膳食。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
A.蔬菜B.牛奶C.大米
(3)严禁吸烟。香烟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毒性作用最大的有________、尼古丁和含有致癌物的焦油等。
(4)常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你能闻到窗外的花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题(共1题)

18.
为探究碱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溶液红色褪去,溶液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如图乙和丙所示,同时将两支充满CO2的相同试管分别倒扣在等体积的水和 NaOH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中液面高于乙.说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实验中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进行废液处理。将丙所得溶液全部倒入一大烧杯中.再将甲所得溶液缓慢加入。全部加入后测得溶液pH为3.调节PH接近7.达到排放标准。将甲所得溶液缓慢加入的过程中.大烧杯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