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3题)
1.
如图为某药品的说明书。如果小孩每日食物中铁元素过多,含量超过200mg则不利于身体的发育。有个小孩一天吞食了8片此药,问:

(1)8片此药中铁元素的质量是多少?
(2)请你判断铁元素是否过量。

(1)8片此药中铁元素的质量是多少?
(2)请你判断铁元素是否过量。
2.
2016年学生实验操作考查的内容是“配制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过程)
(1)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g,需要水的体积为_____mL.
(2)称取氯化钠:称取前要先取下垫圈,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然后在天平两端托盘上分别放上质量相等的纸片,再用_____移动游码调整至如图_____(选填“A”或“B”)处;向天平的左盘的纸片上加氯化钠,天平快接近平衡时应_____,至天平平衡(若称量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将称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
(3)量取水:用_____(选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并将其沿烧杯内壁小心地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4)溶解:用玻璃棒轻轻不断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
(5)转移:配好氯化钠溶液后,将溶液转移到老师指定的、贴有标签的容器内.
(实验反思)
(1)配制该溶液时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_____.
(2)这次实验中使用的托盘天平、烧杯、量筒都有刻度,通过观察发现其中有“0”刻度的仪器是_____.
(3)经检测,某同学配制的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A 整个实验过程中右盘都未放纸片,且称取前只在左盘放纸片就调节天平平衡
B 将称量完毕的食盐转移到烧杯里时,不慎将少量食盐洒落在桌面上
C 氯化钠粉末不纯
D 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偏大
E 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
F 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实验过程)
(1)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g,需要水的体积为_____mL.
(2)称取氯化钠:称取前要先取下垫圈,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然后在天平两端托盘上分别放上质量相等的纸片,再用_____移动游码调整至如图_____(选填“A”或“B”)处;向天平的左盘的纸片上加氯化钠,天平快接近平衡时应_____,至天平平衡(若称量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将称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
(3)量取水:用_____(选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并将其沿烧杯内壁小心地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4)溶解:用玻璃棒轻轻不断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
(5)转移:配好氯化钠溶液后,将溶液转移到老师指定的、贴有标签的容器内.
(实验反思)
(1)配制该溶液时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_____.
(2)这次实验中使用的托盘天平、烧杯、量筒都有刻度,通过观察发现其中有“0”刻度的仪器是_____.
(3)经检测,某同学配制的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A 整个实验过程中右盘都未放纸片,且称取前只在左盘放纸片就调节天平平衡
B 将称量完毕的食盐转移到烧杯里时,不慎将少量食盐洒落在桌面上
C 氯化钠粉末不纯
D 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偏大
E 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
F 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3.
某补钙药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现将用20片该药剂制成的粉末与40盐酸混合(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恰好完全反应后称得剩余物的质量为55.6g,请回答下列问题(计算请写出过程):

(1)青少年缺钙易出现的疾病是 ;
(2)该品牌补钙药剂每片含CaCO3的质量为多少?
(3)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1)青少年缺钙易出现的疾病是 ;
(2)该品牌补钙药剂每片含CaCO3的质量为多少?
(3)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2.选择填充题- (共1题)
3.推断题- (共1题)
5.
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B_____;C_____。
(2)实验室常用_____鉴别B和C。
(3)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写出物质C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物质A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B_____;C_____。
(2)实验室常用_____鉴别B和C。
(3)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写出物质C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物质A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6.
某化学小组将金属钠置于充满CO2的集气瓶中进行燃烧,反应后集气瓶内有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于是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依据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原理推测,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产物是_____.
在老师指导下查阅资料可知:
①钠不仅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而且在常温下就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物质反应.
②氧化钠与氧化钙相似,也可以和水发生反应.
③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2)实验验证:
①上述实验_____(填实验序号)结论正确.
②钠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反思
①若钠着火,可以选用的灭火物质是_____.
A 水 B 泡沫灭火剂 C 干沙土 D 二氧化碳
②对上述不正确结论的解释是_____.
(1)依据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原理推测,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产物是_____.
在老师指导下查阅资料可知:
①钠不仅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而且在常温下就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物质反应.
②氧化钠与氧化钙相似,也可以和水发生反应.
③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2)实验验证: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1 |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振荡,滴加2滴无色酚酞 | 白色固体完全溶解,且溶液呈红色 | 白色固体是氧化钠 |
实验2 |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 白色固体完全溶解,且有气体产生 | 白色固体是碳酸钠 |
实验3 | 取少量实验1的溶液,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静置后,滴加2滴无色酚酞 | 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呈红色 | 白色固体是氧化钠和碳酸钠 |
实验4 | 取少量实验1的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静置后,滴加2滴无色酚酞 | 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呈无色 | 白色固体是碳酸钠 |
①上述实验_____(填实验序号)结论正确.
②钠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反思
①若钠着火,可以选用的灭火物质是_____.
A 水 B 泡沫灭火剂 C 干沙土 D 二氧化碳
②对上述不正确结论的解释是_____.
5.单选题- (共11题)
8.
在反应A+3B=2C+2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9:11,已知1.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成5.1gD,则在此反应中反应物B和生成物C的质量比为?( )
A.2:1 | B.2:3 | C.3:1 | D.1:2 |
11.
现有A、B两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其中A为纯净的氯酸钾,B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将A、B分别放入试管中,并在两个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制取氧气.当A、B均完全反应后,如下图所示,得到的氧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3.
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洁厕精除掉马桶内壁的水锈 |
B.用pH试纸测定人口腔唾液的pH时,你可发现pH一般在6.6~7.1之间 |
C.用纯碱溶液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
D.用蔗糖、小苏打和柠檬酸自制汽水 |
14.
如图为KNO3、NaNO2(亚硝酸钠)、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和NaNO2的溶解度相等 |
B.60℃时,NaCl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 |
C.将接近饱和的NaNO2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
D.除去NaCl中少量KNO3,可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 |
15.
安全意识是人类生存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下列实验操作比较安全的是( )
A.用鼻子揍到容器口直接嗅闻未知气体的气味 |
B.若室内着火,应立即打开门窗 |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前,要做灯火试验 |
D.发现家里煤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排气扇 |
16.
下面对表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
| 灭火实例 | 灭火原理 |
A |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B |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 隔绝空气或氧气 |
C |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 | 隔绝空气或氧气 |
D |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 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 |
A.A | B.B | C.C | D.D |
6.填空题- (共4题)
18.
如图是小路同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片断:

(1)如图甲所示,调节平衡螺母无法调节天平平衡.要使该天平平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
(2)小路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反应前称得左盘内装置及物质总重量为_____g,然后取下装置,注入稀硫酸,此时气球的变化是_____;
(3)充分反应后,小路将装置放回天平左盘,观察到天平指针向右偏转.该现象能否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_____,理由是_____.
(4)将锌粒换成铁钉,将稀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按图示实验,观察到反应前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能判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

(1)如图甲所示,调节平衡螺母无法调节天平平衡.要使该天平平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
(2)小路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反应前称得左盘内装置及物质总重量为_____g,然后取下装置,注入稀硫酸,此时气球的变化是_____;
(3)充分反应后,小路将装置放回天平左盘,观察到天平指针向右偏转.该现象能否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_____,理由是_____.
(4)将锌粒换成铁钉,将稀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按图示实验,观察到反应前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能判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
19.
写出下列金属元素的符号:
热水瓶内胆上镀的金属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_____;闪光灯中使用的金属_____;水银温度计里的金属_____.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_____.
热水瓶内胆上镀的金属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_____;闪光灯中使用的金属_____;水银温度计里的金属_____.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_____.
20.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若使a、c的饱和溶液同时析出晶体,方法是_____.
(3)在t2℃时,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填“a”、“b”或“无法确定”)
(4)在t2℃时,将150克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加水_____克.

(1)_____℃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若使a、c的饱和溶液同时析出晶体,方法是_____.
(3)在t2℃时,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填“a”、“b”或“无法确定”)
(4)在t2℃时,将150克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加水_____克.
21.
请从下列物质中,选出适当的物质进行填空:
A 盐酸 B 氢气 C 硝酸钾 D 肥皂水 E 熟石灰 F 活性炭、
(1)被称为最理想的“绿色能源”是_____(填序号,下同);
(2)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料是_____;
(3)常用于金属除锈的酸是_____;
(4)常用于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是_____.
(3)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
(2)能用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的是_____.
A 盐酸 B 氢气 C 硝酸钾 D 肥皂水 E 熟石灰 F 活性炭、
(1)被称为最理想的“绿色能源”是_____(填序号,下同);
(2)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料是_____;
(3)常用于金属除锈的酸是_____;
(4)常用于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是_____.
(3)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
(2)能用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的是_____.
7.实验题- (共2题)
22.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实验:

(1)图甲中,在滤纸条上每隔一定距离滴酚酞试剂,向试管口棉花上滴浓氨水。过一会,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由此说明_____。
(2)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图乙实验中能够推断水的化学式为“H2O”的实验现象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图丙中,通电前,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实验结束时,松开弹簧夹,能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
(4)图丁实验中,设计两个集气瓶的目的是_____,该实验可得出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

(1)图甲中,在滤纸条上每隔一定距离滴酚酞试剂,向试管口棉花上滴浓氨水。过一会,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由此说明_____。
(2)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图乙实验中能够推断水的化学式为“H2O”的实验现象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图丙中,通电前,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实验结束时,松开弹簧夹,能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
(4)图丁实验中,设计两个集气瓶的目的是_____,该实验可得出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3道)
选择填充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