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2题)
1.
小明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探究,室温时,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装置如图,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净容积为146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表


(1)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________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3)实验结束后取出滤纸包,观察到有红棕色物质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4)已知碳能够加快铁的生锈速度,小明想通过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_______。
(5)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1位)。


(1)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________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3)实验结束后取出滤纸包,观察到有红棕色物质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4)已知碳能够加快铁的生锈速度,小明想通过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_______。
(5)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1位)。
2.
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的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__性,还可能呈________性。
[实验验证]
[分析与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______(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
(2)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____,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__性,还可能呈________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用试管取溶液1mL~2mL,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溶液,震荡 | 无色酚酞溶液变_____ | 溶液呈碱性 |
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 溶液呈____ |
[分析与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______(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
(2)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____,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2.计算题- (共1题)
3.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一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13.25 g碳酸钠样品(杂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放入烧杯中,加入95.8 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测得反应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当加入212 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_____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加入106 g稀盐酸(即A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

(1)当加入212 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_____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加入106 g稀盐酸(即A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单选题- (共18题)
8.
下列事实不能说明Zn比Ag活泼的是( )
A.Zn能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Ag |
B.Zn能与稀硫酸反应,Ag则不能 |
C.自然界没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Zn,而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Ag |
D.Zn的熔点为420℃,Ag的熔点为962℃ |
9.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浓度越大,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现有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硫酸溶液与过量的锌粉反应,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影响生成H2的总质量,可向该硫酸中加入适量的( )
A.碳酸钾溶液 |
B.稀盐酸 |
C.氧化铁 |
D.水 |
11.
收藏家收藏的清末铝制品至今保存十分完好,该艺术品不易锈蚀的原因( )
A.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
B.铝不易氧化 |
C.铝易氧化,但铝表面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
D.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
12.
化学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
B.酒精、吗啡、海洛因都是毒品 |
C.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粉尘都是大气污染物 |
D.石油、煤、氢气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
13.
在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用量筒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 |
B.氢氧化钠易潮解,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
C.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后,立即溶解氢氧化钠 |
D.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量筒 |
16.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将干燥的紫色小花(石蕊浸泡)放到二氧化碳气体中,小花由紫色变成红色 |
B.铁锈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成了浅绿色 |
C.硫酸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白烟 |
4.选择题- (共1题)
2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多雨的江南
江南多雨——呵!我多雨的江南
多雨的江南的雨
是无声的极细极细的雨
多雨的江南的雨
是不知不觉便湿了窗棂和花裙的雨
多雨的江南有泥泞的小路
有叼鱼郎掠过时滚动着水珠的团荷
有散发着温热气息的水牛粗糙的皮肤
有湿润的故作愁态的紫丁香和野百合
有带点儿哑声的小花狗亲昵的嗓音
有不肯上升而四处弥漫的柴草淡蓝色的烟气
有平静的游鱼吐出一圈圈的泡沫的池水
哦,多雨的江南有恬静的积雨云般的思绪
多雨的江南有好多好多湿漉漉的记忆
有采莲船摇荡的记忆
有地米菜清苦的记忆
有桃花溪中洗衣的姐妹悄声说话的记忆
有杨柳岸边忧愁惜别的记忆
有河面上雨丝编织着火把和吆喝的记忆
有纸伞斜撑跋涉于泥泞的记忆
多雨的江南的记忆像山葡萄一样繁多
多雨的江南的记忆像山葡萄一样酸涩而又甘甜
江南是多雨的——我的多雨的江南
多雨的江南的土地有好多好多的种子
多雨的江南的雨总在细细密密地同种子议论着
萌发的机缘……
5.填空题- (共6题)
23.
在充满CO2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封口,易拉罐立即变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会儿易拉罐又鼓起,因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和NaAlO2,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会儿易拉罐又鼓起,因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和NaAlO2,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下图实验中,当试管1中气体的体积为6 mL时,试管2中气体体积约为___mL;电解时往往要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其作用是____。

(2)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20%的NaCl溶液来选种。现将300g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0%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g。
(3)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g水的A、B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20℃__t℃(填“>”“<”或“=”)。

20℃时,对A试管进行如下操作,最终A试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发生变化的是__(填字母序号)。
a加少量水
b加入少量甲物质
c升温到40℃
d蒸发部分溶剂,恢复到20℃
e加入少量40 ℃甲的饱和溶液,恢复到20℃
(1)下图实验中,当试管1中气体的体积为6 mL时,试管2中气体体积约为___mL;电解时往往要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其作用是____。

(2)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20%的NaCl溶液来选种。现将300g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0%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g。
(3)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g水的A、B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20℃__t℃(填“>”“<”或“=”)。

20℃时,对A试管进行如下操作,最终A试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发生变化的是__(填字母序号)。
a加少量水
b加入少量甲物质
c升温到40℃
d蒸发部分溶剂,恢复到20℃
e加入少量40 ℃甲的饱和溶液,恢复到20℃
25.
(1)已知:水的密度为1.0g/mL。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氯化钠2.5g,需要量取水___________________ 。
(2)配制的操作示意图如下,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2)配制的操作示意图如下,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26.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从C到D液体的pH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加_____,过滤;再向滤液中加_______________,观察现象。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从C到D液体的pH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加_____,过滤;再向滤液中加_______________,观察现象。
27.
在“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课上,同学们做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氯化铜溶液之间反应的实验。为对本课产生的废液进行绿色排放,甲、乙两位同学对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和处理。请填空:
(1)甲同学取少量溶液样品,观察到样品澄清并呈浅蓝色。由此猜想,溶液中可能存在
的离子为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欲将废液处理为无色的中性溶液后再排放,他向废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废液达到了该同学的排放要求。
(1)甲同学取少量溶液样品,观察到样品澄清并呈浅蓝色。由此猜想,溶液中可能存在
的离子为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欲将废液处理为无色的中性溶液后再排放,他向废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废液达到了该同学的排放要求。
28.
高纯氧化锌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流程制备高纯氧化锌。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后进行的分离操作名称是________,若得到的NH4Cl溶液有浑浊,由于操作造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4)反应③属于分解反应,除得到氧化锌外还生成2种常见气体,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后进行的分离操作名称是________,若得到的NH4Cl溶液有浑浊,由于操作造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4)反应③属于分解反应,除得到氧化锌外还生成2种常见气体,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6.实验题- (共1题)
29.
2004年2月中旬,福州市茶亭街东西河下游七公里长的内河,河面上漂浮着大量死鱼。小亮闻讯后,取回水样与同学们一起探究。
(1)观察水质的能见度,然后过滤。过滤时不需要用到以下仪器中的_____(用序号表示);
A 漏斗 B 烧杯 C 玻璃棒 D 铁架台 E 酒精灯
(2)取过滤后的水样,用两种方法检验该水样是否呈酸性,他们采用的方法可能是:_____。
请任选一种方法进行实验,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_____

(3)面对内河严重污染,有人建议:①对排入内河的污水预先进行处理;②将闽江水引入,把内河的污水及污泥冲走,使死水变活;③用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生物酶技术治理内河。以上建议中你不同意的是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
(1)观察水质的能见度,然后过滤。过滤时不需要用到以下仪器中的_____(用序号表示);
A 漏斗 B 烧杯 C 玻璃棒 D 铁架台 E 酒精灯
(2)取过滤后的水样,用两种方法检验该水样是否呈酸性,他们采用的方法可能是:_____。
请任选一种方法进行实验,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_____

(3)面对内河严重污染,有人建议:①对排入内河的污水预先进行处理;②将闽江水引入,把内河的污水及污泥冲走,使死水变活;③用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生物酶技术治理内河。以上建议中你不同意的是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